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春书春意,万物涌诗情——新春系列(三)

 百了无恨 2016-02-14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意阵阵迎新年。大年初一,为大家送上新春系列第三期——小斗方。(新春系列前两期——“对联”、“横批”,链接见本文最后)

“春”的独字创作关键是把握字型的稳定性,可以古人范本为创作源泉。注意毫端变幻,凝神造意,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既要灵动,又不易任性为之。

 

篆书“春”字,取于汉·许慎《说文解字》属小篆体,结构第一,笔法次之,笔法只用中锋运笔,折笔为圆折。篆字切勿臆造结构,或将部首拼凑,定要依据典籍书写。


隶书“春”字,取法于汉《石门颂》,这是一部摩崖石刻,故其风格与刻碑的《乙瑛》、《曹全》等完全不同,再春先生通常把《石门颂》归为隶书中的行书。《石门颂》字的结构大开张,笔法挥洒自如。

 

魏碑“春”字,取法于东晋的《爨宝子》碑,与其同样风格的还有《爨龙颜》碑。“爨体字”是魏碑之新创,刀刻多于笔法,方起方收笔为主。郭沫若先生认为,东晋时期有如此风格之字体,不可能出现王羲之甜美的行草书。高二适先生则认为,同时代,如唐代欧、颜、柳、楷浑然不同是可以并存的。不同之观点曾引来六十年代有一场“兰亭论辩”。

 

楷书“春”字取法于宋·苏东坡书法风格,苏字厚重,尤其楷书更是如此,摆脱了唐楷的严密、古板,苏字行书《寒食帖》是代表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不俗媚而有骨风。

 

草书“春”字,取法于明·王铎书法笔意,王铎曰:“学书不参通古碑法,终不古,为俗笔也。”王铎书法正按此道为之,故其草书飘逸中含古朴,舒散中有凝重。 


明·《倪氏杂著笔法》说“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作三段:初段要专一,次段要广大,三段要脱化。”专注临习碑帖一段时间,一旦过了初始阶段再扩大和脱化就会水到渠成,享用一生!这也是再春先生送给所有书友们的新年寄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