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审计杂志 主审的工作职责贯穿于审计项目全过程,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非常关键,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难点。如在大项目格局下,项目成员选配打破了原有处室概念,不同处室、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被整合为一个审计组,主审在人员分工、业务分配审计实施方案制订等方面存在把握不准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提升主审能力,促进提高项目水平。 较强的学习领悟能力。一要理解和把握宏观政策。主审必须拓展审计视野,于大处着眼,了解项目所处的政治、经济背景,围绕社会热点和难点,通过查错纠弊揭示体制机制层面的问题。二要学好用好法律法规。主审必须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有关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做审计组的“法规包”和“智库”。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一方面,主审是审计机关、审计组长和审计组成员之间联系的纽带,承担着上传下达的重要职责,不但要向审计组组长、审计现场负责人和审计署各业务司定期汇报工作动态,还要把相关的指示和要求及时、准确地传达至审计组每名成员。另一方面,主审是审计组和被审计单位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主审必须能够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交流,取得被审计单位的理解、信任和认可。 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反映出审计组主审的能力和水平,更代表了审计组和审计机关的形象和权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主审的基本功,主审在编写审计文书和审计信息时,应尽力实现文字表达的准确、通畅、简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发现和突破案件线索的能力。主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数据分析,筛查问题疑点线索。同时,主审应当具备攻坚克难的能力,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是主审义不容辞的职责。作为审计项目的重要审计力量,主审在突破重大案件线索时要做到精准圈定重点审计事项,在较短时间内查清问题,落实责任,上报审计信息。 熟悉审计组里每名成员的情况。一个审计项目能不能做好,取决于审计人员,取决于由谁来做、怎么做。审计业务是一项集体工作,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完成,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审计组中每一个体都各有特点。优秀的个体放在一起,不一定就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要想产生“1+1>2”的效应,就必须配合默契,尽可能减少磨合时间。因此,主审必须熟悉组内每名成员的专业背景、擅长领域等情况,甚至性格特点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分工,以最短的时间、最优的效率实现审计目标。 要多汇报和沟通。再好的实施方案、思路和想法,如果不能取得理解和认同,就无法落实到位,最终变成纸上谈兵。主审要同具体实施者多沟通,让成员充分领会并认同,才能保证实施,保证效果。要向领导多汇报,取得领导的支持,特别是在多部门联合实施项目的时候尤其重要。现在很多项目都是审计署业务司、派出审计局、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和地方审计机关共同实施,审计组成员多是第一次合作,彼此之间并不熟悉,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按照既定想法和思路开展工作,必要时必须依靠领导的支持才能推进工作。 提高业务能力水平。主审必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业务上做到权威,有“才”才能服众。主审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以真才实干赢得别人的尊重。 要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有无所畏惧的胆识。对主审职责内的事情,要敢于担当,让审计组成员能毫无顾虑地开展工作,确保审计质量。在审计中,主审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在案件线索查处过程中,经常面临威逼利诱甚至生命威胁,要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胆略。 时刻保持和加强同审计署业务司的沟通。一个项目限于人员和时间等因素,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抓住重点。业务司把握方向和重点,必须时刻保持和加强同审计署业务司的沟通,及时,准确把握其关注的重点和方向,据此适时指导现场工作,避免南辕北辙。 要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和心理。审计中常有计划外的事项发生,主审要时刻保持沉着冷静,快速找出解决办法;要任劳任怨,加强自我修养,时刻保持内心的平静。 作者:俞文源(审计署兰州特派办) 郭亚汾(审计署西安特派办) 陈志宇(审计署广州特派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