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的记忆

 城南居土李 2022-01-29

  龙年就要到了,不禁回想起童年时过年的情景。那时的年味可比现在浓烈得多。我们小孩子盼过年,就是为了能穿上新衣服,能吃上糖果。
一过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年的帷幕就徐徐拉开了。过年的童谣,各地词语不同,意思都差不多。我记得当年新乡市流传的是: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拐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买藕;三十褪蹄;初一撅起尾巴去作揖。其他都懂,就是为啥三十褪蹄呢?我问过我奶奶,她说,就是去洗脚洗澡的意思。二十三祭灶的仪式很隆重,祭灶要在晚上进行,家中的人都要到齐,把灶王爷请过来,所谓请过来就是把灶王爷的画挂在中堂,人人都要跪拜一番,然后燃放鞭炮,吃祭灶糖,把灶王爷送上天。吃祭灶糖说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向老天爷汇报人间的过失。也有的说法是让灶王爷嘴甜,上天言好事,下凡报吉祥。看来神灵也要搞关系走后门的。
蒸馒头也很热闹,要在院子里盘上地锅,平时一年积攒的劈柴就是为了这个时候用。看到大人和面蒸馍,真高兴,因为就要吃上白馍了。在当年,一年中能吃上几个白馍是件很奢侈的事,顶多是吃个花卷,还是黑卷多,白卷少。只有过年的几天,白馍才能放开吃。看着白花花的馒头,我们那个高兴劲儿啊,直把口水往肚里咽,情不自禁的数了起来。奶奶听了,就吵我们:“数啥勒?都数穷了,要白馍无数!”看到馍中卷上了红彤彤的大枣,我们又喊起来:枣糕!枣糕!奶奶又吵我们:“叫枣花儿,不准叫枣糕(糟糕)。”说完,奶奶的脸上就堆满了菊花。我们看奶奶笑了,就又疯起来,只是不敢再那样叫了。
说是 二十八贴春联,也不是很严格的,也有二十九、甚至三十贴的。春联都是家里人自己写的,我还写过,除了写春联,还写很多小条幅,比如:清水满缸;富贵满箱;满园春光;小心刀口、小心灯火等。根据不同内容帖到相应的地方。


从除夕的中午,“紧五顿”就开始了。“紧五顿”是指除夕的中午这顿饭开始,连着吃五顿年饭。除夕中午吃酒席,晚上吃饺子,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中午吃酒席,晚上吃饺子。除夕下午是包饺子的时间,要把三顿的饺子都包出来。我包饺子,就是从那个时候学会的。先学擀饺子皮,妈妈教会我怎么一边擀,一边饺子皮会自动转。然后是包饺子,不会包的是躺那儿的,会包的是立起来的,一个个显得很精神。
除夕夜的守岁,记忆最为深刻。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有麻将、电脑、电视、歌厅,熬到零点是很正常很稀松的事儿。那个时代呢,这些都没有,小孩最多玩个“小兵摆大炮”,抓抓子儿,大人下个象棋、打个争上游。到了晚上九点、十点,好像夜已经很深了,就熬不住去睡了,从没有超过十二点的。奶奶守岁最虔诚,盘腿坐在被窝里,操着手,眼塌蒙着,别人说啥,她都知道,你喊她,她又不吭,能一直坐到天明。
看到我们都睡了,妈妈就拿出她的包袱来,把新衣服、新鞋,一个个摆放在我们的床头,那都是妈妈一针一线手工做出来的。我记得,越快到过年了妈妈越忙,白天她上班,全靠晚上做。特别是做鞋,一针一针的纳鞋底,把手都磨出了燎泡。我上学后,偶然一次发现妈妈放了一本厚书,打开一看全是鞋样。奶奶是帮妈妈糊做鞋底用的咯巴,用破布糊个十几层,粘到墙上,晒干后,就剪成鞋底样。我们早上一起来,看到了新衣服、新鞋,欢呼雀跃,因为还小,并不想妈妈的辛苦。
大年初一,五更的时候,要把老灶爷神请回来,父亲在院子里摆张小方桌,摆上贡品,点上红蜡烛,在香炉里插上年香,不知道他念叨些什么。然后就把火鞭缠到竹竿上,让我去点燃。鞭炮声虽然从半夜就零零星星的响起,而这时,好像全城的人们都约好了似的,远远近近,鞭炮齐鸣,噼里啪啦一直响到黎明。这时家家户户都是满地红。
放过鞭炮,就要向长辈磕头拜年。爷爷和奶奶端坐在方桌两旁的太师椅上,方桌前铺着布垫子,从大到小依次磕头拜年。拜年并不说新年好,而是说:爷!给你磕头了!奶!给你磕头了!然后再给父母磕头拜年。这时,孩子们兴奋的时候到了,老人要给压岁钱了,每个人一张两毛钱的新票子,再给一把花生、核桃、糖。这个时候才开始吃饺子,要先给长辈端,并且得两只手端上,奶奶的规矩大,如果用一只手端,她会吵你说,你打发要饭的呢?

几次说到我的奶奶,就在这里插一段我奶奶的故事吧。我的爷爷是城南庄的老贫农,奶奶却是县城里大户人家的闺女,还认识几个字,为什么下嫁了,奶奶没有说过,只是说,受媒人的骗了,爷爷使了黑钱。她还说,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闷葫芦,但是庄稼活干的好,对她更好,一辈子没有对她大声说过话,爷爷如果要发表什么意见,奶奶一咳嗽,爷爷就不吱声了。在家是奶奶当家。那个时代,男尊女卑,女的都没有大名,结婚后,就叫什么什么氏,比如叫王张氏,张刘氏。前一个字是夫姓,后一个字是自己的姓。而我奶奶却有大名:王玉兰。
吃过早饭,就是走上街头,给本家、四邻的长辈拜年。一路走下来,也就快到上午了。大年初一的年饭很丰盛,六个凉盘,六个热盘,六个扣碗儿。取六六大顺的意思。过年的菜,全是我父亲做的。过年喝得酒仍是一毛钱一两俗称一毛辣的酒。
下午就是逛街逛公园,直到把兜里的压岁钱花完了才回家。
大年忙忙碌碌,热热闹闹,高高兴兴过去了。接下来就是盼着过小年——元宵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