分享

“学习任务”设计的类型、原则与方法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4-27 发布于浙江

引用本文请注明:

刘娜.“学习任务”设计的类型、原则与方法[J].基础教育课程,2023(02):4-10.

学习任务的创设是课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学习任务的设计应遵循情境性、系统性、一致性的原则,强调以单元大观念为统领,围绕基本问题一体设计前置任务、研学任务、展演任务等学习任务群组,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使学生经历知识建构与运用的过程,提高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颁布后,创设基于真实情境的学习任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科研关注的重点。

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学习任务的创设都有明确要求,它们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有不同表述,但其内涵是一致的,即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的学习手段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单元教学中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本研究聚焦学习任务设计,重点关注其与单元学习目标或单元大观念的一致性,以及真实情境的创设,并将其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整个知识建构的过程。

图片

一、学习任务设计的类型、原则及方法


图片

(一)学习任务的不同类型及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课中与课后不同的学习目的,统筹设计学习任务群组,同时配以相应的评价量表。如前置任务主要用于单元学习之前,目的是唤醒学生旧知,引导学生在试做有形成果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从而对新知的学习产生预期;研学任务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的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边学边修改有形成果,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模型、策略等;展演任务主要指课后的交流、分享活动,在展示有形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发现问题,完善学习表现。三项任务内容互相交叉,也可随时进行任务之间的转换,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然展开,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这样的任务设计也有助于实现一体化,让学习精准高效,让素养真实可见。学习任务内在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片

图片

(二)设计原则与方法

1.设计原则

情境性原则。学习任务的开展需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真实的情境和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应用方法优化生活的自主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习内驱力。

系统性原则。前置、研学、展演三项学习任务内在关联、相辅相成。其中,前置任务一做到底,学前试做、学中修改、学后展示;研学任务与单元目标一体设计,任务之间目的一致、情境相通、知识相联;展演任务是对学生研学活动的验收,也是对单元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检测。学生在系统的自主体验中,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螺旋提升。

一致性原则。单元大观念统领下,教师需要针对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针对学习任务制定评价量表,做到目标、任务、评价三者统一。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对应的学习任务及评价量规,以体现一体化。在学习任务设计中坚持一致性原则,可以使学生心中有目标、学中有标尺,时刻反思自己学得怎么样、哪里需要再努力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设计方法

前置任务是单元学习的开始。设计中,教师要重点关注三个要素:一是情境,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关联;二是问题,学习任务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引发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形成单元综合性大任务,该任务指向单元大观念或单元学习总目标,突出核心目标,而非单一的技能目标;三是可见,设计中要明确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有形成果,即表现性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内容的特点进行表现性任务设计,如语文学科的学习档案,数学学科的小论文、调查报告,科学学科的创意制作,美术学科的绘画集等。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初步感知,通过梳理经验、预习收获、资料查阅等方式尝试体验大任务,在自主或合作学习中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在试做中形成初步的有形成果,同时建立对单元大观念的初步认识。

此环节为预学。教师可根据单元内容灵活安排,一般情况下不设置专门的课时,而是作为单元学习前置的实践性预习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初步体验。通过前置任务的体验与达成,学生得以整体感知单元主旨、学习目标与知识结构,明确个人的优势与劣势、经验与不足,从而建立个人单元学习计划,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则可以从中更加精准分析并把握学情,提前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调整。

研学任务是单元学习的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设计时要注意以基本问题统领学习。围绕单元大观念,确立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该问题需要指向单元学习目标,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同时,以精学实评为学生学习搭建支架。单元目标需要分解为课时目标,基本问题需要分解为课时问题,单元综合性大任务需要分解为课时任务群,学习任务需要匹配评价量表。在前期全面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基于单元目标,按照单元知识结构的思维路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析,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前置任务中有形成果的完成情况,逐步将分解的任务引向深入,建立思维的关联性、进阶性。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建立在上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之上,成为下一阶段的旧知,因此也可以作为下一阶段的前置任务。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不断运用总结的方法、形成的意识来修改完善有形成果,边学边评,环环相扣,在旧知与新知的循环往复中建构起系统知识体系。这一环节,学生在具体探究、合作交流中充分体验大任务,积极参与、精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在系统学习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有形成果,建立起对大观念的基本认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此环节为研学。作为单元学习的主干,要占据大部分课时,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安排,但总体要做到单元整合、目标统领、问题导引、任务驱动、评价跟进。

展演任务是单元学习的总结与拓展。经过前置任务和研学任务的学习,学生经历探究实践、合作互学、总结提炼、修改优化等过程,基本形成了属于自己或团队的较为完善的有形成果。在此基础上设置的展演任务,要求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采用交流展示、比赛评选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完成总结性评价,树立优秀范本,总结学习收获,强化应用拓展,并从中进一步完善有形成果,形成对单元大观念的整体认识。

此环节为展学,也蕴含着创学的内涵。教师可根据单元内容灵活安排课时,一般在单元学习后设置1课时,也可以将其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在此环节中,学生对单元目标的达成度、自我学习情况有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还可以在对比他人成果的过程中寻找差距、弥补不足、增强信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参考、明确目标,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激发新的思考,创生新的智慧。教师需要把学生展示作为单元总结性评价的依据,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反思教学中的成败与关键因素。这一环节并非单元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对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也对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具体案例,学习任务设计如图2所示。

图片

图片

二、学习任务设计中的评价设计

学生评价是单元教学的导向标,是决定核心素养能否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关键。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均明确描述学业质量,即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在设计单元学习任务的前提下,研制评价量表是有效落实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评价量表体现评价的规则与标准,与学习任务相匹配,即有任务必有评价,其核心是素养目标的具体分解与分层呈现,即对单元目标的细化;同时,结合学情对细化的要求进行不同层级的具体描述。评价量表的内容需要从技能、思想、意识与方法等方面反映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应其思维发展、观念建立、习惯养成情况,不断用事实证据指导教学、确保质量,同时也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理性反思,以评价反哺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具体设计时,围绕三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三组相对应的评价量表。

第一组为前置任务评价量表。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出聚焦基本问题的单元大任务,让学生自主设疑,评估旧知,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期待。

第二组为研学任务评价量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任务完成情况评价量表,二是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均为表现性评价。第一个量表中每个评价维度对应一项核心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各环节学习结果的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的策略;第二个量表中每个评价维度对应一项关键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潜能,改进学习态度与习惯,有效开展自主学习,逐步达成知行合一。

第三组为展演任务评价量表。全班展示交流、依标互评,总体反馈学习情况,及时诊断目标达成度,适时矫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可设计四组任务评价量表,如表1、表2、表3、表4所示。每个评价维度分为ABC三个等级,全面覆盖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环节,评价中坚持内容的全面性、形式的多样性、主体的多元性。至此,对于本单元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等问题,师生都能有一个明确的基准和方向,据此及时反馈矫正、调整思路,既有利于教师根据学情调整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学习任务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


图片

(一)打破框架,规避模式

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内容均有其独特属性,学习任务的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整合资源、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学生思维进阶与素养发展进行,避免模式化。学习任务需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只有通过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够将学科学习与社会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精准把握之上,教师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做到统筹把握,对各学段学情进行全面分析,才能设计出系统有效、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图片

(二)任务统领,内部关联

同一单元的学习任务,建议设计一个以基本问题为核心的综合性真实任务,贯穿在前置、研学、展演任务之中,用一条主线把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学习、知识建构与实际应用的内部逻辑关联起来。这样,在全面、全程体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建立起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梳理完善学习方法、形成观念意识,从而真正把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建立大观念,落实基本问题的解决与目标的达成,实现理想与行动的一致。


图片

(三)教学评一体,任务有效

没有评价的任务常常是低效或无效的,在设计学习任务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关注评价,研制评价量表。评价量表和学习任务两者要统一构思,评价量表中维度的确定要和任务相匹配,其层级和具体指标要清晰明确、具体可评。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专项课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C212501101)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刘娜,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国语小学,中小学高级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