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樟柯多变的纪实手法

 黑老赵 2016-02-05

贾樟柯多变的纪实手法


发布日期: 2014-02-28 发布: www.    


  [摘 要] 贾樟柯,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他的电影通过采用不同的纪实手法表现普通人沉重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一些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他的电影为了表达本真的纪实内容,除了固守传统的多种纪实手法外,又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的纪实手法分别是叙事结构的多变性、画面由粗糙走向精致、新元素的不断尝试。本文试图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他多变的纪实手法进行细致分析,从而使读者获得一个更新颖和全面的了解。
中国论文网 http://www./7/view-4878186.htm
  [关键词] 贾樟柯;纪实电影;多变的手法
  贾樟柯,一位才华横溢的纪实电影导演。他拍摄的十几部电影,最大特色是运用多样的纪实手法表达一种平民史诗的情怀。画家陈丹青对他的评价是“贾樟柯,和他们不一样的动物”[1]8。处于社会底层不同环境中的小人物一直是他电影中的主角,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命运,一直是他电影所展示的主题。他的作品从始至终都让我们觉得自己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了解、感悟现实,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影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
  电影中表达纪实内容常用的传统纪实手法是:大量非职业演员的本色表演、大量方言的使用、无确指的情节和结局等。但是,他又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自己的纪实表现手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贾樟柯不断变化的纪实手法。
  一、叙事结构的多变性
  随着电影题材的扩大,角色和故事日趋复杂,拍摄的空间也由故乡转换到都市。内容变化的同时必定要求电影叙事结构地变化。“故乡三部曲”中所采用的单线式或复线式叙事结构已不能满足拍摄的需要。这既是影片主题的需求,又符合现实生活的本真状态。当今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快捷、知识爆炸,各种传统的体制不断瓦解。贾樟柯的电影是立足于当下的纪实电影,为了更好地体现纪实风格,他的创作只能从各个方面不断变化,叙事结构的渐变更是不可或缺的。
  从1998年的第一部电影《小武》到2008年的《二十四城记》、2010年的纪录片《海上传奇》以及正在拍摄的《天注定》,影片的叙事结构变化明显。大致的脉络是单线式叙事结构、复线式叙事结构、缀接式叙事结构、人物访谈式叙事结构等。单线式叙事结构线索,人物单一,情节简单。如电影《小武》,主人公是边远县城的小偷,讲述了他在生活中被友情、爱情、亲情不断抛弃,最后在偷窃的过程中被抓示众。此片在表现小偷复杂情感的过程中,展现的是90年代后期小城镇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复线式叙事结构是指影片中有两条平行的、互不交叉的线索,两条线索主次分明,但又联系紧密。“故乡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电影《任逍遥》和《站台》使用的都是复线式叙事结构。《站台》以青年男女崔明亮和尹瑞娟、张军和钟萍的情感经历为线索,《任逍遥》以小济和赵巧巧,斌斌和女朋友4个年轻人的感情经历为线索,影片中的4个年轻人互为好友,亲密的人物关系将两条线索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影片的故事情节。《站台》讲述的是崔明亮与尹瑞娟、张军和钟萍的爱情经历,他们四人既是县城文工团的演员,又是好友,这种亲密的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环境,将他们的故事彼此交叉在一起,表现了当时小县城中文艺青年单调、无聊、苦闷的生活现状以及出走的冲动,在经历了挫折后,他们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回归现实生活。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也不过如此。
  2004年贾樟柯的电影冲破了黑暗阶段,被体制所接纳。这种改变使他的电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拍摄的地点从故乡来到了大都市,内容从简到繁,人物由少到多,这就要求叙事结构随之变化。这时他采用的叙事手法为缀接式叙事结构,比如2004年拍摄的《世界》和2006年的《三峡好人》。这种结构显著特征是:“缺少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全文由众多相对完整又各自独立的情节单元连缀而成。常常是一个情节单元结束后另一个情节单元才开始,相互间只有表层的联系,没有交叉情况,也没有内在的因果关系。”[2]贾樟柯虽在电影中运用了此种结构,但有所创新,他的这两部影片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旨,这个主旨似一条线把多个故事情节串联成一个整体。他称此种结构为板块结构:“在一部电影中出现不同的多组人物。用一个关键的人物或者一个熟悉的地方将不同人物的故事串联在一起,每个故事或者人物看似一组组板块,实则密不可分。”[1]231电影《世界》《三峡好人》和纪录片《东》采用的都是此种结构。如《世界》用“不出北京,走遍世界”“乌兰巴托的夜”“美丽城”等字幕将电影分成六个板块,每个板块人物各有侧重,但主人公赵小桃和成太生的感情线索始终为主线,将这些支离的故事链接起来。电影《三峡好人》主线是韩三明和沈红不远千里寻找爱人,具体又通过烟、酒、糖、茶四种物品将影片分割成四个板块,在表现奉节县城三峡移民未来生活不可知的同时,让我们体味到庸常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种缀接式的板块结构到了2008年拍摄电影《二十四城记》和2010年纪录片《海上传奇》的时候,又有所改变。两部影片表面上是通过不同人物的经历来构建不同的板块单元,但具体方式却变化较大,在这里摄影机隐藏起来,导演采取面对面人物访谈的形式推动情节的发展。具体的是导演引导多个人物围绕着一个地方从不同侧面展开讲述,几个人物既熟悉这个地方,又与它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虽独立,但又有交叉,互为补充,揭示多面的现实生活。《二十四城记》中8个人物讲述的内容都与成都一个历史悠久、拥有三万职工、十多万家属的军工厂——成发集团有关,8个故事表达的是跟工厂有关的八种生活经历。《海上传奇》的几位人物讲述的是大上海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它带领我们走进广阔的历史空间和遥远的历史记忆,纵向了解社会,关注普通人的生存际遇,即将完成的新作《天注定》使用4段式结构讲了4个新闻事件中的故事,内容仍是延续以往的纪实风格。
  二、画面由粗糙走向精致
  贾樟柯电影主要表现普通人灰暗的生活状态,早期电影画面粗糙、混乱,色彩灰暗,声音嘈杂。如《小武》中街道肮脏不堪,画面中高音喇叭的广播、各类交通工具、各种流行音乐充斥影片的始末,画面粗糙混乱。电影开始时,一辆破旧的公共汽车奔驰在汾阳肮脏的县城马路上,满面灰尘的乘客挤满了嘈杂的车厢,一种边远县城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样嘈杂混乱的画面导演还不满足,在后期编辑时,要求“糙些,再糙些”,他觉得:“这是一种态度——是我对基层民间生活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直接体验。我想表现出他们在这样一种具体条件下如何真实地存在……[3]《站台》《任逍遥》中城墙古老灰暗、普通人家中暗淡无光的墙面和摆设都给人一种画面粗糙的感觉。   《世界》的拍摄空间从县城到了大都市,影片从始至终整体色调明亮鲜艳、画面较之前影片精致。如:华美艳丽的演员服饰、绚烂多彩的各类灯光,以及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礼花,使的影片画面精美、色调明亮。[4]影片用六个字幕区分不同段落,如:“乌兰巴托的夜”“一天一个世界”等,每个字幕出现的同时都会选用一个美丽精致的画面做背景。《三峡好人》从画面到内涵都体现了一种精致,这部影片吸收了静物画自然、缓慢、深邃的画面感,摄影机推进镜头地活动如同打开一幅画,三峡岸边形形色色的人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打工的、喝酒的、吸烟的、玩手机的……导演利用绘画上“移动焦点透视学”的观念,把来自四面八方讨生活的人的生存现状和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二十四城记》每一个讲述者都处于一种安静封闭的环境中,声音缓慢流动,我们在平淡地讲述中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内心深处。结尾处第三代厂花“苏娜”穿着时髦,语言另类,开着一辆鲜艳的轿车驶出成发集团,我们压在心头的沉重感随即消失,对生活多了几许期待和憧憬。《海上传奇》中故事虽是一些历史事件,但讲述人都生活在当前繁华的上海,每个人物身后出现的背景不是世博会中的一些宏伟建筑就是百年上海的一些地标性建筑,处处散发出繁华和美丽。
  中国在短短十几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普通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住房、交通工具等,虽然有压力和竞争,但是美好幸福的方面也很多。因此,贾樟柯的纪实电影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必然会越来越精致,追求精致也体现了他的一种拍摄态度,那就是在进步和改变中不断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形式虽变化了,但内心的那份纪实情怀始终未变。
  三、新元素的不断尝试
  他的电影中除了情节结构、表现手法不断创新,还适时加入一些新元素。从《世界》开始,一些随时代进步出现的新元素不断成为电影的叙事语言。《世界》中开始用手机短信和FLASH动画来辅助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这种电影语言形态,既能交代剧情,也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时尚符号。《三峡好人》中有几处“超现实”的画面出现,如韩三明与沈红离开奉节县城时,在船头突现一架飞碟从头顶掠过,未建完的三峡移民纪念塔如火箭一般腾空而起,令人匪夷所思。导演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一天我在江边看影,突然雷电交加,很神奇;又因为三峡自古巫山云雨,神话传说很多,他觉得这种氛围很神秘,于是在电影中画了一个飞碟……”[5]由此,我们觉得也很有道理,超现实画面的加入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创新性,而且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更主要的是现实生活本身就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神秘性。
  他电影中的角色都是由非职业演员担当,而从《二十四城记》开始,一些明星——吕丽萍、陈冲等在影片中担任了重要角色。《海上传奇》则邀请了青年文学家韩寒加入其中。在以后的影片一些明星演员还会出现,如《天注定》中姜武和王宝强将在其中出演角色。除了要求明星加入自己的电影拍摄中,他还计划将文学作品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如《刺青时代》则改编自苏童的同名小说。他还坦言以后既拍纪实风格的电影,又会拍摄一些商业电影。我们看到了贾樟柯在十多年的纪实风格电影创作中不断变换纪实手法,这种大胆求变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唯有变化才能不断进步和更好地生存。
  [参考文献]
  [1] 贾樟柯.贾想·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魏佳妮.城镇生活变迁的记录和表观者——贾樟柯电影创作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
  [3] 贾樟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小武[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166.
  [4] 王丹.穿过尘土的优雅——贾樟柯电影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5] 黎明.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姚温丽(1980— ),女,河北沧州人,硕士,河北传媒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教学管理。韩坪均(1982—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传媒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