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十四期资料!

 湛璿 2016-02-15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词解】

[1]蒸蒸而振:蒸蒸,盛也;振,动也。蒸蒸而振,身体剧烈振颤的样子,形容寒战程度较重,这是战汗前的表现。

[2]不中:指不宜、不可。

【提要】

论半夏泻心汤证的成因和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少阳病误下,中气受伤,斡旋失司,气机壅滞,而成心下痞。

呕而发热:是少阳病热郁胆腑的表现,胆腑郁热犯胃,胃气上逆,故见呕吐,热郁胆腑,故见持续发热,因此说柴胡汤证具。少阳病禁用汗吐下,本条“以他药下之”,出现了三种结果,一是柴胡证仍在,复与柴胡汤。因为误下损伤了正气,于是再用小柴胡汤后,就出现了战汗作解的表现。如果战而不热,是邪盛正衰,正不抗邪;如果热而不汗,是正不却邪,都需要继续用药物治疗。二是少阳病误下后,邪热陷于胸膈,和水邪相结,形成了大结胸证,于是就出现了心下满而硬痛,当用大陷胸汤泻热逐水破结。三是出现了心下痞,这是本条所谈的重点。

主症和病机:心下满,按之濡:少阳病误下后,中气被伤,斡旋失司,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壅滞,因此就出现了心下胀满堵,塞不通的痞证。因为是气的壅滞,并没有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等有形邪气的阻滞,所以只是胀满而没有明显的疼痛,更没有按之石硬的表现。

呕而肠鸣:由于气机壅滞于中焦,中焦又是人体的升降之枢,进一步必然会导致升降紊乱,上热下寒。胃热气逆则呕,脾寒气陷则肠鸣,以至便溏下利。

【治法】

和中降逆消痞。

【方剂】

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彭子益注】

论少阳胆经坏病结胸痞证。

痞证中寒,上热中虚,湿郁。

少阳病中,如胸满而痛,此为大陷胸汤之结胸证。若胸满而不痛,此为痞证。不可用小柴胡汤,宜用半夏泻心汤以治痞。痞者中气虚寒,热逆不降。干姜炙草人参温补中气之虚寒,连芩清热,半夏降逆。中气旋转,逆热不降,则痞消也。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注释】

[1]干噫食臭:噫,同嗳,即嗳气;臭,气味。即嗳气有饮食的气味或嗳气有饮食的酸馒腐败气味。

[2]腹中雷鸣:肠鸣音亢进。

【提要】

论水饮食滞痞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表证汗后,表解里未和。

主症和病机: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为中气不足,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痞塞的表现。

干噫食臭:为饮食停滞,胃热气逆的特征。

腹中雷鸣,下利:是脾寒不运,水饮不化,脾气不升所致。

证属中气虚,复受水邪干扰而成心下痞。

【治法】

和胃降逆,散水消痞。

【方剂】

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切)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洗)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减干姜二两)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彭子益注】

论痞证。

水气因外热而乱溢,胆胃因中寒而不运,故现诸证。

心下痞硬,干噎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胁下有水,故腹中雷鸣,中气虚寒,上热不降,故干噎食臭而心痞,中气虚寒,寒热混合,故下利。宜炙草人参补中虚,连芩清上热,干姜温中寒,半夏生姜降逆利水也。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注释】

[1]谷不化:大便夹有未消化的食物。

[2]结热:实热内结于阳明胃肠。

[3]客气:外来的邪气。

【提要】

论误下致痞,痞利俱甚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表证误下,中气损伤,斡旋失司,外邪上扰,以致气机痞塞于中焦,进而导致寒热错杂,升降失常。

主症和病机:心下痞硬而满:为脾胃气虚,斡旋失司,气机塞滞,中焦枢机不利。

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为脾寒气陷,水谷不化,而直趋大肠。

干呕、心烦不得安:是胃虚气逆伴客热上扰所致。

鉴别:本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俱为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证。半夏泻心汤证的临床表现以心下痞、呕吐为主;生姜泻心汤证的临床表现除心下痞、呕吐下利以外,尚见干噫食臭、肠鸣漉漉,胁下有水气。甘草泻心汤证的临床表现除心下痞硬外,其下利最重,甚至日数十行,谷不化,这是脾虚气陷的表现,此外尚见于呕心烦不得安等。

【治法】

补中和胃消痞。

【方剂】

甘草泻心汤: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彭子益注】

论痞证。

原理与上条相同,中气较上条虚寒。

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日利数十行,又遭攻下,痞硬更甚。此中气下伤,宜炙甘草大枣以补中,干姜以温中,连芩清热,半夏降逆也。


【编辑:宠儿。资料参考:国医战队学术中心。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校编发表。】

   ·END·

天医堂

医路风景医路歌,

我们医志在中医。

微信号:tyt012345

    长按二维码 自动识别 添加关注

  天医堂,只为真正中医

↓↓↓ 点击'阅读原文' 【可进行专业问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