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作研究,共享发展

 简静含羞草 2016-02-14

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是承担南湖区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工作的区级研训机构。近几年来,南湖区研训中心注重建构“合作研究,共享发展”的教研文化,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研员的学习力、研究力、指导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建设形成了一支和谐、创新、智慧的教研团队,在浙江省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一、加强“合作研究、共享发展”教研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教研团队

教研文化建设是教研室历史蕴涵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有利于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和谐教研团队建设。教研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建设的关键是人的培养与发展,使教研员成为有着足够文化自觉的人,是教研文化建设的核心与根基。我们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从成立之初就将“合作研究、共享发展”作为倡导和实践的文化主题,还专门设计了“VI”标识系列,以此昭示、实践研训的文化和理念。研训中心成立十多年来,一直把研训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激发潜能、提高效率的有力保证,有重点地开展各项教师培训工作,并形成“师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民主、开放、高效的研训机制,彰显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较高的文化品位。

教研工作不仅要讲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认同和追求,对基层教研部门来讲,这种“共同的认同和追求”正是教研文化的形成的关键。随着教研环境的不断变化,区研训中心以“合作研究、共享发展”为基点,不断总结经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研训活动,形成、探索和实践了“思想引领、学术引领、实践引领”三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教研成效,引领南湖区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推进教研工作中,教研文化建设成为了凝聚人心、激发潜能、提高效率的有力保证,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引领能力,建设智慧教研团队

课程改革对教研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研员的专业指导不能仅仅凭经验,更需要凭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需要更多地基于证据开展教研和引领。教研人员要在“专业”与“研究”上下功夫,处理好事务性工作与研究的关系,积极探索教研的创新和实践策略,并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教学改革中的学术支持和专业指导的作用。在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各地普遍实施了“名师工程”,很多“名师”都参加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培训,大部分教研员是由骨干教师转型而来,但一旦成为教研员却极少再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影响了教研员自身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设好教研队伍,研究教研员的专业发展策略,促进教研员的成长与发展,提升教研员的课程与教学的专业水平和引领能力,打造一支充满智慧的教研团队,是我们不断在思考的问题。

◇“十年磨一剑”的教研智慧分享活动。建设一个学习型团队,南湖区研训中心坚持了十多年的读书活动,“共读一本书”、“读书报告会”、“实践智慧分享”、“教研讲坛”、“辩论赛”……,形式丰富多彩。

◇“下水教研”。“下水教研”是指教研员自己带着一定的研究问题上教学研究课,并与教师一起开展教学研究。“下水教研”主要主题有“示范式”下水、“问题式”下水、“课题式”下水等。

◇课题研究。鼓励教研员以课题研究带动区域教研工作,近几年来,共立有浙江省省级课题11项(其中重点课题2项),每年有近2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前瞻式项目共研。教研员的工作具有引领性、独立性、发展性、长期性。区研训中心每两三年通过一项具有共性的、前瞻性的项目引领教研员共同学习研究,激发教研员的学习动力,如“基于学习力发展的学教变革”教改项目、“导研式学科教研活动策划”、“学科素养培训的策划”、“学科调研的组织”、“体现课程特点的学业评价的实施”等。

◇鼓励个性发展,各显其长。修身养性,提升教研员人格魅力。涌现了一批具有个性特点和特长的教研员。

通过十多年的教研员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高效融合、充满智慧的教研员队伍。目前有浙江省特级教师3名(其中两位是浙江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嘉兴市名师和嘉兴市学科带头人9名,高级职称比例达90%

三、创新教研工作内容和方式,建设创新教研团队

创新是教研工作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基层教研机构要强化研究意识、创新意识,使有组织的区域性的教研活动植根于、服务于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促进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的形成,以创新的教研方式引领区域教学改革和课程。南湖区研训中心不断从教研内容、教研方式等角度创新,形成了一些教研品牌项目。

◇“基于学习力发展的学与教方式变革”区域教学改革项目。2010年起,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重点,开展了“基于学习力发展的学与教方式变革”教改项目,以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围绕“学生学”和“教师教”两个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201112月申报成为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实验区,在全区各中小学吹响了探索“学与教方式变革”的集结号,并从加强培训、理念先行;学科探索、变革课堂;学校尝试、形成项目;专题研究、科研推进四个方面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确定了“推进课堂转型,强化综合学习,开展专题指导”的三条实践路径,形成了“突出学为中心,体现学科特征,学教方式多元,强化问题探索”的课堂转型特点,涌现了一批“学与教方式变革”探索的典型。2012年,该项目被评为浙江省教研工作亮点,20141月被评为全省共20项之一的“2010-2013浙江省教研创新项目”,浙江教育报、浙江教学研究、嘉兴日报等先后多次报道。

◇体现课程特点的“学科素养测试”和“学科视导”。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语、数、英、科等学科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策略,小学英语、科学已经开展了7年的学科素养评价,逐步走向“常态化”。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开展了“有课有案,课案合一,有教有得”课程质量视导实践探索,探索音体美等学科如何实现体现课程特点的评价改革。

◇“导研式”学科教研的推进。所谓“导研式”学科教研,就是在研修进行的过程中以教师的实际需求或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而创生的研修方式,是一种以任务来引领 “校本研修”的教研方式。南湖区研训中心还开辟了南湖导研网网站,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界限,使研修活动可以持续有效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的推进和“校本教研”的任务引领旨在改变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被动、低效和高耗状态,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撑作用。

◇基于“帮助式”发展的“基础调研+项目调研”活动。基于“帮助式”发展的教学调研改进行动在分析原来的集中教学教研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了“基础调研+项目调研”的方式,目的是使教学调研体现调研需求更具双向性、调研内容更具针对性、调研过程更具深刻性、调研结果更具指导性等特点,为基层学校提供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诊断服务,有效实现“帮助式”发展。另外,在调研基础上,还实施了五年“教研室教研员定点联系农村学校制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展。

◇多样化教师研训方式。开展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全员教师等“五个层面”的教师培训系列,使区内教师的梯队建设更合理、更科学有效。开展了特色化的专题性学科素养培训,如美术老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英语老师的“浸入式”口语训练、科学教师的地理知识实验能力培训、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数学老师的新课程拓展性知识等专题培训。另外,还搭建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大讲台”、“南湖区名师工作站”、“南湖教研讲坛”、“南湖区校长论坛”、“南湖区教师论坛” “南湖论剑” 品牌教研等教师发展平台,多样化的方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区研训中心还出刊了《南湖教育科研》杂志,每年定期出刊四期,发放给全区3000名教师,宣传、引领、推进区域教研科研工作。

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推进作用,积极拓展教研的内容与形式,开展植根于教改实践的研究和内涵丰富的研究活动,南湖教研呈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教研的新局面,使教研工作真正成为了南湖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引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