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是呵护,还是戕害?

 凌宗伟 2020-07-23

旧文一篇


当校长时常常在家长会上同家长们讲:高中生,恐怕是这世间最苦的了。老板辛苦,但他累了要休闲就可以休闲;官员辛苦,官员有官员的乐子;家长辛苦,辛苦了可以向孩子唠叨,我可是为你苦的。高中生的辛苦,不仅在学业,更在他们背负着父母、家庭、学校、老师、甚至是社会给他们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2010年曾在《新闻晚报》的《“理科班”学生潜力大压力更大》的报道,作者尽管其完全是基于公正、中立和客观的立场写就的,但我却从中读出当下“教育”的种种不公正、不中立和不客观来,一时几多感慨。

首先,有没有必要为所谓的“尖子生”特设一个“理科班”? 其实,其成立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并且还与学校、家长、老师对孩子灌输的“理想”达成了默契:“你们的高考目标是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言外之意是——若是考不上,作为来自“出色的理科班”的你,恐怕就是失败的。可想而知,当他们荣幸的进入了这样的群体以后,得到的究竟是学校给与的特殊的“呵护”呢,还是在他们身上本来就背负着的压力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重巨大的压力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 “理科班”的孩子们的生活吧:

学校为了让他们“吃饱吃好”,专门招聘了两位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担任学科教师,甚至有些学校还请特级教师担任班主任,不少高中的主要学科使用的都是 “校版”教材。部分学校还在品牌课程中推出更多 “独家教材”,有的物理教材还是学校自己组织沪上知名的金牌教练主编编写的“特色”课程和教材,知识涉及到大学物理的相关知识,还出现了不少数学分析模型。一位校长说“优秀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同学们在学习上相互追赶。多年跟踪发现,理科班的学生比普通班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学校对各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每天晚上十点半,学校寝室熄灯,普通班的学生十一点前都休息,而理科班的学生还会坚持用手电筒看书,甚至有些学生会学习到深夜十二点才休息。这还不够,“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也相对较高。这些理科生从高一阶段开始,老师、家长会反复对学生强调:你们高考的目标是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 ” 很多学校的理科班还推出了“新陈代谢”机制,通过几次考试,普通班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调入理科班,而理科班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好、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学生就会被调到普通班去。

想想看,高中三年,就在这般“呵护”下,他们的生命成长、生活质量、精神面貌,会是怎样的,更不要去想他们的未来生活了。我们知道,高中生虽然已是具有独立思维和行为能力的青年人了,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不够成熟的;尤其是心智,更加需要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呵护。这样美好的年龄段,正是他们长身体、增智慧的关键期,而原先背负的“高考”压力已经让他们应付得身心俱惫了,如今再背上一个考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目标包袱,难道这就是我们的“呵护”?

但我们的校长在夸奖这些孩子每天晚上一直要学习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能休息,甚至还有许多学生坚持用手电筒看书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此高强度的劳动,会对他们的机体发育带来负面影响。我们都知道足够的睡眠时间是促进大脑健康发育、提升思维水平的重要保证。如此罔顾客观规律的透支就是我们对他们的“呵护”?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三年下来,在不远的未来,他们的身体能承担科研、工作、生活等诸方面的强压吗?在这样不堪忍受的环境下,学生真能如家长、老师、社会的所料那样,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吗?退一万步讲,即使是付出惨痛的代价考上了,其未来的学习、生活、思想、交际等能力又能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


十分可爱的是,我们这些“理科班”的校长们还相当敏感和慈悲的提醒大家,对这些学生 “要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即便是一次小测验不利、一次小失误,也会让一些‘尖子生’懊恼不已,久久不能释怀”。他们可是“学习能力强”、“善于参加竞赛的好苗子”呀,能不懊恼,能够释怀吗?试问:这究竟是呵护呢,还是戕害;是慈悲呢,还是残忍?我们总是喜欢打着“爱”的旗号,做着伤害学生的蠢事、笨事,自己却还意识不到。上海作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大都市,还在宣扬“理科班对‘尖子生’培养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激发了更多优秀学生的学习潜力,为更多普通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了好的示范榜样作用”。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有希望吗?


如此“精心呵护”下的毕业生,与其说是给名牌大学补充了优质生源,倒不如说是新增了负担。为什么?因为这类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正常的高中生是有区别的。比如,他们万一在高手云集的大学中不突出、不显著、不拔尖,将会给原本脆弱的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后果有时是不堪设想的。

回过头来看,八十年代末中科大办的“少年班”,那些当时被誉为“天才”、“神童”的学生们现在有多少人成了各领域的尖端人才的?……所以,我希望学校教育还是脚踏实地,本着“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身体、关注学生的心理”这样最基本的理念来做一点我们该做的事情和我们能做的事情。在今天分数固然重要,但与身心健康相比哪个更重要,我想大家是会有个权衡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