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第一神童晏殊(9)

 无为洪建国 2016-02-14







         


晏殊走得这样快,让仁宗皇帝有些出乎意料,也让他一直抱憾不已,遗憾的不是没有让晏殊多当几年太平宰相,而是在晏殊病逝前君臣俩错过了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一个天子的遗憾自然有很多方式来弥补,仁宗诏命,朝廷为晏殊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仁宗亲往祭奠,并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天子又为之亲篆碑铭:“旧学之碑”。


在一个“造极于赵宋之世”的文治盛世,作为人臣的晏殊,无论生前富贵尊荣,还是死后的哀荣,也算是极一时之盛了。



在北宋历史上,只有两位绝顶聪明的人物号称“太平宰相”,一是晏殊,二是蔡京。


晏殊之后,宋仁宗在主持制科御试时,因苏轼、苏辙昆仲联袂登榜而兴奋之极,史称“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然被仁宗皇帝视为天下奇才的苏氏昆仲,“卒不得大用”。


回溯晏殊一生,生于太宗朝,又历真宗、仁宗两朝。他的第一个历史形象,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神童。赵宋之世虽神童辈出,但以神童的特殊身份而登科入仕,抵达人间权力的巅峰状态,除了晏殊还未见第二位;晏殊的另一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形象便是所谓太平宰相了,他先后辅佐了真宗和仁宗这两位北宋历史上着名的守成之主,以太平宰相佐守成之主,如天作之合的历史互文。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仕宦生涯里,晏殊恪守中庸之道,也深谙权力之道。虽说也经历过三起三落,但他三入府院,几度身居高位,从执政的参政知事到位极人臣的宰相,从掌军的枢密副使到枢密使,期间还做过一段总理帝国财政的三司使,这些国家的政治、军事、财政枢要大臣他几乎都担当过,对当时的政治,既有全面的又有多维度的了解。但从历史事实看,他虽说不乏高智商的政治谋略,却鲜有政治思想,其政治立场,基本上是温驯地、又很聪明地顺遂帝后的旨意,但遇到合适的时机偶尔也会提出一些明智的政见。在历史关头,他英雄气短,而中庸之气太重,又过于爱惜“羽毛”,在他身上看不出范仲淹身上那种高远而超拔的精神光芒,多以明哲保身而回避风险,这让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一个关键岗位上没有发挥关键性作用,以致在政治上无重大建树。


无论同前辈名相赵普和寇准相比,还是与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比,他都称不上政治家。他对政治的贡献,仅仅体现在荐引人才、为国蓄才、知人善任上,而最典型的莫过于对范仲淹的荐引。他不是政治家,但他发现并荐引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诚如范镇对他的挽辞:“平生欲报国,所得是知人。”从本质上看,他也算得上一个公忠谋国、当之无愧的国士,对此,欧阳修在为晏殊撰写的《神道碑铭》中亦给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其由王官宫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辅道圣德,忧勤国家,有旧有劳,自始至卒,五十余年。”这与另一个号为“太平宰相”的一代奸相蔡京是有着根本不同的。


又看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历史上对他的评价甚高,认为他是宋代最早兴办官学的,对此我已在前文提及,他在教育上的开创性贡献以及所发挥的实际作用,都远不如范仲淹,若尊重既有的历史事实,他也难以称得上一个教育家,更非《宋史》所谓“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北宋兴教办学第一人,当首推范仲淹。


欧阳修为晏殊撰写的挽辞,可谓是对此公了解深透的一句诤言:“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窃以为,晏殊这个太平宰相最大的意义,或许更适合作为一个太平盛世最经典的符码而存在,而那盛世密码就在他的词中。


晏殊还有一个当之无愧的身份,北宋着名词人。他虽说出身卑微,但上苍慷慨地赐予了他一生的天赋和“黄金屋”、“颜如玉”的富贵美妙生活,他的一生和那个太平盛世一样恍若身在梦中,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美好的,其词得富贵悠游之滋养,在荣华中生长,每一句皆如从锦囊里掏出的美妙辞章。有人说他的词“出于天然”,却只是在春华秋月的天然中婉转,但对最直接、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如范仲淹笔下的那些民生疾苦和国家忧患,在他笔下则是一片空白地带,他“虽起田里”,但自从离开“田里”便一直保持着一种远离与超然的姿态,这让他的词虽有人生况味,却没有属于一个士大夫的内省和担当,更没有夺人眼目、摄人魂魄的扎扎实实的生活内容和生命体验,没有坚韧的根须,只有绰约的风姿。他最享受的生活是“一曲新词酒一杯”,他对生命的体验也只是“说尽平生意,雁在云鱼在水”。若以一句话来对晏殊的诗文进行高度概括,又可以借用欧阳修的一句话:“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其为人又次于文也。”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晏殊对功名自是十分看重的,天底下又有几人真的不看重功名呢,又不想通过功名去换取富贵呢?若以宋朝与别的王朝进行比较,就是在一个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文治时代,这样的交易变得比较公平了,对文人、文章也就有了比较高的估价。但也有人既想以诗文牟取功名,却又酸文假醋地唾弃功名。譬如说那个“奉旨填词”的风流才子柳永柳三变。走笔至此又要提及晏殊与柳永的一段过节了,也是词坛趣话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