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任與尊重(下)

 wh123 2016-02-15
本文作於2010年8月7日
18年前趙寶剛導演了電視劇《皇城根兒》,推出了兩位名角兒--王志文和許晴。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劇中由葛優的父親葛存壯老先生扮演的那位老中醫叫做'金一趟'。金老爺子醫術高明,病人來一趟就藥到病除,'扁鵲在世''華佗重生'都不如這個稱號響亮入耳。
小說戲劇中的人物基本都有生活原型,不是憑空臆造。目前在我這兒就診的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給我講過她在1953年找施今墨先生看病的經歷。 當時她因為小產後崩漏不止,經常昏厥前去就醫。施今墨的診費很貴,相當於1塊大洋,每天只掛30個號。當時接診號脈的是施今墨的兒子,老人回憶說他腿腳有些不俐落,開方子的是兒媳。施今墨先生在一旁坐鎮審方。診察完畢,開了10付藥。患者問什麼時候複診,施今墨先生說吃完就好了,不必複診。患者將信將疑拿著方子走了。因為藥物也挺貴,患者只能抓一付吃一付,吃完第四付就完全好了。由此看來,施今墨的名醫稱號那是名至實歸。
 1987年,我上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正處在迷茫彷徨期,學純中醫還是學西醫,還是中西醫結合?實在令人苦惱。這時候突然聽說學校門診部國醫堂有個年輕老師治療小兒發燒,只開三劑藥,一般都是喝半付藥退燒,頂多喝2付藥。一打聽是傷寒教研室的,劉渡舟的大徒弟,叫做裴永清,當時他還是個講師。我們84級同學們(包括85級和86級的同學)對中醫的信心一下子提起來,大家都在課間去國醫堂圍觀老師看病。我還上下活動,打通各種障礙,以中醫系學生會的名義,請裴老師出山,利用晚上時間,在主樓二教連續做了幾場《傷寒論》的講座。當時教室裡面坐滿了同學,臺階上窗戶上都是人。從那以後我和班長賈力就開始利用星期天騎車到大柳樹北站的某個門診部跟著裴老師抄方,一直到大學畢業。
  中醫得以生存的前提就是治病救人有療效,拋開這個前提扯什麼國粹、文化、養生、治未病都是扯淡的事情。遺憾的是現在能看病的中醫不多了,能來一趟就搞定的'名醫'就更少了。名醫是靠療效口碑造就的,不象我這種靠廣播電視而浪得虛名。說來慚愧,找我看病一次搞定的比率統計一下不到十分之一,患者平均複診次數在5-10次。預約掛我號的人都抱怨我看病慢,問題也就在這兒,我得優先保證老病人複診,看好一個人才能接診下一個新患者。要是我能像施今墨、裴永清先生那樣來一趟就搞定,那我天天都可以接診二三十個新病人,候診的時間就大可縮短。
  7月底,禦源堂告訴我預約的患者接近1800人,按照每人複診5次,接近9000人次,不算以前的老病人複診,這已經是我三年的工作量。我慎重考慮之後決定自今年8月1號起,不再接受電話預約。對已經預約登記的患者,我保證實踐承諾,盡心盡力盡快去診療。治不了的病,我會明白告知,退還掛號費,不能耽誤浪費生命和財產。感覺能治的病,我也絕不拍胸脯打包票,會向患者介紹我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和步驟,交代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轉機和預後。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門診接診也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培養學生,度化徒弟逐漸成為我工作的重點。可喜的是厚朴一期的學生們已經圓滿完成了第一學年的修、學、習課程,尤其是臨床班的同學,伺診抄方,耳濡目染已經有模有樣。希望2-3年後,他們能如願考取助理醫師資格證書,能夠在各級醫師的指導下治病救人,幫助更多的人。 
  再次感謝大家對我的的信任和尊重,寬容和體諒!
徐文兵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