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学研究的东西似乎都是钱、商业、金融市场,但这些只是一个方面;归根结底,经济学研究的其实是人类的行为,奥地利学派泰斗之一的米塞斯为其巨作起的书名《人的行动》(“Human Action”)极为精辟地总结了这一凝聚并贯穿了经济学所有内容的核心。因此,你永远摆脱不了经济学,因为你总是要做出众多有目的的选择——吃啥、穿啥、看啥等等,约会恋爱也不例外——千千万万个选择汇聚起来就是我们的市场与社会,其中些许激励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大量人的行为。 人们心目中的爱情往往是高尚、纯洁、无价的。尽管爱情是值得赞美的,但万物皆有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同理,天下没有免费的爱情;这里说的“价”并不是指数额上的明码标价,而是指人所须为之付出的代价。 之所以说爱情有“价”,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无处不在。抛开花销不谈,每个人的时间、生命与精力都是有限的,正因各种稀缺,人总是要面临各式选择。当你选择去恋爱1小时,你便失去了本来想多睡1小时或去公园跑步1小时的机会,这就是“机会成本”。即便值得,爱情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价、不免费。当你发现对方不值得再爱下去的时候,最好不要过于顾虑已经失去的“沉没成本”,因为你每多耗费一时一刻,那流失的将是其它的机会。 经济学中的边际概念也很重要、但不被人们所熟知,它的意思是每增加一定单位的消费效果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每多消费一个单位“边际效益”递减、“边际成本”递增。譬如,你口渴时喝一杯水很爽,第二杯感觉还行,第三杯觉得够了,第四杯已毫无快感,再喝第五杯就撑着难受了…第十杯…因此,你只会拿起对你来说喝水的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的那杯水。 在寻找爱情中,边际也在起作用。当你在一个区域里每多花一部分时间搜寻自己的潜在伴侣,你所获得的新颖信息越少,但你的青春岁月却多一分流逝——此时,边际效益在递减,而边际成本在递增。终于,你找到了爱人,不过这只是边际效益大概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个选择而已,毕竟在世界上找到完美匹配的另一半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当下一次听爱人跟你说你是多么完美、你们俩是最佳匹配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都只是文学上的夸张,而非事实,因为TA再继续搜寻下去的边际成本恐怕将要大于边际收益了。 (声明:我只是讲一个道理,并非主张任何人对爱人说这种话。当你的另一半问你TA是否完美或你们俩是否绝配时,请不假思索地回答: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