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公平博弈的讨论(三、关于公有制资本市场的讨论)

 悟学之技术分析 2016-02-05

(一)公有制资本市场的特性

 

1.生产资料公有、生活资料私有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都是公平分配的要求,但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存在私有财产。如果完全没有私有财产,那按劳分配到的财物又属于谁呢?所以,公平分配既要求存在公有资产又要求存在私有资产。这个问题在以上公有制资本市场的构想中已经得到合理解决,解决的结果就是生产资料公有、生活资料私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分开。

生产资料的表现形式是企业财产。在公有制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下生产资料公有,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只能通过企业管理权市场得到其管理权。人们得到企业管理权的基本过程是国家将抽象管理权平均发给每个公民,公民再用自己的一份管理权在企业管理权市场上换取具体企业的管理权。企业管理权市场上的交换在形式上类似商品交易,但市场上的“货币”是发放的,所以这种交换本质上是公民自由行使对资产的管理权的过程,并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易。相对于以货币交易的普通商品,市场企业管理权市场上既无商品又无货币,构成了一个独立于商品交易的封闭系统。公有制资产在这样一个系统里既保持了公有制的属性,又可以通过市场管理运作。

各种生活资料都可以用货币交换,所以个人所有的货币代表了一般的生活资料。生活资料不是共同占有平均分配的,而是私人所有按劳分配。具体分配过程是先通过劳动力市场以货币的形式把生活资料分配到个人,每个人再在商品市场上购买具体用品。

抽象管理权和永久管理权期货市场是对企业管理权市场的补充。它们介于生产资料系统和生活资料系统之间,进行的是货币和管理权的交易。个人所有的货币代表的是生活资料,管理权是生产资料的管理权,它属于生产资料系统。在市场交易中管理权已经商品化了,这两个市场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商品市场,这两个市场的作用是进行管理权和生活资料的重新分配。

把本质上属于社会的生产资料和属于个人的生活资料隔离开,可以使经济活动更为有秩序。经济发展的平衡需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分的。资本家各自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投资、多少收入用于消费,没有一种宏观手段调控两大部类的平衡。而在以上机制下,人们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个人财富都属于生活资料,公有制的财富都属于生产资料。两大部类天然分开,国家可以方便地对生产资料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对生活资料则可以完全放开自由交易。

 

2.公有制资本市场能抑制投机

公有制经济由于生产资料公有,整个经济是一个整体,自然应该比私有制经济运作更为协调,无效的震荡较少。在以上公有制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这是通过怎样的具体机制实现的呢?分析可知,以上公有制资本市场有抑制投机的作用。想通过企业管理权市场的炒作赚取差价的人必须进行两步操作:首先他必须在企业管理权市场上通过炒作赚到永久管理权期货;然后他还要在永久管理权期货市场上兑换成货币。这样他必须同时面对两个市场的风险,增大了炒作的难度,起到抑制投机的作用。

以上还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公有制资本市场上管理权的供应量是封闭的。按照以上公有制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企业管理权市场上交易的两方面都是封闭的。企业管理权相当于股票,是固定数量的;永久管理权期货的数量等于永久管理权期货市场上的开仓数量,也有固定上限,即使没有达到上限,其数量也是可知的。所以,企业管理权市场相当于一个货币供应量有上限并且数量已知、股票供应量固定的市场。

 

市场平均股价=交易资金/交易股票=(总资金*资金周转率)/(总股票*股票周转率)

=(资金换手率/股票换手率)*(总资金/总股数)

=(平均持股时间/平均持币时间)*(总资金/总股数)

 

由于总“资金”和总“股数”都是一定的,所以,市场的平均股价主要决定“资金”交易率和“股票”交易率之比,或平均持股时间与平均持币时间之比。这个比值显示了人们是更愿意保持持币状态还是更愿意保持持股状态,人们处于哪一个状态时更稳定。处于某一个状态更稳定,表示人们对对它更有信心。由于货币的价值比较稳定,如果以它为信心的标准,则以上比值显示了人们持股的信心。换言之,市场的平均股价决定于人们对“股票”总体的信心。这个数值可能会随着市场情绪而有周期性的波动,另外,由于它是对所有“股票”的总体信心,个别“股票”发生变化对它影响不大,除非”股票”发生总体性的变化,否则会比较稳定。

个别股价的调整只能在这个总体稳定的大背景下进行。一只“股票”的上涨必然要以其它一些“股票”的下跌为代价,具体机制是由于股票价格上涨从其它“股票”那里吸引“资金”,造成其它“股票”价格的下跌。所以,任何价格变化都牵连到整个市场,是整个价格系统的调整。换一个角度,可以把市场交易过程看做是各“股票”在竞争有限的“资金”,股价是竞争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所以,“股票”价格体系是一个整体,具有较强的张力。庄家要想在这个市场上通过控制价格获利,势必造成整个价格系统的调整。如果没有业绩基础,仅凭炒作要造成这种系统调整的是困难的。反之,如果是有业绩基础的价格调整,那正是社会所希望的合理现象,就算有人以炒作的方法帮它实现也是合理的。

 

另外,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货币”供应量封闭使得我们有办法更精确地了解市场交易状态,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在指南针CY系列证券技术分析指标体系中,很多指标是和股票的成本计算有关的,而成本计算中必然用到的一个参数是股票的流通盘。我们知道,在股票的涨涨跌跌中股价和成交量每天都是变化的,在这个系统中,不变的是什么呢?只有流通盘。懂得物理学的人都知道,任何物理规律都对应于某种不变量,找到物理过程中的不变量就可以发现规律。当我们最初认识到流通盘的稳定性可以成为编制科学的技术分析指标的入手点时,曾相当兴奋了一阵子。但同时也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在股票流通盘具有封闭性的同时,交易的另一面—货币的供应量是开放的,所以,从技术上是无法全面把握这个市场的。现在,企业管理权市场上两个方面都是封闭的,可以从技术上把炒作行为更为清晰地暴露在整个市场面前。这也是它可以抑制炒作的一个原因。

由于“货币”供应量有限,企业管理权市场不存在总体大幅度涨跌的可能,其平均价应处于水平波动中,而总体的涨跌运动表现为永久管理权期货的涨跌。这样,市场的涨跌被分成了两部分—市场总体的涨跌和各证券品种之间相对的价格调整。各企业管理权的相对价格调整发生在企业管理权市场,而市场的总体涨跌被封闭在永久管理权期货这一种证券品种上。永久管理权期货的总量有上限,但资金供应量是开放的,所以永久管理权期货的价格象股票价格一样是可以任意波动的。但这个市场只有一个证券品种,而盘子极大,比股市上任何一只大盘股都大上千倍,所以没有人做得了这个庄,实际上也无法炒作。所以这个市场也会比较稳定。可见,把两种不同的涨跌隔离在两个市场之外,两个市场都不适合炒作,可以抑制投机现象。

抑制投机的同时,市场的投资功能并不会受到影响。想通过市场获得企业管理权的企业家,或看中了某个企业想从它的长期发展中获利的长线投资人仍然可以正常交易,市场仍然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3.永久管理权期货是最佳的保值工具

在本书第一章中曾经讨论过,随着经济发展,货币总数量具有单边增长趋势,如果货币增长速度超过商品增长速度,则货币会贬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种商品数量不会增加,也不会被毁坏,且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则可以作为保值工具。由于它不会被毁坏,使用价值不会随时间而减小,所以人们会象当初一样需要这种商品,愿意分配在这种商品上的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而随着货币总量增多,每个人手中的货币都有所增加,每个人愿意为这种商品出的钱数也有所增加,但商品数量不增加,所以价格必然上涨。可见,相对于数量开放的货币,一种数量封闭的商品将具有保值功能。

有形物品,如艺术品,虽然数量有限,但会随着时间而损坏,保值效果差。无形商品,比如股票,随时间推移不会有任何变化,保值效果好。股票的另一个优点是,相对于艺术品等其它保值品,它的使用价值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参与者广,流通性好。但股票由于种类太多,每种股票的数量比之整个社会寻求保值的货币数量都太小,容易成为投机工具,造成价格不稳定。虽然从长期来看,其保值功能也在发挥作用,成为股价长期上升趋势形成的原因之一,但价格波动的巨大风险影响了其保值功能的发挥。

相比之下,永久管理权期货是一种最好的保值工具。它象股票一样具有使用价值明显的优点,且安全性比股票还好,股票还有公司破产的风险,而永久管理权期货没有这种风险,是真正的永不变质的商品。每只股票的数量虽然不会增加,但发行新股也是在增加同类保值品的总数量。而永久管理权期货的人均数量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不再可能有另一种同等规模的同类保值工具来变相增加其数量,所以,它的数量封闭性也比股票好。同时,由于数量巨大,无法作为投机工具,永久管理权期货的价格会相对稳定,主要由全社会寻求保值的货币总量决定,保值功能可以从投机功能中分离出来,使保值效果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这些特点使之成为最佳的保值工具。除了希望投资于公有制企业的人之外,寻求资产保值的人也可能成为永久管理权期货的多头。

 

4.公有制资本市场和普通股票市场的不对等性

公有制资本市场和普通股票市场在市场运作上是不对等的。在两种市场共存的情况下,若某个人或某个私营企业购买了公有制资产的管理权,那么,他得到的仅仅是管理权,公有制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仍然归全民所有,形象的说他是在为全社会打工。反过来,如果一个公有制企业在市场上收购了一家私有制企业,则情况完全不同。这家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同时发生了变化,由私有变成了公有。所以,在两种市场共存的情况下,通过市场收购可以把私有制企业变成公有制企业,但永远不可能把公有制企业变成私有制企业。另外,这种不对等性是不受国界限制的,它国私有制企业同样可以转化成本国公有制企业,而相反的过程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对等只能有一个结果:在两种市场并存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在整个经济圈中,公有制成分将越来越壮大,而私有制成分逐渐减少。只有一个过程能使私有制免于最终完全消失,就是不断有新的私有制企业创立作为补充。私有制分配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资本家的劳动积极性。在企业发展的初期,特别需要发挥资本家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私有制对企业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私有制分配不公平的弊端会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此时,公有制的分配方案显得更合理。所以,保留私有制企业的创业机会,可以充分利用两种经济形式的优点,对社会总体的发展是有利的。

 

(二)公有制资本市场合理性的讨论

 

1.公有制资本市场条件下人们的劳动和收入情况

在以上公有制资本市场体制下,公民会定期得到一份公有制资产管理权,这是每个公民对公有制资产所有权的体现。即使不直接到企业管理权市场买入企业管理权,公民在管理权现货市场上直接卖出自己管理权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管理决策。因为,他们的行为决定着管理权现货的价格,进而决定着永久管理权期货和公有制企业管理权的价格,并最终影响着直接买入企业管理权者的经营决策。所以,公民卖出这份管理权的收入是他管理这部分公有制资产的决策劳动的报酬。这样,每个公民在有生之年都相当于有了一份特殊的工作—管理归自己管理的一份公有制资产。

公民的管理权虽然是由永久管理权期货空头直接买去的,但最终买主其实是用多头合约买入企业管理权的企业家。公民出售管理权的收益是他从自己的管理报酬中出的,并以永久管理权期货空头为中间环节传递到每个公民手中。公民出售管理权的报酬最终是由企业管理报酬中出的,但是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才能得到,就像他们的操作也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才影响到企业经营一样。一般来说,企业管理权的价格要低于同期公有制企业的平均管理报酬,这中间差价就是收购永久管理权期货而实际运作企业的企业家的收入。

出售自己的一份管理权所得到的收入一般来说并不多,人们还必须从事别的工作才能维持生活。其他工作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劳动,通过劳动力市场获得报酬。根据前面的讨论,劳动力市场的分配方式比较接近按劳分配。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花钱在永久管理权期货市场上买入永久管理权期货,然后换得企业管理权,经营管理企业,并得到企业管理报酬。这些人类似于一种自由职业者,是专职从事公有制资产运作的人,他们的工作是在代替别人具体行使资产管理权。这些人不同于资本家,因为他们没有资产的所有权,他们得到的只是红利的一部分,是管理的报酬。可以把他们称为企业家。

企业家从企业红利中得到的管理报酬在性质上相当于工资,但与普通工资不同。它按固定比例从股息中支付,市场化程度不高,还要再经过一次市场的调节。当企业家的收入偏高时,选择这个职业的人会增多,管理权的价格上涨,每个公民都可以从管理权的上涨中增加收益,相应地稀释了企业家的收益。反之,如果企业家的收入低到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权的价格就会下降,减少每个人出让管理权的收入,相应提高企业家的收入。

所以,公有制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相对的。劳动力市场上企业家对普通劳动者的劳动进行评价;而公有制资本市场上,全体人民对企业家的劳动进行评价。这种市场化可以对企业家的劳动进行价值发现,给他们的劳动一个公平的价格,实现资本管理劳动的按劳分配。

可见在这种机制下可以实现全社会的按劳分配,社会上只有劳动者没有剥削者。按劳分配不是平均分配,人与人之间还会保持相当的收入差距,人们根据劳动性质的不同会得到不同的收益。比如,企业家会形成一个高收入阶层,其实际收入可能会比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很多资本家还要高,但其中不含有剥削收入,性质完全不同。

剩余价值仍然是存在的,但它不是被个人占有,而是以股息的形式被整个公有制资产所有权主体所占有,并以多种形式返还给整个社会。

 

2.为什么不把资产的所有权直接平均分给每个人而是定期分配管理权?

公有制的所有权主体是抽象主体,组成它的群体是处于变动中的,每个时刻群体中的每个人是平等的。把公有制资产平均分给每个人实际上把所有权主体由一个延续变化的群体换成了某个时刻的该群体。前者是变化的群体,后者是固定的群体,二者是不能等价的。这种平均分配对当时的人虽然是公平的,但对后人则不公平。未来的人本来可以从前人手中自动继承一份公有制资产,但一次性的平均分配却剥夺了他们的这一权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公有制资产应该完整地从上一代人传到下一代人,全体人民的概念保持延续、公有制资产保持延续、全体人民对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也保持延续,平均分配破坏了这一过程。

不仅直接分配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是不合理的,而且直接平均分配公有制资产的管理权也会犯同样的错误,也是不合理的。

 

3.为什么不分配有限期所有权而是分配有限期管理权?

如果一定要把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落实到个人的话,那最合理的做法是在每个人的有生之年给他有限时间的所有权。构成全体人民的每一份子都平等的享有对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可以平均分给每个人一份公有制资产,每个人一出生或年满18岁就可以自动得到这份资产,死后则自动收归公有,再平均分给别人。但这种有时限的所有权也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有权了,它可以看成资产的使用权。使用权与管理权已经很接近了。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这样做是合理的。通过类似的公有制资本市场,公有制资产产生的剩余价值可以比较公平的分到每个人手中,不会造成社会分配不公。从形式上看,管理权市场和有限时间所有权市场的主要差别在于红利的分配比例。作为管理报酬,管理者得到的只是部分红利。作为所有权的收益,得到的将是全部红利。

分配有限时间所有权也是可以的,但分配管理权更好一些。如果部分红利由社会占有,可以统筹安排用于公有制资产的扩大再生产和公用事业建设;如果分到个人手中社会还需要以税收等形式筹集这些资金才能再投资。

以上讨论还说明,管理权报酬比例的高低不会影响到社会分配的公平性,因而不存在硬性的约束。决定这个比例的主要依据是对投资决策价值的评价,和国家用于公用事业的投资比例,这是主观性很强的,最好由全体公民共同决定。

 

4.为什么不直接出售管理权?

以上三个市场的构想显得有些复杂,是否可以取消抽象公有制资产管理权,相应地也取消管理权现货市场和永久管理权期货市场呢?国家以竞价的方式直接在市场上出售管理权,投资人在买入管理权后可以在市场上交易,价格由市场决定。这样也可以在维持公有制资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公有制资产的管理权落实到个人,企业家的经济利益同样和运作企业的业绩相联系。

但这种做法有些不合理。首先,将公有制资产管理权平均分给每个公民,体现了公民对公有制资产平等的所有权。而直接出售管理权后,不管是国家还是任何公民都不能再影响这个公司的管理,体现不出每个公民对资产的所有,有变相私有化的嫌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把管理报酬定为股息的100%,则国家出售管理权就已经和直接出售国有资产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按照公有制资本市场方案,即使把管理的报酬定为100%股息,也不会动摇财富归全体人民所有的本质。

其次,企业的未来有无限的潜力,很难说什么定价合理,国家不管以什么价格一次卖断企业管理权都可能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易,人民的利益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侵害。按公有制资本市场方案,国家始终没有出售过企业管理权,不存在一次性卖断和资产流失的问题。在企业管理权一级市场上,国家收回的是永久管理权期货。它所代表的价值是随永久管理权期货的涨跌而不断变化的,全体人民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害。

另外,原构想还有一些技术上的优点。按公有制资本市场方案,各种证券的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不存在国家直接影响的环节,更充分地利用了市场机制,系统会更为稳定。而且,由于管理权期货的数量封闭,所以有抑制市场投机的功能,而直接出售管理权后市场会像股票市场一样波动。

综合以上几点,简化方案是不可取的。公有制资本市场运作起来只比简化方案多了管理权现货市场和永久管理权期货市场两级,在操作上增加的复杂性并不太大。另外,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全体公民参与市场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公有制资本市场已经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了。综上所述,接受公有制资本市场带来的一点复杂性,换来分配公平和市场稳定是值得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