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2000年前就说做好事要收钱,你们还在教孩子做雷锋?

 豆20710111103 2016-02-10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道律法——凡是有见到鲁国人在他国沦为奴隶者,自己垫钱将其赎回,可从鲁国领取赏金报酬。很多在他乡受苦受累的鲁国同胞因此获救。
 
子贡也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去接受赏金,鲁国上下听说这件事后纷纷称赞他重义轻财。
 
老师孔子听说了这个消息,却十分生气,对子贡说:你做这件事实在愚蠢啊!
 
子贡羞愤地说:我做了善事又不求回报,难道不是更高的善举吗?您为什么斥责我?
 


孔子说:你目光短浅,没有考虑到大局。流落他乡的奴隶被人赎回,赎人者领取应得的酬报,这是对双方都有益的平衡关系。

 
而现在,你把平衡打破了。日后再有人赎回奴隶,若领取赏金,就会被耻笑,被当作贪财之人;若不领取赏金,虽然会得到称赞,但却会白白蒙受金钱损失,鲁国富翁少,平民多,许多平民是难以承担这些损失的。
 
这么一来,救了奴隶后,要么被人嘲笑,要么自己蒙受损失。长此下去,大家恐怕都会故意对受苦的奴隶视而不见,谁愿意再去救人呢?
 
子贡听完,羞愧不已。


上面的故事中,孔子教育弟子的理论非常值得家长们借鉴,对于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很有帮助,但是古代的社会环境跟现在千差万别,让孩子盲目模仿反而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困扰。


路见不平一声吼,先找警察再出手


有的孩子扶老人过马路被讹,有的孩子帮陌生人引路被拐……古今的社会环境早已千差万别,教孩子做好事需要考虑的不再是“名利问题”,而首先是“安全问题”。

家长们要教给孩子,遇到可怜人求救,先不要盲目答应,可以帮他们联系警察,如果他们真的需要帮助,那么警察的帮助下才是最有效的。

做一个感恩的“弱者”


教给孩子做了好事去找国家领奖金?这不现实。但我们可以从故事的另一面教育孩子,当别人主动帮助我们时,我们要心存感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给对方言语上或物质上的答谢。

那些好心人不一定会接受我们物质上的答谢,但是受帮助者的那份感恩之心却成了激励他们继续行善的动力。

这跟孔子所强调的“平衡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