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醋溜唐诗·23】吐槽吧!可与央视春晚一比的唐人诗会

 qaz9018 2016-02-10

作者:楚宏

来源:古诗学堂



唐朝也有春晚。大年初三,楚子开说《唐诗三百首》,便说一说饱受议论的大唐春晚。


唐高宗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为其母文德皇后建了一所愿寺,取名大慈恩寺。建成后,唐太宗令玄奘到这里来做主持,并为他举行空前的入寺升座仪式。几天后,太子李治在百官陪同下再次前来礼佛,宣布大赦令。李治还在玄奘法师的房里留下一首五言诗。


玄奘法师从此就在这里翻译佛经、弘法育人,长达11年,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


后来,玄奘法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修建了慈恩寺浮屠,也就是大雁塔。当时建的是五层,到武则天的时候改建为七层。七层的高塔在当时是罕见的高层建筑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俗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慈恩寺与大雁塔,在唐朝的地位,远远高于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鸟巢之于北京、平安大厦之于深圳的地位。因为这不光是一个卓越的建筑群,而且皇帝建、高僧住,与一系列政治、宗教、文化大事件紧密相连。


唐人的艺术享受,比我们高雅;他们的春晚,就是诗会。在大雁塔举办过两次盛大的诗会,历史上影响非常大。


【初唐雅会】

第一次是在初唐,不得了:将相云集,皇上亲临。


武则天掌权之后,让号称一出生就注定“称量天下”的上官婉儿在宫廷里组织文人编书、注经,顺便当当总导演搞搞赛诗会。那个时候上官婉儿很厉害,她说哪首诗好,哪首诗就流行天下,作者就可以得到赏赐,甚至升官发财。


有一年的重阳节,武则天想搞一次“春晚”,就亲率宫廷文人登大雁塔,喝菊花酒,写五言诗。出场者都有谁?楚子给大家摆一摆。


上官婉儿,大家很熟悉了,她是著名的“上官体”的嫡派传人,武则天时期的“巾帼宰相”。


宋之问,初唐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也是唐朝人品最差的诗人之一,最喜欢媚附权势,写拍马屁的诗。


李迥秀,初唐第一“小鲜肉”,据说上官婉儿曾经因为暗恋他而被武则天在脸上刺了一刀,最后却被迫娶了武则天男宠的妈妈,和这个满头白发的老太婆恶心地生活到老。


其他名流还有后来被封为齐国公的诗人崔日用,陈子昂的好朋友、初唐大诗人卢藏用,出身兰陵萧氏高贵血统、却甘愿做太平公主男宠的萧至忠,还有几个能写诗的大将军,等等。


这些人官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基本上都做到宰相之位。这场盛会举办之时,也正是他们权倾一时的时候,当时一定空前绝后,和我们在三天前熬夜看的那场央视春晚,规格上不相上下。


但是,留下的诗作呢?算了,我还是不让大家读了吧,我害怕大家从此不再喜欢唐诗。因为楚子都读过,不但什么都不记得,而且想起来胃里就不太舒服,跟今年除夕夜看完春晚一个感觉。


只要媚上馋下,只要假大空,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几千年来,这是铁的定律。


【盛唐气象】

估计这事到了盛唐,只要说起来,诗人们还像吞了苍蝇一样恶心。


盛唐诗人岑参,可能觉得应当到大雁塔重新办一场“春晚”,才能为诗正名。于是,在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的秋天,趁着从安西边塞回京述职的短暂时光,约了好朋友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出城,来到慈恩寺大雁塔,拾级而上,借景抒情,举办了一次民间诗会。


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件大事情。


高适第一个大发诗兴,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也照着这个题目写了一首,其余人都相和以助兴,这一组作品,那就是盛唐气象,篇篇经典,字字珠玑,几乎都是不朽的名作了。


其中岑参写的,正是今天楚子要和大家一起读的《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的第23篇诗作,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今日读诗】



《唐诗三百首》卷一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词句注释】

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世界:指宇宙。

磴:石级。盘:曲折。

突兀:高耸貌。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碍:阻挡。

惊风:疾风。

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宫馆:宫阙。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

挂冠:辞官归隐。

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白话译文】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楚子歪评】

岑参的这首到此一游诗、一首即兴的唱和之诗、大唐民间春晚入选作品,气势滂沱。这首诗可以分成以下五段。请注意,初唐的那次诗会,所有作品全部是五言律诗,而盛唐的这次诗会,作品全部是五言古诗。这是一种形式上的对抗,是对“绮丽不足珍”的宫廷诗风的否定。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开头,总写塔的气势。上官婉儿的诗,有“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之句,但是岑参这四句,本身就蕴含着一个起承转合的结构,把塔的孤高气势,写出了神韵。而且,“出世界”三个字,有了禅意,与诗结尾辞官之意,有了呼应。这个“世界”,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人世之界的意思。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承接,写塔的四个特点。这是客观的描绘,如何“突兀”,如何“峥嵘”,四角怎么样,高得可以遮天蔽日;七层怎么样?高得可以摩天接云。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换个层次承接:亲身的视听感受。“下窥”是往下看,“俯听”是往下听。后面四句,都是下窥的感受。山写得有了动感,宫廷则是小巧玲珑。句句感受真实得让人“起鸡皮疙瘩”,是初唐完全看不到的气势。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笔锋一转,遥望中带有想象。秋色是不是满关中,视觉是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想象。“万古”是不是“青蒙蒙”,更是驰骋想象力了。但是,这种视野,这种气度,和登高望远,十分契合。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结尾,登临后的感悟。从视觉到地理,从地理到历史,从历史到禅理。诗人的感悟,自然而然诞生了。其实,诗人是在佛言佛,在著名的慈恩寺塔里,才出说了一番看透世事的感悟,下塔之后,还不是继续仕途,直至被贬。哀哉,人之身不由己,盛唐诗人还不是难以免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