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类似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后者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前者是针对教师而言,但两者存在着同样的道理。 ![]() 简单理解就是教师要想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必须把“教”和“研”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 先看“教而不研则浅”。教师只知道埋头教学,而不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学科课程目标、学科教学的前沿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多半是盲目的或者是低效的。另外,教师若不通过学习和研究,去把握中考、高考动向,课堂教学中达不到相应的高度,训练低效,这样教学也是浅显的,不会带来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再看“研而不教则空”。教研的对象是课标、教材、教法等,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只有通过课堂教学的进行验证,才能发挥作用。一些地方的学科教研员尽管其理论功底深厚,信息量丰富,谈起教法来头头是道,但由于长期脱离课堂教学,真正让他或她上一节课,这些研究成果往往派不上用场,这就是“研而不教则空的”具体表现。 ![]() 因此,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 这句话也道出了作为教师应该且必须的要求。“教而不研则浅”要求教师边教学边研究边反思,更要去深度学习和交流,要去博采众家之长。“研而不教则空”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广泛交流思考,不能只在口头的讨论,在研讨中研究,不去实践,不去运用,尤其是不去走进课堂,那么就会让研究成为空中楼阁,研而无用,如此就是空泛的,没有价值的! ![]() 当然,作为教师在研究和教学的二者关系中,一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甚至是教师的纠结,当然在教师工作繁重背景下,更是让其问题突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及时教研的重要性,必须性。教育界早就有“想要成为名师——反思是最好的途径”这个结论。成为教学中的佼佼者,那就必须天天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真反省,才会提高。然后,自己必须要有自己深入研究的,认可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自己的支撑,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二者不可偏废。 总之,要在教学一线中去深度研究,并一路前行才能见美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