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奴隶与奴才

 自在云之南 2016-02-05

奴隸和奴才

作者:陶傑(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別,我會向外國的朋友推薦,從「奴才」這個詞開始。

 

奴才是不是英文指的 Slave?不。 Slave是奴隸,是羅馬帝國的底層,在中國,奴才是現在式和未來式,在西方,奴隸已是過去式。

 

奴才不是奴隸,最大的差別,是當奴隸,是絕不甘心情願,奴隸是被動地加諸於命運,像非洲的黑奴,因為歐洲商人用鎗炮架在脖子上的征服和販賣。

 

在西方的奴隸史上,有許多勇於反抗的英雄,像二千年前斯巴達克的起義,到二十世紀,曼德拉領導黑人立國。

 

奴隸有機會就會反抗,因為他知道他的人格不完整,他的人權受剝奪,奴隸心中往往有一團怒火,奴隸貧窮,奴隸如牛馬。

 

但中國盛產的奴才卻不同。奴才首先是甘願當的,歷代的太監,許多主動淨身,且還爭先恐後想做。

 

奴才不但從不會想過反抗,而且把一份奴性活在人格上,發揮到血液中,銘刻在每一顆胞核裏。

 

奴才與奴隸最大的分別,是奴隸自知低等,他不會鼓勵同族同胞加入奴隸的行列,

 

但奴才在他們的主人眼中雖然低等,由於也分得一點殘羮殘羮,穿上些綢緞綾羅而身嬌肉貴,中國的奴才自以為已晉身統治階級,

 

他們以當奴才為樂,高興得不得了,會游說自己的子女和親戚也加入這一行。

 

奴隸,是外在剝奪而強加的身份( Exteranlized),

 

奴才是人格自願的閹割貶抑( Internaliced),

 

這是西方人很難明白奴才定義的原因──不是 Servant,不是 Valet,更不是英國古堡的Butler。

 

奴隸令人聯想一對燃燒着的眼睛,渴望着自由,

 

而奴才,聯想到屈曲的脊梁和膝蓋,還有小尾指一鈎兩寸長的黃指甲。

 

曾與一位讀過中文的英國人討論這個有趣的話題:

 

首相格拉斯東不可能是維多利亞女皇的奴才,邱吉爾不是英皇佐治的奴才,

 

但李鴻章是慈禧的奴才,曾國藩是咸豐的奴才,雖然李鴻章和曾國藩也是博雅的知識份子。

 

英國朋友明白了一點點,但還是有盲點:然而,身為知識份子,怎會是奴才呢?

 

問得好,這就問到「儒家文化」的核心了。

 

大家都同意,認識奴才,是了解中國政治文化的基本課。

 

我建議,像 Kung-fu, Gnanxi,奴才叫做 Nuchai,要緊急收入牛津辭典,

 

古今三千年,用上一篇至少五千字的英文論述來釋義,(何谓奴才)

 

不然,世界永不了解中國、以及中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