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与生命伴行的幽灵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16-02-12
癌症,与生命伴行的幽灵

因此,自生命开始的那一刻起,癌症的幽灵就已在暗中环伺。除了对抗与消灭,或许我们应该换一种视角来看待它。

文:赵承渊

来源:《给时光以生命》

小编说:他们是博学勤奋的医生和医学博士。他们取名“八爪”,意在“像八爪鱼一样撷取八方医学知识”。他们的文章有学术的严谨,也如故事般娓娓道来,让严肃的学问变得温暖而有趣。他们用科学依据和经验告诉你,健康不是奢侈品,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对自己负责,与身体做朋友,用心维护生命的质量与活力。

在我眼里,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之一,在于解决相同问题的不同领域。例如面对同一个人生,前者负责讨论“人因何而生”,后者则负责回答“人因何而死”。到目前为止,生的原因依旧众说纷纭,但人的死因却已不难明确:只要使用医学,或许再借助一点数学就足够了。对于喜欢追求实在结论的人来说,科学显然更讨人喜欢一些。

然而有时候,这些科学带来的结论也会令人不快--比方说,关于癌症的问题。人们对于这种凶残而又难治的疾病早已不陌生,但是大概很少有人知道,终其一生,患癌的几率究竟有多少。那些十万分之几的发病率数字究竟有多大可能会落在我们自己身上呢?

答案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根据美国的调查,如果你是男性,这个几率大概是44.29%,最终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23.2%;如果你是女性,终生患癌的几率则为37.76%,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为19.58%。中国的数字没有这么详细,但患癌风险据称也大致在30%左右。

看吧,其实癌症离我们并不遥远。尽管“治愈癌症”是大众对医学界的殷切希望,每年世界范围内因此而投入的资金也高得令人咂舌,但是“攻克癌症”目标仍然显得遥不可及。实际上,只要你留心,每隔一段时间,一种抗癌的新技术、新方法就会出现在报刊或者杂志上,但这些进展始终未能从根本上扭转人类对抗癌症的不利战局,癌症这一与生命伴行的幽灵,始终在伺机夺取下一个胜利。

癌症,与生命伴行的幽灵

一般来说,癌症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除了少数血液系统肿瘤(如某些白血病)和肉瘤外,青少年人很少罹患癌症。而在85岁以上的人群中,癌症的发病率可以达到2.5%。吸烟、感染病毒、接触化学致癌物或者放射线会增加癌症患病风险;地域、种族和家族遗传的差异也与癌症患病率有关。因此,影响癌症发病的因素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年龄、环境和遗传,具体到每一类癌症,又各有侧重。

癌细胞从一个“叛变”的细胞发育而来。经过长时间的壮大发展,当癌变细胞数目达到10亿的时候,肿瘤组织的重量才大约为1克。可见,癌症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癌组织还处于单个细胞阶段或者很小的时候,医疗手段是无法发现的。因此,一个肉眼可见的癌灶,其发展过程可能已经经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在手术切除了病灶之后要辅助以化疗等手段的原因:尽管原发的病灶已经切除,但是很难排除在手术之前癌细胞已经通过血液或者其他途径在身体内播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