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医科班出身,大学本科时听老师讲方剂学,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小青龙汤要具备“寒饮”特征,即“咳嗽痰多而稀”或“咳吐大量清稀泡沫样痰”。 但是,几年门诊下来,急慢性咳嗽病人虽然很多,但很少发现“咳吐大量清稀泡沫痰”的病人,即使辨证为“寒咳”,又会因为少痰或无痰而不敢用,感觉小青龙汤没有“用武之地”。 一次亲身经历的咳嗽治疗,彻底改变了我对小青龙汤方证的认识。 某日,突然咳嗽,且咳得非常厉害,晚上尤甚,无法入睡,咳而无痰,且口干,用了一些常规药物治疗几日,丝毫无效。苦思原因,发现这次咳嗽的特点是:一到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就感觉身上有些冷,但是体温并不高,晚上10点左右就开始剧咳,心想应该是“寒咳”。虽然口干,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给自己熬了一剂小青龙汤。哪知,服后不仅没有口更干,反而口中生津,咳嗽即止!一夜安睡到天亮。早上醒来一边感慨中医的伟大、庆幸自己学了中医,一边明白了原来小青龙汤证不一定要见到痰多的症状,也可以口干。 这次经历后,在门诊遇到咳嗽病人,第一看面色、唇色;第二问什么情况下咳嗽加重、什么情况下减轻;第三问大便的变化。如果面色、唇色不红,发暗;傍晚太阳落山后有怕冷感,咳嗽渐重,到晚上九、十点钟会越来越重;喝热水、洗热水澡时咳嗽略减轻;咳嗽后大便比平时稀(因方中有干姜、五味子,有很好的温中涩肠止泻的作用,所以小青龙汤原文中就有“下利”的或然证),舌不红,若又是水滑苔,就可以放心用小青龙汤了。 遇到小儿不能主诉病情的,就问家长:咳嗽后孩子早起眼晴是不是比平时小(眼睑轻度水肿)?若是,提示有寒饮,加上大便溏、水淋淋的舌苔,一般就可以用小青龙汤了。急性咳嗽,通常1~3剂咳止,1~2个月的咳嗽也就是3~5剂即可止咳。 关于小青龙汤的剂量,我在十多年前一般各药只用3克,近年来,因发现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下降,除细辛用3克外,其他各药会用6克或10克。如果遇到老年人或体质弱点的,麻黄(都用生品)也只用5克,不喜欢辣的、酸的,干姜、五味子也只用6克,效果都很好。 |
|
来自: 昵称29338477 > 《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