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勋:最有品味的宋代文人生活

 丙午軒 2016-02-11

什么叫文人,其实有点不好界定,说知识分子是文人吗,或学者是不是文人,好像有点能划上等号。可是,我觉得文人的实际意义会更大些。像苏东坡、司马光、欧阳修,宋朝的那些文人除了读书,做文章、诗词是学者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上的品味。

他们的生活不追求权利和财富,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们自己知道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权力和财富,并不是他们绝对的不要,而是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等着他们。他们要做个超凡脱俗,清远潇洒的文人,他们找到了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

在中国古代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和宋朝比民富、民乐。早在宋真宗时宰相王旦就指出:“京城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吴箕在《常谈》中写到:“《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富者,固曰甚盛,然求之近代,似不足道。樊嘉以五千万为天下高赀。五千万钱在今日言之,才五万贯尔。中人之家,钱以五万缗计之者多甚,何足传之于史?”

汉代能入史册的巨富所达到的财富,在宋代还不如众多平常中产之家所拥有的财富。唐代比较喜欢色彩绚丽,浓妆艳抹,雍拥华贵,宋人则比较喜欢素朴淡雅,他们嘲笑唐人没见过世面,所以喜欢器物华丽。

一个社会为什么很茫然,很慌乱,很彷徨。因为大家眼里看到的都是最浮躁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更豪华的车子,更大的房子,性能更强大的电子设备,权利美女和财富,人们奔波于机场和高铁之间,忙忙碌碌,把自己搞得灰头土脸。这样生活下去,哪里还有美得存在呢?

我们比宋朝更知道什么是美?更知道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吗?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是学者之外,他们还可以很悠闲,可以很潇洒,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里美的品味。

宋代文人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

宋·马远《西园雅集图》

宋朝的文人非常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可以念出一大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文人?他们为什么在面对权力和财富时,可以不贪婪?

因为他们心里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他们很自信,他们知道自己的生命中有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宋·马远《踏歌图》

宋朝的文人很喜欢喝茶。茶就很简单,就是水加上植物的嫩芽,再加上最精美的瓷器,这些就够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品味。有一次文人们举办斗茶的Party,很多人从全国各地弄来了名贵的茶叶和泉水,可是苏东坡就从路边的竹林里折了一小段青竹,泡在水里面,他说水里只要有竹子淡淡的清香就够了。所以,他得了第一名,让所有的人都黯然失色。

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的作者已经无从知晓,这幅画是反映宋代文人生活中美学品味的最好范例。一位文人坐在家中榻上,手中拿着书卷,书童在为他倒茶,身后的屏风描绘的是江边景色,沙洲上长着芦苇,芙蓉花下有一对鸳鸯,远处大雁振翅飞过。宋代文人向往山水,向往自然,山水、自然是他心中的品性。

画中屏风挂着的是主人自己的自画像。西方文艺复兴以后才有自画像,也就是在重视人的存在和意义的时候,才会有自画像。而宋朝就已经有自画像,很了不起。

在家里不挂领袖像、不挂皇帝的像,挂自己的自画像。就是说,自己存在的意义很重要。人在权力和财富当中是很难自我反省的。人在面对自我的时候才会有反省的力量。自己是不是受人尊敬的?是不是有构成美的条件?这些才是宋代文人最关心的问题,这就是宋代文人。

宋朝的文人可以有两种走向。往上走,入朝当官,过很豪华的生活。往下走,可以过很简单、很朴素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苏轼因与王安石、司马光政见不合,几次自请外放。欧阳修、司马光也都曾自请外放。

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反对,王安石不听,他就自请外放。皇帝挽留他,他说不行,说他在这里会妨碍王安石执行新政。皇帝问他想干嘛,他说要写一本书。于是就在外放的19年间,写成了一部《资治通鉴》。

宋朝的文人相信自己在世界上、在历史上有一个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在政治上,大家争来争去,他不介入,他不争一时。宋朝文人即使在朝为官,也并不全是整日追逐财富与名利。心中依然向往自然,知道春天来了应该去看看花,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宋朝是中国和东方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知识分子典范。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找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过得悠闲,让自己有一种智慧去体验生命的快乐,并且能与别人分享这种快乐。

如果读了很多书,竟然沉迷在权力和财富的追求当中,那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失去了品味,生命就失去了快乐。你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都没有意义,你有再多的知识也没有意义。

宋·佚名《静听松风图》

没有品味的知识反而变成你的负担。

苏东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就是因为他能上能下,可以与皇帝一起阳春白雪,也可以和老百姓一起下里巴人。他被贬到海南岛时,和岛上的原居民一起耕田牧牛,一起搭建草屋,一起过着很简单的生活。

《槐荫消夏图》描绘一位文人躺在藤编的凉床上,半敞衣襟,双脚架高,闭着眼睛仿佛在倾听鸟的叫声,悠然自得。

为什么宋朝的三百年里产生了这么多的文人,因为他们懂得生活,他们是真正“慢活”的老祖先。生活本来就可以走的很慢、很悠闲。如果你不沉迷于追逐权利与财富,生活就可以很简单,很单纯,也可以很丰富。

在当今整个社会的世俗趋向当中,讲述宋代文人这样的一种生活品位,可能会有人不耐烦,也可能有人会觉得你是不是太曲高和寡,但是我希望我的知己是宋朝的文人。

今天这个社会里,很多珍贵的东西正在被世人逐渐遗忘,但我们至少还可以通过宋朝文人的画给自己一点点的警惕,也给自己一点点的鼓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