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当时是被抱着即位的,抱他的人是谁呢?

 雨雨下个不停 2016-02-08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和同治皇帝一样,光绪皇帝也没有子嗣,谁将成为皇位继承人,谁将在政治女强人慈禧太后之后成为大清帝国的统治者?一时间风云骤起,扑朔迷离。慈禧太后最终的选择,也耐人寻味。

  为何慈禧太后选择溥仪这样一个哭哭闹闹的三岁孩童来继承大清皇位?为何又要载沣这个不到三十岁的的年轻亲王来监国摄政,承担起统治大清万里江山的重任?这一切不得不从帝国皇室的子嗣单薄说起。

  从咸丰皇帝起,大清朝的君王便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子嗣单薄,乃至断绝。

  咸丰皇帝登基时年仅一十八岁,在他的一生中,大清帝国遭遇一系列挫折和坎坷。身为帝国主宰的他殚精竭虑,也没有找到解决内忧外患的方法,心情异常烦闷,最后只能纵情声色犬马。血气方刚的咸丰皇帝生育能力不能和先祖比,一生仅仅生下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在出生当日不幸夭折。在三十一岁辞世时,咸丰皇帝仅仅给这个庞大的帝国留下一个儿子,即年仅五岁的皇子载淳。载淳在两宫扶持下即位,改元同治,年仅十八岁就去世,没有一丝血脉留下。在同治皇帝之后即位的光绪皇帝载湉,也没有给大清留下一个子嗣。

  按照当时惯例,皇帝无子嗣时,应从皇族近支中挑选承嗣之人。皇族近支中存在奕、载、溥、毓、恒、启等辈分,都是圣祖康熙皇帝的血脉。而近支诸辈中奕字辈带言字旁的,载字辈带水字旁的,溥字辈带单人旁的,毓字辈带山字旁的,都是近支中的最近支。

  在近支血脉中,首先考虑的自然是道光皇帝的血裔。道光皇帝的九个儿子中,寿命超过20岁的仅有长子隐志郡王奕纬,四子奕詝即咸丰帝,过继给惇恪亲王的五子奕誴,六子恭忠亲王奕,七子醇贤亲王奕譞,八子钟端郡王奕詥,九子孚敬郡王奕譓。

  皇长子奕纬因为骄横欺师,被道光皇帝一怒之下踢中下体,不久去世,并无子嗣留世。四皇子奕詝即咸丰皇帝。五皇子奕誴,人称小五爷,过继出去了,但他的子嗣仍然是显贵群里的人物,其长子为载濂,次子为载漪,三子为载澜,四子为载瀛,五子为载津。六皇子恭忠亲王奕共有四子,长子为载澂,次子为载滢,三子为载浚,四子为载潢,其中载澄于1885年去世,载浚、载潢也早早地去世。七皇子醇贤亲王奕譞共有七子三女,长子载瀚两岁而夭,次子载湉在同治帝之后即位为光绪帝,三子出生当日夭折,四子载洸五岁而卒,五子载沣、六子载洵、七子载涛在世。1868年,八皇子奕詥因病去世,也没有子嗣。1877年,九皇子奕譓去世,没有留下子嗣。

  这样有资格承继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子嗣的宗室子弟,就只能从道光皇帝的五皇子惇勤亲王奕誴系、六皇子恭忠亲王奕系、七皇子醇贤亲王奕譞系中选择。


  由于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都是载字辈,按照同治十三年和光绪十五年两份上谕,继承人应从次一辈即溥字辈中挑选。

  惇勤亲王奕誴系的溥字辈有载濂的长子溥偁、次子溥修,分别为33岁、12岁。载漪的长子溥僎、次子溥儁分别为33岁、23岁,载澜的长子溥倬、五子溥信分别为26岁、8岁,载瀛的长子溥伒、五子溥僴分别为15岁,7岁。恭忠亲王奕?系有载澂的嗣子、载滢的长子溥伟28岁,载滢的次子溥儒12岁。醇贤亲王系中,五子载沣的长子溥仪、次子溥杰分别为2岁、1岁,六子载洵的长子溥侊4岁,七子载涛的儿子溥佳才刚出生不久。

  载濂、载漪和载澜由于卷入1900的排外风潮被指为罪魁祸首,其后人不宜作为候选人。按照每系择嫡长的原则,能够入选的便只有惇勤亲王系的溥伒、恭忠亲王系的溥伟和醇亲王系的溥仪。实际上考虑到惇勤亲王系属于出继,已经不在道光皇帝统续内,而且惇勤亲王系刚刚在庚子国难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以溥伒为继承人会引来各国的责难,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麻烦,如此以来便只有溥伟和溥仪符合标准了。

  继承人与同治光绪二帝的血缘关系,也是不得不审慎考虑的。溥伟、溥仪与同治帝血缘关系相同,都比较近。但是溥仪与光绪皇帝的血缘关系最近,其父载沣与光绪皇帝载湉是胞兄弟,溥伟的父亲载滢与光绪皇帝仅是从兄弟。再加上隆裕皇后才40岁,同溥仪有足够的年龄差距,过继后容易培养感情,故而年幼的溥仪是上选。

  溥仪之所以能够被立为皇储,载沣之所以能够成为摄政王,还和当时朝廷内外的局势、各派势力有极大的关系。随着光绪年岁渐长,帝后之间在官吏任免权、大政决策权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便逐渐扩大,直至戊戌变法帝后两党撕破脸皮,几乎酿成母子反目相屠的悲剧。此后帝后关系日渐冷淡,慈禧太后屡有废除光绪皇帝另选新君的想法,并一度立溥儁为大阿哥,由其即位,改元保庆。排外风潮的失控最终酿成大祸,《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不得不调整帝后关系。光绪皇帝人身自由有所恢复,能够适度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但皇帝同太后的关系在群臣百僚眼中仍然紧张。

  光绪皇帝的同胞兄弟载沣刚刚迈上政治舞台,便作为致歉专使出使德国,回国后被安排与后党铁杆人物荣禄的掌上明珠结合。完婚以后,载沣在若干职位上历练,然后迅速进入军机处,成为大清中枢决策层重要一员。在光绪皇帝病危和慈禧太后弥留之际,选择与二者都有莫大关系的载沣作为帝国实际的继承者,让其幼子溥仪充当下一任皇帝,无疑是在两宫身后弥合裂痕以避免政局动荡的有益尝试。

  世人对慈禧太后选择年幼的娃娃溥仪做为帝国新君,而非立年长的溥伟作为继承人,颇多微词,以致滥语流言充斥其间。要么说慈禧太后权力欲过大,七老八十了也不想放权,临死也要找个小孩子,挑个听话的乖宝宝。要么说这个老女人玩垂帘听政玩久了,真是不经意间上瘾了,都这把岁数了还乐此不疲。或者说慈禧太后眼拙,竟然作出这样的选择,大清朝没有几年就被折腾地亡国。如果当时让溥伟而非溥仪即位,结果铁定不一样。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充斥着多少市井想象,掩盖了多少历史真相。愤懑、讥诮、嘲笑、侮弄不过是一时的情绪,终归不是真相。似是而非的传说无论如何诱人,却只能流传于街头巷尾作为一时的谈资,终究上不得台面算不得数。

  暂时搁置载沣父子与帝后之间的渊源,不谈醇亲王一脉在继任大统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看一看后世贬抑无尽的载沣在当时的风评,便会知晓部分真相。

  皇族近支亲贵中,像载沣这样有政治眼光、知进退荣辱、谦虚谨慎、好学上进、人脉深厚的可谓少之又少。载沣人品端正,忠厚正直,不爱财不爱色,也不爱唱戏遛鸟,没有霸气子弟的纨绔习气。作为第一位出使外国的亲王,载沣以开明著称,难怪慈禧太后这个女强人会做出如此安排!无论是八旗营务的历练,还是军机任上的栽培,都是慈禧太后的深远谋划。

  遗憾的是时局的恶化、人心的浮躁、甚至仅仅是不可强求的寿命,都使整个历史的车轮不可能按照这位老人的安排稳步向前。载沣接受慈禧太后的安排,抱上自家的娃娃掌管帝国大小事务,统帅举国上下臣公,按照预定计划推行宪政改革,极力挽回大清帝国的颓势,无疑是在和整个世界角力和天命抗争。这个颇具政治眼光、谦谨为怀、肩负厚望的亲王,殚精竭虑勉力为之,却不得不感叹时局艰难,回天乏术。

  摘自《重读摄政王载沣》(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