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对正在上中学的孩子补充营养
城市中小学生三餐普遍存在问题:科学的一日三餐“吃法”应该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然而城市中小学生却常常是“三餐倒挂”,早上吃不好,中午吃不饱,晚饭又吃得太饱。
“上了中学以后,孩子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早上就没痛痛快快睡醒过,做了再好的饭他也没胃口。”组织的一次围绕中学生考前营养搭配的健康讲座上,学生家长刘女士向专家讲述了自己的无奈。事实上,早餐吃不好的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一方面由于部分家庭对于早饭不够重视,营养搭配不合理;另一方面孩子们早餐时间多数比较紧张,刚刚睡醒食欲较差。“早餐摄入能量要占到全天的30%,早饭吃不好直接影响上午学习效果,人体每百毫升血液中葡萄糖低于70毫克时,记忆力就会出现下降,并出现心慌等症状。”山东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杜慧真主任医师指出,儿童早餐营养搭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碳水化合物比例过高,蛋白质摄入难以达到20克的健康标准。
午饭遇到的问题更多,在学校没有小饭桌,孩子们只能在街上买小吃凑合,“最应该保证热量、营养摄入的午饭最后就落实到一碗凉皮或者肉串等食物上,没有炒菜孩子很难得到足够的营养供应。”杜慧真指出。最应该节制的晚饭却往往变成大餐,家长有时间做饭了,当然多炒几个菜犒劳一下学习了一天的孩子,于是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在不合适的时段大量摄入,在夜间缺乏运动的情况下,营养过分蓄积容易造成儿童发胖。
针对学生三餐营养问题,营养专家开出健康处方,提醒家长帮助孩子们培养健康饮食习惯。早晨要根据孩子体重保证100克至200克主食摄入,一个鸡蛋一袋牛奶便可以使早餐蛋白质摄入达到20克的健康值;午饭则要尽量吃得正规些,要保证进食质量更要保证营养均衡;晚饭要适当节制,吃得多运动少,过多胆固醇和脂肪积累显然容易提升慢性病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