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奶奶——欢欢喜喜过个年

 专家视点 2016-02-05

  奶奶——欢欢喜喜过个年

小时候,每逢春节,是奶奶大显身手的时候。“大显”有两个意思,一是她老人家当上了“总书记”,且大权在握,过年就是吃,一切与吃关的东西、活动,都在她的策划中;二是兼任“总理”,事无巨细,样样过问,而且亲自操刀、掌勺、司厨,煎、炒、蒸、煮,十八般武艺全数亮相,而且要有创意,要“出彩”。要“花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情”。

过了阴历二十三,奶奶就开始操办年货,下达各种采购命令,成半夜与妈妈商量从初一到“破五”(初五)的菜单,连同来的客人吃什么,都要计算在内。有时候还叫我写在纸上。奶奶不识字,写下来是重视的意思。

奶奶的本事就是在有限的年货舞台上,导演威武雄壮的活剧,叫普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们虽然一穷二白,但是,我们宁穷一年,不穷一天,我们的春节,过的有滋有味。

那时候的住家,都是单间,没有专门的厨房,炉子在门口的走廊上。逢到春节,也是各家比试的时候,不是比富,不是比谁家东西多,而是比创意,比设计,就是花色、品种。在这方面,奶奶总是不输人,就是一棵白菜,也能拾掇的叫人赞不绝口。

辞灶

阴历二十三是“小年”,吃辞灶饭。听奶奶说,这是个比较隆重的节,因为过了这一天,就算进入年关,开始过年了。

过去,我们家是个大家族。听奶奶说,她过门前,娘家的家境比较好,有小灶,小灶每天饭菜花色多样,且有变化,奶奶就用心看,记在心里。到了我们乔家大院后,奶奶是长门长媳,又乖巧、聪明,过门没有多久,后院“试用”期就得到老太太赏识,“转正”后掌管小灶。奶奶对“灶”有独到理解,这是个权、责、物统一的天地。所以,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她都把灶管理的井井有条。

二十三这天,奶奶会用心做一顿明显的告诉大家“准备过节啦”的饭,一般是晚饭。这顿饭绝不是白菜粉条炖猪肉,也不是饺子,而是她准备过年的几样拿手菜的“预演”。有小酥肉、丸子、鸡蛋卷,也有花卷馒头,还会给我爹炒个肉丝,调个凉菜,叫他喝一杯。当然,小孩子也准许喝点,不过抿抿而已。

奶奶做菜的时候,我喜欢跟着炉子看,不断问这问那。奶奶就会很高兴的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每一样菜在我们家都有漫长的历史,都有它演变过程,都有许多有意思的故事。

吃“小年”饭,一定要等全家都到齐,坐下,然后也没有什么仪式,大家就开动,吃着说着,很热闹。爸爸照例要宣布,这就开始过年了。再就是教训我们三个孩子,要听大人话,不许调皮捣蛋。说这话的时候总斜我一眼,似乎“调皮捣蛋”就是我。再下去,妈妈会宣布一些使人欢欣鼓舞的事,有什么新电影,什么时候在那里看,单位新年聚餐,初一发压岁钱,等等。奶奶就会告诉我们,给我们三个准备了什么新衣服,新鞋子。

有好东西吃,有压岁钱,有新电影看,还有新衣服,我们很高兴。

蒸馒头

我们家的规矩,年三十前就要把馒头蒸好,放起来,春节期间不再新蒸馒头,只吃馏过的。

奶奶蒸馒头,首要是发面。她说,面发不好,和着粘,蒸出来死。发面当然要扎头,奶奶早早就准备下好扎头,在面缸里搁了好长时间。这个留在春节用的面扎头,是某一次发面蒸的馒头,特别甜,特别好吃,大家都称赞,然后专门留下的。

发面时间长短也是很重要的。面发上以后,到最后“收关”时刻,奶奶会亲自守在面盆前,不许任何人动。

然后就是和面、揪髻儿、上笼。春节了,除了馒头外,家家都会蒸些枣馍、糖包,奶奶用剪刀把准备上笼的馒头成一个个小豁口,蒸出来的馒头就像小刺猬;她在馒头上按上两粒绿豆,做成前趴后翘的“小兔子”;做枣馒头时,她就把馒头做成盘旋状,一颗红枣安在馒头中间,和别人家的都不一样。有一年,邻居杨奶奶家蒸糖包,搁白糖,我们家也蒸糖包,奶奶搁的是红糖。等初一,两家孩子拿着糖包,咬一口,杨奶奶看见我们吃的糖包流出红糖馅,连连跺脚,骂自己“老糊涂”。

包饺子

那年月吃饺子,都是在家里自己剁馅,调馅,自己擀皮,自己动手包。现在说全家一块包饺子热闹,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家过年吃饺子是件大事。包饺子之前,有一件重要的操作,就是拌馅儿。

饺子吃到嘴里什么味儿,与馅儿的味道有关拌。所以,拌馅儿才是整个“饺子工程”的点睛之作,

我们家拌饺子馅儿的不外乎两个人,一个是我奶奶,再就是我娘。奶奶很希望自己拌馅儿,从而获得除夕夜的第一份喝彩。她也知道自己口味比较老道,不“时尚”,所以希望我妈妈以“参谋”的身份而非“指挥”的身份参与拌馅儿。但是,她并不坚持非要自己拌馅。所以,我的记忆中,这样的拌馅儿,到最后都是我妈妈说了算,而且亲自操刀。奶奶反而在一旁看着,一脸严肃的样子,时而点头称许,时而欲言又止。

包饺子时,我又跟着饺子馅儿盆看,数着排子上的饺子。我知道,过年是不兴说不吉利的话。要说喜庆话,大吉大利。什么“多”啊,“够”啊。我就故意问奶奶,饺子馅不够咋办?饺子皮多了咋办?奶奶知道“不够”是不吉利话,但“多”又是喜兴话,她一时捋不顺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但又知道我和她捣乱,便瞪我,下颔微微向下一沉,装出恼怒的样子,有时候还扬扬手。

然而,我看出来,无论她怎么装,都掩饰不住满脸的喜悦,绷着的嘴很快就咧开笑意,眼睛里满是过节喜洋洋的神色。我至今难忘。

看电影

逢春节时,总有新电影上映。那时候,出产的电影少,一年能有十几部?春节到了,全国人民能看上一部新电影,就算过年了。

奶奶是小脚,虽然行动利索,那是在屋里,在有限的天地之间。出了门,走大街,就费力气了。所以,每年春节都要给奶奶买一张附近电影院的票,一般由我陪着她去看。看什么不拘,她就图个过节喜气。

我的印象中,奶奶一年中也就春节看一次电影。所以,看电影前,她的准备是相当充分和扎实。如果是中午十二点的电影,她就会早上五点起床,开始准备。穿什么衣服和鞋,戴什么帽子,打什么裹腿,一丝不苟,精心打扮。这些东西早几天就准备好了,放在一个专门的地方,谁都不许动。穿戴完毕,天才蒙蒙亮,奶奶就坐在床边等着。

过了一会,妈妈起来做早饭。这本来是奶奶的工作,但是,因为她今天看电影,所以,妈妈就干这活了。奶奶坐在床边,看着妈妈做早饭,一丝一毫都不漏过。

到了天大亮,院子里有人走动,邻居开门捅火做饭了,奶奶就会出去,挨门向邻居的奶奶和大娘们告知,今天俺孙子带俺看电影去,中午十二点的。逐家说到。有平时比较说的来的人,就多说几句,前朝的戏,民国的庙会。到吃早饭时,满院子人家都知道她今天要看电影了。

整个上午,奶奶都沉浸在看电影的激动和不安中。她嘴上不说,言语行动总有恍惚之处。我能看出,就安慰她,她才安静一会。

到了十一点,奶奶看电影进入倒计时,她开始做最后准备,再一次审视穿戴,择掉身上沾的个把线头,再紧紧裹腿,戴正帽子,就催促我出门。

其实,电影开始没多长时间,奶奶就开始打瞌睡了,很快就睡着了。我在一旁看着,不时把她推醒。等到电影最后,奶奶精神来了,全神贯注看完。

“抓不住奸臣不撒戏”。每次看完电影,奶奶都这么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