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进、王玲 朱熹的思想对华人的影响相当大。许多被视作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实来自朱熹。为甚麽会如此呢?这是因为朱熹作为孔子之後的最杰出的儒家代表人物把孔子以来的儒家思想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使原来显得凌乱的儒家思想俨然成为一个比较严密的思想体系。同时,朱熹很注意把儒家思想用通俗和容易理解的词语结合社会的现实清楚解释出来,使得之前不够清晰的显得朦胧的思想、观点,变得十分清晰。这种把儒家思想通俗化和人民化的努力是相当成功的,对普及儒家思想起了好的推动作用。 本文所提及的朱熹的人性论的思想、与理为一的人生理想、天理和人欲关系的思想已经渗透到华人的精神结构里,成为华人精神结构的一个部份,并且以文化的形式维系着华人社会。 精神结构一词是用来描述华人思想观念的词语。在精神结构里,底层是关於人性论的思想,中层是人生问题的思想,上层是关於人生理想的思想,这种划分方法是以美图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为参照系,结合其他理论和华人的实际建立的。本文依据这样一个划分方法,分别探讨朱熹的与之相关的3个重要思想。大家会看到华人的精神结构里处处可见朱熹的影响。 在任何人种和民族的精神结构里,人生理想总是居於最上。它是一个路标,导航人生的方向,规划人生未来。人生问题走相当庞杂的,但是,一些基本的人生问题,人人会遇到;朱熹提及的理和欲的问题,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基本问题。处理这个基本问题的原则,来自人生理想和对人性论的看法;而人性论则是华人文化的基础。这个基础解释了华人为甚麽这样看待人生问题,而不那样看待人生问题。所以本文以为华人精神结构的底层是人性论的思想。 一、朱熹人性论思想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 孔子是第一个谈到人性论的儒家,但是,孔子又是提出对人性论的观点,没有深入阐述理由;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理论分别以人性善和人性恶为其对人性的观点,针锋相对,各持己见,乃至走入极端。 朱熹看到了孟子和荀子人性论的缺陷,在总结孔子以来人性论的同时,提出他的人性论的思想。 (1)朱熹的人性论思想 朱熹的人性论思想要而言之就是人性两元论。一元走天地之性,一元是气质之性。人性两元论不是朱熹的发明,之前的周敦颐和张载已经提出人性两元论,但是,朱熹对人性两元论解释得比周敦颐和张载清楚,而且更有说服力。 朱熹认为天地之性就是理。这个理是天理,不走普通常识里的平常的道理。因为天理是普遍的,是人人皆有的,所以,天理就是仁义礼智。 他说: “性是实理,仁义礼智皆具”(语类5) “道是在物之理,性是在已之理;然物之理都在我之理。”(语类100) “性是太然混极之物,本不可以名字言;但其中含具万理,而纲领之大者有四者,故命之日仁义礼智。”(答陈器之) 朱熹认为气质之性就是人性有善有恶。他说: “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和而已。天理故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故必二气交感,凝结生聚,然後是理有附着。凡人之能言语、动作、思虑、营为、皆气也,而理存焉。”(语类4) 朱熹认为天理对每个人是一样的,但是,气质因人而异,气质的不同是使人和人有了善恶之别的根本原因。他说: “天之生此人,无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理,亦何尝有不善?但欲生此物,必然有气,然後此物有以聚以成气;而气之为物有清浊混明之不同。(玉山讲义) 根据气质的不同,朱熹区分了圣人、贤人、愚蠢的人3种不同的人。圣人秉承清明的气质,完全摒弃了贪婪的物欲;贤人秉承的有一点杂质的气质,又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能摒弃的物欲;愚蠢的人不仅气质混浊,而且天理被物欲完全遮蔽。朱熹是这样解释这个道理的: “有是理而後有是气,有是气则必有是理。但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冽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擦拭此珠也。”(语类4) 如果仔细推敲朱熹的人性两元论,似乎可以这样来讲:天地之性是天理,当然一成不变,永远不变,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但是,人的气质却是变化的,是可清可浊,可好可坏的。朱熹虽然没有解释气质究竟是甚麽,及其他的确切含义,但是,这个气即可以指人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也可以指人的所受到的教育和来自各方面的影响等等,含义广大,耐人寻味。 朱熹的人性论理论的意义是集大成於一体,包含了孟子的人性善和荀子的人性恶,也包含了有善有恶论、韩愈的人性三品论等等。所以,朱熹的人性论理论的出现,一劳永逸地结束了自孟子以来关於人性论的讨论。 (2)朱熹人性论思想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 朱熹人性论理论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朱熹的目的是引导大家走成圣成贤的道路。圣贤在朱熹看来无非是气质清明透亮,能把天理中的仁义礼智完完全全表现出来。要让这个气质清明透亮必须提昇仁义礼智的修养和水准。所以讲来讲去,朱熹回到了儒家的老路上,要求大家注意道德品质的修养和表现,修身养性。但是,朱熹是从人性论的角度来论述学习仁义礼智的重要性的,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你的人性的缺陷,真正来自仁义礼智的缺陷,但是,这个缺陷不是不可以弥补的,最根本的补救方法就是道德的提昇。重德不仅仅是为社会,为国家,也是为自己,为自己的人性的圆满。 其二是朱熹的人性论理论要求大家注重自我的努力。因为天理对任何人是公平无私的,不会偏袒那一个人。圣人贤人或者小人不是天理造成的,是可以变化的气质造成的。所以,只要大家自我努力,都有可能成功。後天的努力在这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实,朱熹等於说不努力就会堕落成为愚蠢之人和不肖之人。 二、朱熹的人生理想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 (1)朱熹的人生理想 中国古代的哲人是有远大抱负的,孔子开启先河。他一生奔走呼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想实现“克己复礼”的远大理想,建立一个仁爱“的世界。朱熹作为孔子之後的儒家杰出代表人物,同样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朱熹的人生理想和孔子相通,也是要达到仁的境界。 朱熹的仁的定义是:“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论语集注学而) 朱熹对仁的解释很有意思,在他看来仁是“天地之心”,是产生世界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的源泉和根源。他说: “盖仁之为道也,乃天地生物之心,即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已具;情之既发,而其用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仁说) 这个仁对人有甚麽用处呢?这才是朱熹要告诉我们的重点意思。他说: “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於求仁也。其言有曰:克己复礼为仁,言能克去己私,复乎天理,则此心之体无不在,而此心之用无不行也。” “在天地块然生物之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仁说) 在朱熹看来,仁可以是人无私,可以使人爱护关心别人。这个仁是人的最好的道德、最高的道德。朱熹以“全德”来称呼仁。全也是完美的意思。他说: “仁者,本心之全德也……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於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於私欲而复於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於我矣。”(论语集注颜渊) (2)朱熹关於达到人生理想的途径 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最高的道德。怎样才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呢?朱嘉认为这个境界不是高不可攀,无法到达。达到这个境界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居敬;二是穷理。 甚麽是居敬?朱熹解释居敬就是恭恭敬敬地对待和遵循仁的思想。无论甚麽时候,不仅众目睽睽之下要守礼法,存仁爱之心,就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如此,丝毫不能有一点背离礼法和仁爱的言行。有了居敬就有了判断是否的标准。 居敬也可以看作人的道德修养的过程和坚持道德标准、抵抗外来诱惑的磨砺。 朱熹说:“人之为学,五常百行,岂能尽记?然五常之中,惟仁惟大,人之为仁者,但守教之一字,常求放心,莫令废惰。则虽不能尽记众理,而义礼智信之用,自随其事当然而发。(语类121) “敬非是块然兀坐,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而後谓之敬。只是有所畏谨,不敢放纵;如此则身心收敛,如有所畏。常常如此,气象自别。” (语类12) “夫必有事焉,敬之谓也。若曰其心俨然肃静,常若有事云尔。夫真心俨然肃静,常若有事焉,则事物纷至而沓来;岂足以乱吾之思?而宜不宜可不可之机,已判然於心中。”(答何叔京) 甚麽是穷理呢?穷理是研究问题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它可以是使人不被迷惑,头脑清醒,意志坚强,行为稳健,朱熹说: “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知其所以然,故志不惑;知其所以然,故行不缪。非谓取彼之理而归诸此也。”(答或人)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预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知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表里粗细无不到,而吾心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太学章句补格物传) 朱熹根据“人人心有一太极”和“心之理是太极”的思想,提出“与理为一”的重要人生理想。他说: “圣人与理为一,是恰好。其他以心处这理,却是未熟。要将此心处理,有一份心向里,得一份力;有两份心向里,得两份力;世间万物,须臾变灭,皆不足置心中,惟有穷理修身为究竟法尔。”(语类8) 朱熹晚年临终的生活,仍然念念不忘提醒大家记住“与理为一”的人生理想。他说: “为学之要,为事事审求其是,决去其非,积集久之,心与理一,自然所发皆无私曲,圣人应万事,天地生万物,直而已矣。”(考订朱子世家) (3)朱熹人生理想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 很明显,虽然朱熹主张穷理的意思走学习知识和研究世界的所有万事万物,但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确立仁的道德准则,能够去辨别是否善恶,努力提昇大家的道德修养,培养无私的感情。但是,朱熹却讲出了一个影响华人世世代代的重要思想,这就是道德的提昇和知识的学习必须齐头并进,不能够偏废。这也解释了华人为甚麽会重视教育的深层原因。因为,朱熹告诉我们,仅仅有道德是不够的,也不能持久,还必须相应地有知识,知识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刻和更准确的理解道德对大家的作用,排斥各种私心杂念对大家的诱惑,坚定大家的道德信仰。 朱熹说:主一是对居敬的注解。朱熹解释主一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判断大大小小事情里面的是是非非,专心致志在仁的人生理想之中。学习知识可以使得大家获得判断是非的标准,不会背离已经确立的道德准则。 朱熹论述道德和知识的关系是最明确的,这是朱熹之前的任何一位儒家代表人物都没有做到的。 三、朱熹的天理和人欲思想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 天理和人欲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人生问题,所以它是一个人生问题。 (1)朱熹关於天理和人欲的思想 朱熹是论述天理人欲最详尽的思想家。他是主张天理,反对人欲。 “学者许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语类13) 甚麽是天理呢?朱熹说: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物。”(同上) 天理和人欲在朱熹看来是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有天理,就不应该有人欲;有人欲就会排斥天理。朱熹说: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於此体认醒察之。”(语类13) “有个天理,便有个人欲。盖缘这个天理,须有个安顿处;才安顿的不恰好,便有人欲出来。”(语类13) 甚麽是天理,甚麽是人欲。对此朱熹有精彩的论述: “盖天理莫知其所始,其在人则生而有之矣;人欲者,枯於形,杂於气,狂於习,乱於精而後有者。”(知言疑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理出现的早於人欲,天理是大家共同的准则,人欲则因人而异。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语类13) “问饥食,渴饮,冬葛夏裘,何以谓之天职?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它。穷口腹之欲便不是,盖天只教我饥则食,渴则饮,何曾教我穷口腹之欲。”(语类91) 朱熹不是极端的思想家,他所说的天理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权念。人的正常饮食一日三餐和必须的衣物,都是在天理的范围。如果超过必须的限度,追求奢侈豪华,挥霍享受,就是人欲了。 朱熹说:“人欲云者,正天理之反耳。益因天理而有人欲,则可;谓人欲亦走天理则不可。盖天理中本无人欲;惟其流之有差,遂生出人欲来。”(答何叔京) (2)朱熹关於天理和人欲思想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 朱喜在这方面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中,必须把精神的要求放在前面。天理和人欲的关系实际上是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朱喜主张人追求精神的需求应该超过对物质的需求。这才是朱熹的原本的意义。朱熹不是教大家不吃不喝,而是为了说明精神的需求最重要,不要为了物质的需求,把精神的需求废除了。这和孔子夸奖他的学生颜回不因为物质生活低下而放弃理想的行为是一致的。不过,朱熹是理论化了孔子的这种赞誉。这就解释了华人重视精神修养的原因。华人宁可物质生活简陋和低下,也会努力兴办和发展教育,在穷也不会丢弃自己的人格,所谓: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正是这种天理胜过人欲的写照。 二是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传统。华人一向来以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闻名与世。这种传统的形成当然不能都说是朱熹一人的功劳。但是,朱熹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这是事实,不是武断的结论。从朱熹的天理和人欲的关系的论述里,明显可以看到,朱熹反对奢侈、反对舖张浪费、反对超越个人生活实际和可能享受。宁可生活节俭、宁可生活清淡,也不追求乱乱花钱、乱乱享受是华人一贯的作风和传统。这里朱熹的影响清晰可见。朱熹把吃喝控制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范围里,强调这样的吃喝属於天理,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注意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万万不可挥霍浪费,追求感官享受。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心的空间如果被人欲占领,天理便无处显现;人当然难免堕落。 综上所述,朱熹对华人精神结构的影响已经可见一斑。朱熹为甚麽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必须归功於朱熹善於把儒家思想理论化和条理化。他总是能够把之前凌乱的思想和点点滴滴的论述,概括和总结为理论化的思想,论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看就懂,而且令人信服。这样,儒家的思想很容易扩散开来,对华人产生影响。另外,朱熹在讲儒家思想的时候,很注意关系的论述,以理清楚一个思想的条理和找到它的确切含义。这是之前的儒家忽略和没有作好的。比如,朱熹论述人性论从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关系谈起,清楚地说明了人的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关系,回答了从孔子以来困惑大家1000多年的人为甚麽会有善恶的问题,从而一劳永逸地结束了中国历史上的人性论争论。我们也不要忽略朱熹在词语运用上的成功。他的语言是相当清晰的,通俗易懂,明白晓畅。这对大家来讲,学习起来很方便。更重要的是,这种语言具有普及和扩散的功能,是儒家思想可以走人民间。 参考书目: (1)《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再版; (2)《中国思想史纲》候外庐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再版; (3)《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朱熹的思想研究》王务利着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5)《朱熹语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6)《朱熹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7)《朱熹和宋代理学》吴宁着学林出版社1998年版; (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马来西亚朱子学会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