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海念谈写作习惯养成对升学找工作的帮助【3】

 tigerelax 2016-02-06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1:45 师海念语音3 来自东岸之声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好文章、嘉言美句,如果不写下来,很容易烟消云散,所以准备一枝笔和一本小本子,指导孩子随手记录,不但能妆点缤纷童年,而且慢慢累积写作工夫,就会熟能生巧,写出好文章。

写博客、专栏和日记是我记录想法的一种方式。

 

以前有些时候,妈妈常用引诱加威逼等软硬兼施的方法,让我写东西,而如今我才发现,仍然能够在自己的文字里重温曾经的想法和经历,是件多么美妙幸福的事。这种平日的训练和记录锻炼了我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帮我积累了无数的素材,需要时终会用上的。


四、增加阅读量、储备知识库

 

书是许多人智慧的结晶,读书能吸收别人的经验,储备写作资料,丰富写作内涵,所以平时要鼓励孩子多阅读,若能亲子一起阅读更好。读完一本书后,除了和孩子分享阅读心得感想之外,还可以共同赏析书中的写作特色,家长应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例如:「这个故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你觉得书中的哪一个句子写得最美?」「书中还有哪些好句子?」「你和作者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写呢?」

 

在高中时期。为了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充足。我订了《时代杂志》(《TIME》)、《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国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ic》)等有影响力的杂志。这些杂志里面的文章大都精简、文字精准、观点明确、时事性强、信息面广,对提高SAT1的写作有极大的帮助——既能学习语言,又能积累素材。我坚持每天早上起来去阅读,不断地学习那些杂志文章及其他作文范文,找不同领域(如:社会、文化、政治、科学、环境、人类等)的典型事例。在阅读的同时,我列了个表,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重要人物故事、当今时事、历史事件、甚至自身经历等整理一遍。我整理出的表格里包括这些素材可用的具体细节、主题大意。同时我也将我所遇到的所有写作题目做了个总结归纳,并列出每个问题牵扯到的我所知道的素材。考试前,我将自制的“知识库”认真复习,能将积累的素材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五、丢掉形容词、善用动词

 

如果说准备的过程让我体会到思考的重要性,那写申请文章的过程则令我明白动词的重要性。

 

我在修改自己的英文文章时,发现我们对动词的运用不够自如,相反,形容词却堆积如山。这时我觉得形容词就像不必要的奢侈品,而动词则如同食物、住宿一样是必需品。

 

真的,一个动词的灵活运用可以让整篇文章都“活”起来。

 

还记得,我有篇文章讲述了自己的练舞经历,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I went to my rehearsal(我去排练)”我描述了一天前去排练为同学编舞的故事,意在表达我对排练的期待和对舞蹈的热爱。可是,这个“went”(“去”的过去式)在我觉得太过平凡、枯燥、无味。它虽然简单地表达出了一个意思,于是,我决定将“went”换成其他动词。


我当时考虑过“sprint”、“rush”、“hurry”甚至稍夸张一点的“dash”(跑着),最后选择了“rush”。我后来再读了一次那个段落,一个单词的改变令整个段落活了起来。同样是占一个单词的位置,后来我用的动词不仅仅是叙述一个意思,更描绘出一个画面:一个女孩小跑着,心急如焚地想快点赶去排练。

 

还有一段经历让我体会到中西文化对动词的理解。在撰写个人英文简历为申报实习工作的时候,我的辅导员不停地督促我:“在描述你的活动时,一定要确保每个句子都是动词开始!招聘公司看的是一些本质上平实的东西: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可是,中文简历似乎不在乎是否用动词开头。

 

五、细节决定成败

 

小时候爸爸给我买过一本书,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在写申报大学文章中,细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I love music. (我热爱音乐。)”我觉得,这句话太直白了,没有告诉招生官:你为什么热爱音乐?你做了些什么事来表达对音乐的喜欢和热爱?

 

如此直白、急切地说“我爱音乐”,看来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用行动、细节来证明这种的热爱会显得更为真诚、真实。

 

比如:我花了多少年的去学音乐、我每周都参加排练、我参加了多少音乐会。一些数据和细节不仅可以证明你这项活动的真实性令考官放心,更能有“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味道——含蓄蕴藉,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六、善于表达愿望

 

我们经常开玩笑,称美国常春藤盟校和其他顶尖大学为“高富帅”或“白富美”是对他们的贬低了——人家可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在如今相亲节目泛滥的时代,两情相悦是双方交往的第一步,这必须要一个人先表白,而且这种表白要十分真诚动人。

 

特别在“why essay”中,也就是之前提到的第四类文章,要讲究巧妙含蓄并且热烈表达出自己的那种强烈欲望。

 

在我申报大学写申请文章时,我有一个小秘密告诉大家:我想象着看我文书的招生官是我慈祥的外公,我的篇篇文书就是我向外公做的汇报信。当我这样假设以后,我写的文书就变流畅了,当我卡住写不出来时,我就想,我想告诉外公什么呢?我想跟他表白什么呢?这样一想,就变得有话要说了。

 

大学时期


哥大教育让我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留学圈的同学或许听过哥大的核心课程,这是哥大本科博雅教育的中流砥柱。哥大文理学院的学生都需要学,一年的西方文学、一年的政治哲学、一年关于非西方世界文明的课程,外加一个学期的艺术史、音乐史等等。所谓博雅教育,为的是培养学生们对于西方文明经典的认知,当然是西方为主,也涉及其他文明,对于不同学科方法论的理解,以及全面的学习能力。

 

文学与人文课Literature humanities,是哥大核心课程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哥大文理学院的学生都要在大一完成一年的Lit Hum课程。Lit Hum是讨论会形式的小班,由文学系、哲学系、甚至法语系等有着不同专长的教授和博士生任教。这些教授们多元的学术背景也给这些文本带来了不同的精彩解读。除了常规的论文作业以及期中期末考试以外,Lit Hum还要求学生们完成每学期十本书以上的阅读(每周约200页)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未完,请继续收听)


注明:注明:由于没有讲座稿,文字是听录音整理出来的,与讲座不能完全吻合,敬请谅解。录音来自天目教育荔枝电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