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叱石山石刻

 老刘tdrhg 2016-02-08
 叱石山是圭峰山绿护屏向东北延伸的一条山脉,位于杜阮南面。
叱石原名羊石坑,因山中怪石遍布、状如羊群而得名。400年前,明朝官员黄公辅(杜阮人)因弹劾权贵魏忠贤被削职回乡,曾隐居山中。他根据晋代葛洪《神仙传》中“黄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将山名改为“叱石岩”,“叱石”山名沿用至今。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山势雄伟、古松参天、奇石嶙峋、清泉潺潺、曲径通幽,自然景观闻名遐迩,“叱石松涛”曾是“新会八景”之一。山上有依山而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叱石寺,还有蕴含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太子亭、北燕岩碑、黄公辅墓、黄公辅祠及木兰堂等历史遗迹。自明代黄公辅隐居叱石题咏“叱石八景”后,不少文人墨客如明代黄光宗、何士壎和清代黄忻溥、胡方、何壮英等,也都曾在叱石赋诗纪游。  
摩崖石刻是叱石最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据统计,叱石的摩崖石刻有20多处,其中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有8处。  叱石的摩崖石刻中,年代最早的是位于“太子亭”右下侧巨石壁上的楷书“山高水长”,每字约60厘米见方。据落款所署,为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新会知县言良钰(江苏常熟人)所书。  
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摩崖石刻是“崖山并峙”,刻于“山高水长”巨石附近一块外侧状如刀削的巨石上,字径约90厘米,碑体楷书,落款署“天闲黄驹”。黄驹为杜阮乡人,此石刻估计是他在清代咸丰八年(1858年)建太子亭时所书。“崖山并峙”意为,抗清英雄陈子壮、黄公辅(太子亭为纪念二人而建)的事迹,与南宋覆亡于崖山时的抗元英雄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的事迹一样,彪炳史册,永受后人景仰。  
叱石最著名的摩崖石刻,当是刻在叱石寺右边岩壁上的行楷书“一洗红尘”,每字约70至90厘米,落款署“咸丰八年八月郑绩题”。郑绩为新会双水人,清代中后期广东著名书画家。石刻旁边,清泉飞泻,凡游览叱石者,无不在“一洗红尘”岩壁下摄影留念,可谓远近闻名,家喻户晓。  
民国时期所刻的“峭壁凌汉”则是叱石最壮观也是字体最大的摩崖石刻。该石刻为楷书,刻于数十米高的峭壁上,每字大近两米,为广东省内少见的巨型摩崖石刻。  
此外,叱石尚有“如是来”(清同治三年懒禅子书)、“六根涤净”(清光绪十六年黄保太书)等摩崖石刻,书风各异,均具有较高艺术水平。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叱石山石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