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题| 种群(真题 拓展)

 肯于攀登 2016-02-15



【高考真题链接】

2015·广东卷第4题)


4.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


解析】因为初始阶段酵母菌的数量不大,所以种内竞争不是制约酵母菌数量增长的因素,A错误;从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为“S”型,存在K,所以不能用B项中的数学模型来表示其增长方式,B错误;酵母菌数量的测定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而不是取样器取样法,C错误;纵坐标的单位是1 000/mL,溶液的总体积是10 mL,曲线中达到K值对应的纵坐标数据是12,所以K=1 000×12×10=120 000,D正确。


失分警示计算酵母菌的K值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纵坐标表示的单位,二是培养体系的总体积。

2015·全国卷Ⅰ第31题)

31.(1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体数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 

 

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1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考点】本题考查了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难度适中。


解析】

(1)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表中幼年为0+,1+2+,共计400;成年为3+8+,共计400;老年为9+到≥12,共计400,比例为111,稳定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一般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


(3)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具有两个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知识点总结】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知识拓展:
种群概念的理解:
①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形式。
②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③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2、种群密度的计算: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①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
②估算的方法:昆虫:灯光诱捕法;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


四、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增长速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就在增加;增长率为零,种群数量恒定不变;增长速率为负值时,种群数量应下降。


3、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方法:
      ⑴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⑵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①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原因


知识点拨:
1、“S”型曲线中注意点:
   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K/2处增长率最大。
   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2、实例:



 3、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