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节日|年节】新年从鸡日开始(下)

 Merest 2016-02-14
点击上方“北师大民俗学”可订阅哦!
今天是大年初七,也是“人日”,民俗君接着前几期的推送,与大家聊聊关于“人日”的有趣的民俗!
正月初七
人日
正月初七,人日。

民间传说女娲创世,在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天为人生日。在一些地方人日也被称为人胜节,用来纪念人类的起源。

人胜节当天,各地都有捏面人、吹糖人的艺人沿街叫卖。西北地区多在人胜节前后购买“生命树”等剪纸。人们还进行各类求子活动,比如贴求子年画,张贴生育内容的剪纸,摆设泥塑大阿福等。在北方流行让小孩头顶八卦测试耐力,以企盼人丁兴旺的游戏。

人日剪纸-生命树
人日泥塑-大阿福
人日年画-麒麟送子
人日剪纸-求子
七菜羹
南朝的荆楚人这一天要吃七菜羹。现在南方各地还有人日吃七菜羹的节俗。广东客家人正月初七吃“七样菜”。人们借七样菜象征未来,芹菜的芹,谐音“勤”,象征勤快;蒜谐音“算”,象征计算;葱谐音“聪”,象征聪明;芫荽的芫,谐音“缘”,象征缘分;韭菜的韭,谐音“久”,象征长久;鱼谐音“余”,象征富余;吃肉表示富裕。

人胜
《荆楚岁时记》记载人日这天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贴在室内屏风或戴在头上作为装饰。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人是有魂灵的,这种魂灵需要不断地更新。更新的手段是利用巫术性的祓禊与偶人换身的形式。人日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都有这样的原始意义在。

在当代,人日节这天讲究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西北地区将人日称为“人齐节”。这天饭前,由家庭长者(多为年老主妇)一一呼唤全家人的名字,叫到谁的名字,谁就必须答应“回来了”,人齐之后,方可揭锅开饭。这样的呼唤,称为“回魂”。在新疆吐鲁番古墓曾发现唐代的一件招魂剪纸,七个小纸人排列成行,这也就是人日妇女的装饰品“人胜”。
人日剪纸-人胜
登高
人日还有登高习俗。曹魏时期,魏东平王为了人日登高观赏,在寿张县安仁山开凿山顶,在石壁上留下了人日登高的铭文。唐朝人在人日放假一天,行登高之俗。唐后,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宋代以后人日逐渐不见登高习俗,但变相的游玩的形式在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广州芳村花地是明清以来有名的园林区,人日这天遍地花海,人们纷纷携妻带子寻芳揽胜。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情景。各处庙会也在这一天人满为患。很多人通过这个机会为自己的儿子、女儿挑选配偶,以便正月十五后托媒人去提亲。
另外,在“人日”这天,一些地方还有“麻秆点天灯”“用豆熬粥治头疼”“妇女遛弯祛百病”等习俗。
品味新年
年味儿的缺失不是因为我们的衣服不够簇新,房屋不够宽敞,礼品不够高大上,年夜饭不够奢华。年味儿隐藏在小辈初一拜年的磕头声里,初二媳妇娘家人的笑脸上,初三老鼠嫁女的故事里,初四恭迎灶王的虔敬中,也隐藏在初五的送穷仪式,初六老人的寿诞,以及人日这天张贴剪纸、吃七宝羹和逛庙会的欢愉中。

年味儿就是对传统的尊重和一丝不苟的仪式感

参考文献

1.(梁)宗懔撰;宋金龙校注《荆楚岁时记》,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2.(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3.(清)潘荣陆,(清)富察敦崇,《帝京岁时纪胜 燕京岁时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
4.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5.李露露《图说民间传统节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6.萧放、许明堂著,《春节》,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7.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顾问:萧放
策划:贺少雅、孙英芳
撰稿:王宇琛
图文编辑:廖珮帆
北师大民俗学
微信:bnufolklore

关注学术知识,
关注生活热点,
这是一个亦庄亦谐的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民俗学系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