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药”的应用

 夏天雪的田野 2016-02-12
   “对药”的应用
    一. 两种功效相类似的药物组合以增强疗效。
麻黄-桂枝合用,增强发汗解表之功。如麻黄汤。
荆芥-防风合用,增强疏风解表之功。如荆防败毒散。
桑叶-菊花合用,增强疏散风热之功。如桑菊饮。 
银花-连翘合用,增强疏风清热解毒之功。如银翘散。
石膏-知母合用,增强清气泄热之功。如白虎汤。
苍耳-辛夷合用,增强疏风通鼻窍之功。如苍耳子散。
丹皮-赤芍合用,增强清热凉血活血之功。如犀角地黄汤。 
羌活-独活合用,增强祛风胜湿止痛之功。如羌活胜湿汤。 
黄芩-黄连合用,增强清热泻火解毒之功。如黄连解毒汤。 
芦根-茅根合用,增强清泻肺胃火热邪之功。  
大黄-芒硝合用,增强清热泻下作用。如大承气汤。 
藿香-佩兰合用,增强清暑化湿之功。 
苍术-厚朴合用,增强苦温燥湿之功。如平胃散。 
升麻-柴胡合用,增强升阳举陷之功。如补中益气汤。 
茯苓-苡仁合用,增强健脾除湿之功。如参苓白术散。  
川乌-草乌合用,增强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功。如小活络丸。
附子-干姜合用,增强回阳救逆之功。如四逆汤。
附子-肉桂合用,增强补火助阳之功。如桂附地黄汤。  
陈皮-青皮合用,增强疏肝理脾行气之功。如化肝煎、木香调气散。  
苏梗-藿香合用,增强调理脾胃气滞之功。如藿香正气散。 
神曲-山楂合用,增强小导谷肉食积之功。如保和丸。  
贝母-瓜蒌合用,增强清肝润肺止咳化痰之功。如贝母瓜蒌散。 
紫苑-冬花合用,增强止咳化痰之功。如止咳散、贝母散。 
甘遂-芫花合用,增强峻下逐水之功。如十枣汤。  
海藻-昆布同用,增强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功。如海藻玉壶汤。 
龙骨-牡蛎同用,增强镇静安神收敛固涩之功。如桂枝加龙牡汤。     
谷芽-麦芽同用,增强助消化之功。
蜈蚣-全蝎同用,增强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如牵正散、止痉散。  
天麻-钩藤同用,增强平肝潜阳之功。如天麻钩藤饮。 
党参-黄芪同用,增强补中益气作用。如补中益气汤。 
山药-扁豆同用,增强补脾止泻作用。如参苓白术汤。 
当归-白芍同用,增强补血养血调经止痛之功。如四物汤。 
常山-草果同用,增强截疟之功。副截疟七宝饮。  
沙参-麦冬同用,增强滋润肺胃阴液之功。如沙参麦冬汤。  
杜仲-续断同用,增强补肝肾强腰膝安胎之功。如杜仲丸、续断丸。 
三棱-莪术同用,增强破血消徵去积之功。如三棱丸。
桃仁-红花同用,增强破血逐瘀之功。如桃红四物汤。 
乳香-没药同用,增强理气散瘀止痛之功。如小活络丸、七厘散。    
天冬-麦冬同用,增强滋养肺肾之功。如二冬膏。 
丁香-柿蒂同用,增强降逆止呃之功。如丁香柿蒂汤。 
生地-熟地同用,增强清补之功。如月华丸。  
橘核-荔枝核同用,增强疏肝理气治疝之功。如疝气内消散。 
枣仁-柏子仁同用,增强养心安神之功。如天王补心丸。
砂仁-白蔻仁同用,增强健脾化湿之功。匀气散。 
牡蛎-石决明同用,增强平肝潜阳之功。
川贝-枇杷叶同用,增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如川贝枇杷糖浆。 
淫羊藿-仙茅同用,增强补火助阳之功。如二仙汤。 
金樱子-芡实同用,增强固肾涩精之功。如水路二仙汤。 
羚羊角-钩藤同用,增强清热息风止痉之功。如羚角钩藤汤。 
旋复花-代赭石同用,增强降逆止噫之功。如旋复代赭石汤。 
女贞子-旱莲草同用,增强补肝肾之功。如二至丸。 
浮小麦-麻黄根同用,增强收敛止汗之功。如牡蛎散。  
赤石脂-禹余粮同用,增强涩肠止泻之功。如赤石脂禹余粮汤。
     二.两药不同功效组合,互相发挥其特长,从而增强治疗作用 
苍术-陈皮同用,燥湿加行气,有利治疗湿阻气滞,如平胃散。 
豆豉-葱白同用,解表散寒加通阳,如葱豉汤。  
半夏-陈皮同用,化痰加行气,有气顺痰消之意,如二陈汤。 
杏仁-贝母同用,宣肺加润肺,如桑杏汤。  
知母-贝母同用,清肺加化痰,如二母宁咳丸、二母散。 
枳实-竹茹同用,行气和胃止呕。如温胆汤。  
木香-槟榔同用,行气与导滞结合,如木香槟榔丸。
人参-蛤蚧同用,补气与纳气结合,如人参蛤蚧散。 
黄芪-防己同用,补气与利尿结合,如防己黄芪汤。 
人参-附子同用,大补元气与回阳救逆结合,如参附汤。  
黄芪-附子同用,温阳与益气固表结合,如芪附汤。 
白术-附子同用,温阳与补中结合,如术附汤。 
附子-茯苓同用,温阳与利水结合,如真武汤。  
黄柏-知母同用,增强滋阴降火之功,如大补阴丸、二仙汤。
当归-川芎同用,补血活血行气结合,如四物汤。 
龟胶-鹿胶同用,补阴补阳结合,如龟鹿二仙胶。 
黄芪-地龙同用,补气与活血结合,如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同用,补气与补血结合,如当归补血汤。
    三.将两种不同性质、不同气味、不同功效的药物结合成“对药”可以调其偏盛,或者改变其本来的功能而取得另一种新的功用  
1.桂枝——主入气分,辛散发汗解表;
  白芍——主入血分,酸收敛汗养肝。
二者配合,一收一散,调和营卫,如桂枝汤。 
2.人参——主入气分,补气;
  丹参——主入血分,活血行气,活血。
二者合用,补气活血,善治冠心病,如二参丹。  
3.川楝——主入气分,行气止痛;
  延胡索——主入血分,活血行气止痛。
二者合用,行气活血止痛,广泛用治各种气滞血瘀脘腹胁肋疼痛,如金铃子散。 
4.香附——主入气分,疏肝行气止痛;
  高良姜——主入血分,温胃散寒止痛。
二者合用,专治胃痛,用治肝预寒凝胃气疼痛,如良附丸。  
5.栀子——主入气分,清泻肝火;
  丹皮——主入血分,清肝凉血。
二者合用,善清肝热,凉其血,用治肝经郁火证,如丹栀逍遥散。 
6.枳实——破气消积除痞;
  白芍——养血缓急止痛。
二者合用,破气消积,除痞止痛,主用治脘腹胁肋疼痛,如四逆汤。
7.枳实——补气健脾化湿;
  白术——破气消痞散结。
二者相配,补泻同用,健脾消痞,主用于脾胃运化不及,饮食停积、脘腹痞满,如枳术丸。  
8.黄芪——补气固表止汗;
  防风——祛风解表发汗。
一补一散,共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主用于表虚自汗,虚人多汗,易感冒者,如玉屏风散。  
9.白芍——补血养阴柔肝止痛;
  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郁热。
一补一散,共奏疏肝解郁、养血肉感止痛之功。主用于肝脾不调,胸胁脘腹疼痛。  
10.红枣——补益脾气;
   生姜——温胃散寒。
一补一散,调和气血,生姜得大枣缓其刺激性,大枣得生姜防补益壅滞气胀之功,如桂枝汤。
11.鳖甲——滋阴退热入络搜风;
   青蒿——芳香清热引邪外出。
一补一散,共奏滋阴清热、透邪外出之功。主用于热病后期,热伏阴分、低热不退,如青蒿鳖甲汤。  
12.黑芝麻——补益肝肾之阴虚;
   桑叶——清肝明目。
一补一清,共奏养肝明目之功,而用治肝阳头晕、肝虚目疾、视物昏花,如桑麻汤。  
13.枸杞——补肝肾益精明目;
   菊花——疏散清利头目。
一补一清,共奏养肝明目之功,而用治肝阳头晕、肝虚目疾、视物昏花,如杞菊地黄丸。
14.黄连——性寒,泻心火;
   肉桂——性热,补命火。
一寒一热,一补一泻,共奏交通心肾之功。主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梦遗,如交泰丸。
15.黄连——性寒,清泄胃火;
   吴茱萸——性热,疏肝降逆。
一寒一热,共奏平肝清胃,降逆止呕之功。用治肝经郁火犯胃之呕吐冒酸,如左金丸。
16.黄连——性寒,清胃热心火;
   干姜——性热,温胃散寒。
一寒一热,共奏平调寒热,辛开苦降之功。用以治寒热互结心下之痞满,如半夏泻心汤。 
17.黄连——苦寒,清热燥湿;
   木香——苦寒,行气止痛。
二者合用,清热燥湿,行气止痛,主用于大肠湿热所致的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如香连丸。  
18.黄芩——苦寒,清热燥湿;
   厚朴——苦温,苦温燥湿,行气消胀。
共奏清化湿热之功,用治脾胃湿热,脘脾纳呆、腹胀,如芩朴汤。  
19.黄柏——苦寒,清热燥湿;
   苍术——苦温,苦温燥湿。
二药合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痹痿,湿热疮疹,带下等病证,如二妙散。  
20.石膏——性寒,清热泻火;
   细辛——性热,祛风止痛。
二药合用,清胃祛风止痛,主治风火牙痛,如二辛散。  
21.干姜——温肺散寒、蠲饮;
   五味子——酸收敛肺滋肾。
一收一散,温肺滋肾蠲饮。主用于寒饮停蓄之咳喘,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22.白芍——酸味,养血柔肝止痛;
   甘草——味甘,益气补血缓急止痛。
二药合用,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主用于平滑肌,横纹肌痉挛所致疼痛。 
23.柴胡——性升,解表退热;
   前胡——性降,下气消痰。
二药合用,疏散表邪,止咳平喘。主用于外感咳喘,如荆防败毒散。  
24.桔梗——主升,宣肺祛痰;
   枳壳——主降,下气宽中。
二药合用,宣肺畅中,气机流畅。主用于外感咳嗽、胸闷不舒者。  
25.半夏——辛味,辛散开结除痞;
   黄连——苦味,苦降邪热和胃。
二药合用共奏和胃降逆止呕之功。住治寒热互结心下之痞呕。 
26.乌梅——酸味,生津止渴;
   生地——甘味,滋阴生津泄热、
二药合用,能酸甘化阴,生津止渴。主用于虚热消渴证,如乌梅汤。  
27.乌梅——酸味,生津止渴;
   黄连——苦味,清热除烦。
二药合用,清热除烦止渴,用治火热伤津心烦口渴,如连梅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