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白|此生余下的事业,就是陪你继续变老

 云游看天下 2016-02-05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You Raise Me Up WestLife - The Lovesongs

我是一名肿瘤科医生。


我很忙。

我忙到无法按时吃饭,门诊、查房、夜班、会诊......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病历和检验报告。天黑着出门、天黑了再回家就是家常便饭。

过节对我来说也是榨菜加红烧牛肉面,加两颗卤蛋都成了盛宴。




他们是一群肿瘤患者。

他们像失却了涸辙的游鱼,

他们困在寂寞的玻璃房子里找不到出口。

我是他们的出口。


有的时候我甚至想逃离他们。

他们的眼眸太过热烈,热烈地让我觉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分给他们,心中愧疚地厉害。




可是那次,一个外地的患者家属带着自己全部的家当来找我,让我给她的丈夫上15000元一支的进口化疗药。她住在医院旁边15块一晚的破旧小招待所里,紧紧抱着她所有的钱。冬日的夜晚对她来说显得格外冰凉,虽然卖了老家的房子,也不足以支撑多次的化疗。但她仍然坚持要用最好的药物,来挽救爱人的性命。


我的眼睛湿润了。




还有那次,一个小镇的患者我们这位于省城的大医院的大医院来应诊。确认要化疗之后,每次的旅行都尤其艰辛。大包小裹,手拎肩扛,仿佛把整个儿家搬了过来。小镇上,每天只有三趟火车往返。那位患者每次都挑最便宜最慢的绿皮车赶过来。凌晨两点的空气里弥漫着水汽,随着汽笛的轰鸣,每次化疗伊始,七点他就会在走廊的角落里,坐在他的行李上,牵着老伴的手耐心地等,一直等到午后的阳光穿过树梢,才能办理入院。


我的心也湿润了。




特别还有,记忆犹新的一次,一个病房的三个女患者同时开始化疗。治疗的过程反复且容易慌乱,往往因一个患者导致一群患者情绪低落。而这个病房却很特殊,整个病房里都欢声笑语。三个患者的家属每天都会在晚饭后给患者捏脚。或许因为有家属的支持,这个病房的患者的化疗反应都很小,治疗状态也都很好。



对于患者来说,物理距离上的旅程并不是最艰难的,而跨越心理距离上的旅程才是最困难的。这个漫长过程,需要我们的全力帮助。




我是一个肿瘤内科护士。


我很忙。

医生和患者的沟通要靠我,对患者进行患者教育和帮扶也要靠我,给药换药还要靠我。

大夜和小夜连着上,白班和晚班轮着倒,我真的有时候连靠着墙喝一口水都提心吊胆。




他们是一群肿瘤患者。他们是一群肿瘤患者的家属。他们像战场上的散兵,默默地等待医生的号角。他们慌乱,他们躲在角落里舔舐着伤口。我就是他们的避风港。


我也有孩子,也有家庭需要牵挂。作为一个母亲,甚至没有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我真觉心中有愧。




可是他们,我的患者们,那些用热切眼光投向我的患者们,他们把我当做家人一样。每次从病房里送一批患者出院,再迎一批患者入院,心情都是复杂的。我只能反复地和他们强调回家的注意事项,不要接触冰冷的东西,多休息,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提升抵抗力。连我的丈夫都会埋怨我,和他说的话还没有和患者说的多。


可是他又怎么能懂,当患者因我的反复叮嘱而没出现过强的治疗反应时,当患者家属为我的工作做出肯定时,当医生和患者的病程沟通因我而更加高效快捷时,我内心里的情感翻腾着,喜悦、激动、欣慰、感动、坦然......都交织在一起。



我又怎么能不继续和他们一起努力?




我能战胜癌症,那是自己的顽强和勇敢。

我们能战胜癌症,那是戮力同心,携手共进的坚持和信任。

纵使自己再多坚强,没有护理人员,没有医生来提供治疗,没有家属给予的心理支撑,没有来自全社会的关怀,那些治疗都会显得尤其难捱。




“我们能”就是一句承诺,承诺着我们之间的信任不会改变,承诺着我们之间的努力不会松懈,承诺着,只要有你在,希望就在。




[医瘤助手]联合动脉网——大夫中国肿瘤健康教育网特别企划——2016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系列影像,通过“我们”眼中的癌症患者和真实的癌症患者,为您呈现癌症患者战胜病魔过程中,并未被探究的内心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