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商业趋势:读读共享经济这三本书

 汕头能率 2016-02-10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共享经济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从吃饭到洗衣,从购物到出行,从住宿到金融,共享经济像是一个相识不久却令人倍感亲切的朋友,包揽了我们所有琐碎而重要的生活细节。


交易平台淘宝、拼车平台UBER、房屋短租平台AIRBNB、餐饮平台大众点评……共享经济在每个领域一出现,就会以破竹之势重构该领域的市场格局,颠覆我们对该领域的固有判断,给原有的世界带来全新气象。


以下三本关于共享经济的书,相信任何一位商业经营者,都会从中有所感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逻辑。


《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

作者: 雷切尔·博茨曼   路·罗杰斯  译:唐朝文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6 


以下为书摘:


为什么我们这些成年人总要教小孩子们相互分享自己的玩具,而自己却不愿意分享呢?我们可以共享公路、公园、学校等公共资源,但在其他方面,如私有财产,我们却和别人划开清晰的界线。在当今这个社会,我们警觉地对待那些传统的、与分享有关联的观念,比如集体合作、公社组织、公共团体。这些词语在字面上就代表着一种不公、不幸的社会组织。或许是因为我们担忧,这类组织会侵害我们在个性、隐私和自主等权利上所珍视的个人自由。


但是,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地球上最聪明的动物之一——宽吻海豚,就会明白集体与自由二者可以兼而有之。与其他的哺乳动物一样,海豚在捕食和寻偶的过程中,都有大量自发的集体协作行为。海豚以家庭血缘为单位,过着联系紧密的结群生活,每个族群由6到10只海豚组成。但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样的开放水域,许多海豚群会暂时(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团结在一起,以便轻松地集体捕食,通常集结成群的海豚数量达上百只,甚至上千只。它们将一大群鱼团团围住,就像牛仔赶牲畜一样,用身体形成一堵围墙。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体型较大的雄性海豚会在包围圈的外围来回漫游,以防其他掠夺者前来抢食。海豚群慢慢聚拢缩小包围圈,把鱼群逼成一团。然后海豚依次从鱼群底部突入或者冲进鱼群轻易捕食。海豚还有其他的技能,比如在围猎的过程中,年长的海豚会潜到鱼群的下方,一边向上游,一边将鱼群赶到包围圈中还没有捕食的海豚身边。不管怎样,海豚集体协作的规律亘古不变:集体捕猎的海豚越多,就越容易捕食到更多的猎物,集体、个体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


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个说明集体合作的案例,宽吻海豚最为合适,人类只能自叹不如。海豚不仅对强烈的关系组织(它们的家庭)善加运用,同时又与外部的海豚群保持微弱的关系。海豚依托集体的力量,可以完成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任务。如果你有机会看到成群的海豚随着海浪或是跟在船尾飞跃追逐,就会明白集体行为并没有侵害它们的个体权利。然而,它们的行为诠释了我们人类的两项基本需求:个体自由和集体安全。


在人类的远古时代,我们同样也像海豚一样生存:聚集起来集体作业,然后互相分享食物、土地和其他的资源。回到几亿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为求生存而组建成部落,或大约25人到100人的群落,他们一同采摘打猎,共同生活。情况与海豚一样,集体捕猎、觅食更容易获取食物。当获取猎物后,他们把肉分成小块,让部落中的每个人都可以享用。集体协作贯穿了整个人类可记载的历史。古巴比伦的农民也通过相互协作谋生,他们会分享各自的农具,一起搭建畜棚,收割庄稼,甚至一起保卫属于各自的领地。人类学家坚信这种亲密关系(人类之间的互帮互助)和桃李相报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人类行为,是人类相互协作的基石,人类生存的核心。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塞罗(MichaelTomasello),研究了孩童的合作意识。即使是只有14个月大的幼儿,在看到大人(即使是陌生人)双手拿着东西而想要开门时,就会立刻想办法帮忙。幼儿到了大概1周岁的时候,看到假装迷路的大人,就会用手指着某个东西。如果你在一个2岁大的孩子面前掉了什么东西,他(她)就有可能主动捡起来还给你。


在托马塞罗的新作《我们为什么合作》中,他指出这种同感能力和协作行为并不是从成年人那里学过来的,也不是出于渴望某种回报。小孩子们的友善和协作是一种天性。但是到了3岁左右,孩子开始受现代文明的“社会规则”影响。在这个阶段,他开始顾虑群体中其他人对自己的评判,这会激励或压抑他的协作欲望。他们的协作行为开始有了选择性,对于有可能给予回报,或对自己友善的人,他们会更乐意一起合作。托马塞罗不仅相信人类有自私的天性,还认为“相互的合作和帮助,也是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在过去的50年,孩子们都生活在极度关注个体利益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与生俱来的社会分享行为被人性中的自私所掩盖。但是今天,这种趋势在变化。过去的几年,集体协作领域发生了一场重大却又平淡的革命,影响到了我们的文化、政治、经济环境。我们正在重新学习如何从资源分享与开放中创造价值,并在个体利益和社会团体中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人们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组织行为中来,而不是建立在牺牲个体利益的基础之上。就如线上社区平台Shareable的创始人尼尔·高伦佛罗(NealGorenflo)说的,“与独立个体相比,社团组织能更多地帮助人们。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协同个人主义’的受益者。”


随协同消费成长起来的“千禧一代”已经开始不断壮大。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仅仅契合这一代人。如果你打算参与各种类型的协同消费,你还得懂一点网络知识,当然不是说要像“极客”(Geek)那样精通,也不是说非得在大城市里生活。事实上,大量婴儿潮的一代人以及60后“沉迷”eBay(只有21%的用户年龄大于50岁)4来体验线上以物换物,人们正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协同消费,这些方式因亚文化、社会经济以及人群分布而各有特色。


在协同消费中,有两种不同的参与方式,分别适合不同的人:一种是“对等供应者”,他们会出租、分享或者借入财产;另一种是“对等使用者”,他们消费别人提供的共享产品和服务。有些人会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另一些人可能会看到别人体验之后才会去尝试。在Zilok、RelayRides平台通过出租私家车或闲置物品来赚取外快的人,与租用这些物品的“客户”,在行为动机上或许有差别。同样,那些追逐高回报率、在Zopa这样的社交贷款平台上放贷资金的人,也与借款人有不同的目的。


某些协同消费者具有前瞻性,在社会层面是乐观派;但另一些人则是出于迫切的现实问题,因为他们要急于找到一种更新的、更好的解决之道。这些现实需求可能是省钱或省时、享受更好的服务、生活得更经济、或者希望与某个人而非某个品牌建立亲密的纽带,等等。在大部分情况下,人们参与协同消费,不是因为就想做个盲目乐观的社会工作者,而是因为他们坚信资本主义、利己主义。例如,弗雷德·特纳(FredTurner)在《从反文化到电脑文化》中展望人类的理想社会时说,“每一位个体都可以满足他自己的个人利益,同时,又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群体——所有人都是一家人。”



《共享经济:市场设计及其应用》

作者:(美)埃尔文 E.罗斯    译:傅帅雄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5-12


以下为译者序,傅帅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951年,埃尔文E.罗斯出生在美国一个犹太裔家庭,从小便表现出在数学、逻辑等方面的过人之处。2012年10月,因为对稳定分配理论的建树,罗斯与罗伊德·沙普利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涉及经济领域一个中心问题,即如何实现供需匹配,继而把抽象理论延伸至市场机构的实际设计。


罗斯最重要的成就是将沙普利的“匹配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并由此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分支:市场设计。市场设计主要寻求在市场失灵情况下的解决方案,而所谓“市场失灵”,是指无法依靠价格这一经济学的核心原则来解决问题。罗斯意识到了沙普利的理论和计算可以使实践中重要市场的运作方式变得更清晰。在一系列的实验性研究中,罗斯和他的同事表明,为了理解某个特定市场制度为何成功,研究其稳定性是关键所在。罗斯后来成功地通过系统性的实验室实验支持了前述结论。而且在沙普利理论的基础上,罗斯还加入了对道德约束或其他特定条件的考虑。

罗斯所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都基于市场非有效这一前提。也就是说,现实生活中任凭“看不见的手”如何调节,很可能难以实现应有的效率。基于此,经济学家有责任介入市场之中,真正认识市场的不足,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改进市场的运行机制,从而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

罗斯认为绝大多数的市场运行都介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和“中央计划经济”之间。市场不是中央计划经济,因为市场的参与者决定了谁得到什么,同时市场也不是完全地自由放任,因为市场参与者都知道市场有其运行的规则。

在这本书中,罗斯介绍了“市场设计”的价值所在——经济学家们常常会忽略配对市场,而集中关注于商品市场,在商品市场中,价格是决定谁得到什么的唯一因素。你想要什么,只要你买得起它,你就可以得到它。在商品市场中,需求供给平衡所形成的均衡价格,引导买卖双方完成了交易。但在配对市场中,价格并不这样工作。这里的市场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价格市场,它是有交换需求,但无法进行公开买卖的市场,比如说学校招生、器官捐献、招聘和找工作等。在这个配对市场中,价格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或者买卖交易是被禁止的。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如果进行的交易涉及钱的话,本来不令人反感的交易也会变得令人反感。例如,买卖肾脏是违法的。同样,机场的停机位也很贵,但也不由金钱来决定谁可以得到。公费教育的入学录取也不由金钱决定。如果让金钱来决定谁能得到肾脏或谁家孩子能到人人都向往的公办幼儿园就读,那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十分厌恶的。当肾脏不够分配或最好的公办学校的名额不够时,稀缺资源必须要通过一些配对的过程进行配置。

配对也是可以被设计的,市场设计为我们在观察和理解市场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罗斯的这本书,正是结合自己组织和参与的市场设计实例,如美国NRMP(全国住院医师配对项目)配对算法的重新设计、非同步肾脏交换链设计在新英格兰肾脏交换计划(NEPKE)中的应用、纽约公立学校录取配对系统与波士顿公立学校录取配对系统的设计等,向读者介绍了市场设计在这些特殊配对市场中的作用和运行机理。另外,在这本书中,罗斯还列举了许多就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如农贸市场、网上购物、信用卡支付、相亲交友网站、大学生橄榄球赛、求职录用、学校申请、婚姻、拍卖、无线网络共享、eBay、Google、Uber、亚马逊等,所有这些市场都存在配对问题,而且也都可以通过市场设计来实现市场的高效运转。这本书中所有这些有趣的生活案例将带领我们逐一重新认识这熟悉的世界,同时也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市场设计的无穷魅力。

一个成功市场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市场变得稠密起来,吸引更多的潜在交易者进入市场参与交易,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配对失效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稠密的市场又往往会引发市场的堵塞,降低市场运行效率。这一问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捷足先登”,市场参与者不得不选择提前交易(更早),或者不得不选择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交易(更快),如要求交易另一方在很短时间内必须决定是否达成交易。这样的结果是,市场参与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交易机会,并在此基础上选出最优交易。市场设计的另一个目标是使市场交易者可以安全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尽可能简单而且不会受策略行为的干扰。另外,就市场设计实践而言,可能会出现许多在道德层面令人厌恶的市场交易,如肾脏买卖,因此,在市场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这一重要约束。

市场设计对于中国来说,也有很多借鉴价值,比如它强调匹配稳定和多样化,强调多方利益共赢等,在微观层面,比如机动车摇号、经济适用房的分配、学校志愿填报、论文投稿等,都可以运用这一理论。


《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

作者:(美)蔡斯    译:王芮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5-9 


以下为书摘:


时间退回到2000年,在汽车共享网站Zipcar成立之初的几个月里,我晚上总是辗转反侧,反复做着同一个噩梦:躺在丈夫的身旁,我总觉得会有一个恶棍——一个汽车租赁行业的恶棍,冲进房间,拿着枪指向我们。那时的我清楚地知道,我们创建的业务模式正在摧毁着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行业。

虽然Zipcar是互联网汽车租赁行业的先驱,但我当时仍然无法想象互联网将会带来的巨大转变。当你能轻松地与人交流,分享资产、人脉和想法时,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而不仅仅是你的租车方式。谷歌、eBay、Facebook、OKCupid、YouTube、Waze、Airbnb、WhatsApp和 Duolingo等,这些网络平台都是当今商业转型的一部分。Web2.0、共享经济、众包、协同式生产、协同消费和网络效应等,都是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将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归功于互联网也并不恰当,因为这样就会忽略掉其构建模块以及用更可控的方式复制这些活动的能力。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我们工作、创业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也都因此而发生了改变。我将这种模式称为“人人共享”。


人人共享整合了个人和企业的最佳能力,其实质就是高效利用每种资源和每个利益相关者。“组织”能带来行业的优势(需要较大的规模和大量资源),“个人” 能带来个体的优势(本地化、专业化和定制化)。当组织和个人都在努力做到最好,为对方解决困难、扰人或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时,最终双方的合作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结果,甚至是奇迹。

在当今这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人人共享组织可以创造出富足。通过利用已有的资源,如有形资产、技术、网络、设备、数据、经验和流程等,这些组织可以以指数级成长。人人共享重新定义了我们对于资产的理解:它是专属于个人的还是群体的;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是商用的还是个人使用的。人人共享也让我们对监管、保险和管理有了重新的思索。通过挖掘大众群体的多样化,这些组织充满创造力并具有了指数级成长的能力。人人共享重新书写了价值创造的法则:分享资源会带来最高效率;分享知识会带来最伟大的创新。

人人共享正在推动这个工业化社会转型为共享经济社会。传统经济发展所基于的理念是,财富是通过一点一滴地囤积资产再将其售卖累积起来的。这就是我们发明专利、版权、商业机密、证书和保密条例等的原因,也是我买了一辆车、买了上百张唱片的缘由。我们都会存储东西,将它们放在身边保存好,相信这就是我们(包括个人、企业、机构和政府在内)获取价值的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可以被充分利用的产能严重过剩。在仔细研究那些人人共享组织成功的原因时,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了开放、关联资产和理念所能带来的巨大价值。

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人人共享带来的合作能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品质发生着改变。创造力、创新、复原力和信息冗余是每一个人人共享组织的本质特征。这是现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结构: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平台上快速地试验、重复、适应和发展。我们能以更节省成本、更快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将全球化的问题通过本地化来解决。老旧的工业化经济模型无法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因为发展得太慢、太没有效率、太过孤立。人人共享正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日益严重的资源稀缺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会对我们的未来形成深刻而持续的影响。如今,依靠燃烧化石燃料、以消费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即将终结,而依靠分享、开放和连接而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则会逐渐繁荣。我们选择抛弃什么和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将会决定我们是否能够及时作出转变,以及有多少人会因此而获得帮助。现在,决胜期已经到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