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入丙申,剧场一点点复苏起来,而好戏要在今天,最后一次回顾过去的2015。
今天我们汇聚了身边伙伴们的意见,以2015年在上海演出的戏剧作品为主,为大家评选出了我们心中的各项top1,帮助大家盘点过去的2015。 需要注明的是,这一次的常规奖项,仅限在上海演出过的剧目(所以重磅的乌镇戏剧节剧目并不在内)。 其中,
我们设置这个奖有如下几个目的: 1,首先是和上海的观众分享一年的所见。 2,记录在上海这座城市平台上的戏剧状况。是那些自制的、邀请的剧目,共同组成了这座城市的戏剧之光。 3,我们没有设最佳编剧奖,设的是最佳原创/改编剧本,改编类的也是以创新为考量而不是原著质量,正是为鼓励原创的作品。 4,我们还将本市、外埠、港澳台、国外放在了一条跑道上,这是为以相同的标杆来衡量作品水准。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戏剧,是关起门来“保护民族产业”(已在最佳原创剧本中保护过了);不希望是自己吹捧起来的虚幻泡沫;不希望每次说起“好”,总得添一句“在国产里算好的了”。 本土的戏剧也自有它的妙处与味道,未必全然不如外来和尚。 谨祝愿所有戏剧人有这个愿景和底气。
提名? 都是龙袍惹的祸 惊奇的山谷 尤利西斯
作品简介 李六乙为致敬费穆的《小城之春》而创作的戏剧。隆起的故纸堆是舞台上的山与石,穿插和昆曲、笛声、诗词。人物行吟其中,便是打开了时空阡陌。李六乙贯彻了自己的戏剧语言,致力于做出真正的“民族化戏剧”。 最佳复排 提名? 商鞅 秀才与刽子手 等待果陀 金锁记 得奖? 作品简介 《金锁记》被认为是张爱玲最好的中篇小说,写了曹七巧从少女到老妪的一生。自从嫁了夫家,便如入了铐。故事里有对一个妇人最残忍的戕害,也有一个妇人对他人最残忍的戕害。由编剧王安忆,导演许鞍华,主演焦媛联手献上。
提名? 周野芒(黑鸟) 吴兴国(等待果陀) 德米特里·雷先科夫(钦差大臣) 刘守正(都是龙袍惹的祸) 得奖? 作品简介 慈禧有位得宠的太监安德海,因权倾朝野、腐败谋私而遭恨。以办置龙袍为名行船路过山东时,遭山东巡抚丁宝桢阻截。然而随着故的进展,我们看到安德海、慈禧、慈安、恭亲王等等所有人的另一面。刘守正演绎出了大时代下一个小人物的深刻的两面性。 最佳女主 提名? 黄湘丽(你好忧愁) 张璐(仲夏) 玛丽-海伦娜·伊斯坦尼 作品简介 《惊奇的山谷》是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的最新力作。讲述一个拥有非凡通感的女子在生活中的遭遇,她带领我们进入一片神秘、静谧的大脑丛林,通往心灵的池水中央。作品风格返璞归真,女主角是彼得·布鲁克几十年的合作者,表演极精到而具感染力。
提名? 陈淑仪(都是龙袍惹的祸) 李传缨(桃姐) 市长(钦差大臣中的市长,查不到名字) 空缺 得奖? 作品简介 《钦差大臣》是俄罗斯讽刺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因纨绔子弟被误认是钦差大臣而闹出许多笑话。导演瓦列里·福金被认为是梅耶荷德最好的继承者。该剧干净、别致又充满幽默,犹如一幅笔触老到的异国讽刺漫画。
提名? 冯庆龄(桃姐) 佟蒙(群鬼2.0) 宋茹惠(长生) 得奖? 作品简介 阿尔文太太终于无法对迷恋花街柳巷的丈夫在逆来顺受,出走去寻找牧师,却收获了更深的绝望……《群鬼2.0》是王翀解构自易卜生的作品,采用舞台表演和实时摄像共同完成作品。多重视听同时冲击观众,如同置身数支河流的交汇之处。
提名? 四声猿·翠乡梦 山居 蚵仔夜行军 江小东和刘小文 得奖? 作品简介 一部改编自明代徐渭原作的当代小剧场昆剧。唱的是昆曲,配乐里有爵士,舞美极简。先是红莲,后是柳翠。同是遇到和尚,性与心却截然而反。颠倒的境遇里,在讲何为“自在”。 最佳导演 提名? 彼得·布鲁克(惊奇的山谷) 司徒慧焯(都是龙袍惹的祸) 瓦列里·福金(钦差大臣) 哈里斯·帕索维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得奖? 作品简介 同四楼。
提名? 战马 魔笛 人鬼情未了 仙剑奇侠传 得奖? 作品简介 一部一战背景下,以“马”为主角,讲述男孩阿尔伯特与烈马JOEY的分合历程,关于友谊、勇敢、坚韧、信念的作品。英国史诗级巨作的中文版复刻。
提名? 我,堂吉诃德 犹太人在上海 人鬼情未了 Q大道 得奖? 作品简介 年轻的银行职员山姆与未婚妻茉莉相爱至深。而在一次看戏归来时,遭到歹徒的抢劫山姆中枪身亡,茉莉悲痛欲绝。而山姆却变成一个幽灵,与茉莉再谱恋曲。音乐剧由电影版导演,布鲁斯·乔伊·罗宾亲自操刀,女主角的歌喉也是过耳难忘。 年度影响力奖 得奖? 孟京辉 不过,好戏君始终不能代表所有人。
他们看的戏就不限于上海了。 最被buy的是哪一些呢? 剧本是王道,戏剧结构非常棒 2、《鲁镇往事》 肢体剧的想象力 3、《安德鲁与多莉尼》 身体知道答案,身体就是语言 4、《极致·李慧娘》 中国式肢体剧新出路,老故事新味道,想象力堪比世界级 5、《蚵仔夜行军》 台湾剧可爱的卖萌代表,故事既轻松有深刻,即现代又情怀 6、《4:48精神崩溃》 诗一样的台词,字字珠玑,值得反复回味 7、《等待果陀》吴兴国版 中国式表达的最佳语境,京剧永远是一击重拳 8、《死神与少女》 田水老师的表演太赞了 9、《物理学家》 乌镇开幕大戏,最荒诞的舞台,最奇怪的导演,最温情的谢幕假摔 10、《好肉的》宇宙即乐团长篇即兴剧 完全没有剧本,上海国际戏剧节完美合作,让世界看见中文长篇即兴 陈疯(戏剧老师、演员) 2015年接近尾声,已然记不得这一年自己看了多少戏。洋洋洒洒地落到纸上,总感觉遗漏了不少,然而,先写下来吧(参照豆瓣5分标准) 《等待果陀》 4.8 荒诞戏剧和传统曲艺的精妙结合,很多人喜欢,很多人不喜欢。好像正好符合梅耶荷德对于一部“成功”戏剧的定义。 《安德烈和多莉妮》 4.6 一封75页情书创作出来的肢体剧。抛开了语言、表情,原来肢体一样打动人。 《牡丹亭(大师版)》4.5 今时今日,仍然有幸能欣赏昆曲之美,何其幸哉。 《我这一辈子》 4.3 原汁原味还原了老舍先生笔下的“我”,和“我”生活着的“北平”,还有那个世道。 《离婚(老李对爱的追求)》4.1 一样改编自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那点诗意,总让人恍惚中恍惚了。 《桃姐》 4.0 其实严格来说,我并不喜欢这部戏,这4分是给几位老演员的,表演扎实、到位。有种看一眼少一眼的感觉。 《资本.论》3.9 一场关于戏剧生存的思考,其实很期待徐峥的那个版本。 《拼死为上位》3.8 两个演员的穿插表演,真的是拼死了….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3.6 只能说我很喜欢导演的构思和对音乐的应用。作为一部给成人看的儿童剧,完成度相当高。 《四声猿·翠乡梦》 3.2 构思巧,音乐妙,符合绝大部分当代人的审美,就是别说自己是昆曲儿,就更好了。 选年度十佳其实真有点困难,因为今年的“NT live”项目和乌镇戏剧节都带给我很大的惊喜,可能仅此两个项目的戏加起来就已经不只十部了,不过还是从不同审美功能和社会意义上稍作取舍,选出了以下十部,且排名不分先后。
10.《魔笛》:井喷之势的视觉创意与传统歌剧的有机结合。 我的评选标准: 剧场性强,视觉享受,作为一个热爱中途退场的人,愿意看两遍
伐木/陆帕——抛却戏剧冲突,玩弄剧场时间,将心理现实主义放大到梦魇的境地,年度视觉格调最高。
趁着这个机会梳理了下15年看过的舞台剧,要从中选出十分之一来,真的有点难。 下面的絮言,更多的是,在我看过的戏中选出值得推荐给大家看的,而不是在评论孰优孰劣;因为一部“戏”的质量,有很多戏本身之外的因素,并非短暂和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所能表现的。
很对人觉得这部戏不行,我倒是觉得,把这么宏大的故事在七个钟头里说清楚,就值得一看!
方大宝(创意工坊合伙人) 1. 以色列盖谢尔剧院《乡村》(首都剧场)
魔幻现实主义的国族寓言,以色列人的《百年孤独》,如此情感充盈,又如此举重若轻,活泼和节制兼得,太伟大了。个体命运和历史悖谬就这么融化在热烈的喜剧色彩里,有淡淡的悲悯意味。剧本、导演、演员、舞美、灯光、音乐很难分开说哪个更好哪个没那么好,因为,这是浑然天成,已然不着痕迹了。
2. 邵宾纳剧院《哈姆雷特》(天津大剧院)
冷峻, 锋利,现代,非凡的想象力。开场的电影镜头感实在酥爽。原来《哈姆雷特》可以排得这么酷这么好看。大胆巧妙的剧本改编,整出戏的节奏和力道当当当一路往上(虽然莎剧需不需要排得这么皮肉紧致可以再商榷)。男主角魅压全场,震撼了我对表演的认识,那样似是而非的游戏境界,角色的跳进跳出如此自由,剧场真正流动了起来。唯一可惜是结尾处玩得有些过火,把观众挑逗得太过开心,想往回刹车有点来不及了,没有沉淀出应有的厚重。
3. 《伐木》(世纪剧场)
很深刻,导演得节制,叙事得从容,但是节奏控制又妙到巅毫,有交响乐的严谨美感。还没遇过这么有文学质感的戏,以前只有读乔伊斯的小说才有这样的感觉,生活流中的闪光(epiphany)。只是有些部分略微沉闷冗长了些,我一直认为,深刻不一定非要沉闷不可。
4. 《惊奇的山谷》(天津大剧院)
戏里诉说的那种事物间微妙的联系,其实就是诗意。奔涌的诗意,引人入胜的故事有回甘,爱极!整出戏讲的是通感,而呈现出来的也是通感,音乐有画面,情节有味觉,动作有听觉。舞美布置看似简单,实则是绚烂至极尽头的简约疏淡。Katherine Hunter真的是太有感染力的演员,一个眼神说尽一切。败笔是与观众互动的魔术,拖了节奏,有哗众取宠之嫌,那一刻有了魔术,反而少了魔法。
5. 《酒神》(古北水镇长城剧场)
气质残酷,气场凝聚到爆炸,透着史诗的极致。呈现上没有一寸多余,是精确的剧场美学。铃木忠志的演员真的是令人无话可说,好得令人心跳停止,阿高埃发现杀死的人是自己亲生儿子的一刹那,我竟然感觉有点缺氧。但是,这样的故事题材对我来说有些形而上了,有些时刻难免有“隔”的感觉。 庄一(新锐编剧) 也许正因为剧场只属于当下,也由此,剧场没有穷尽。 有种莫名的恍然——评选一遍TOP,竟如历数了一遍美丽可爱的时光——那些时光是并没有序数之差的。 逝去的总在记忆里,在心尖。 未来在前。 愿我们在2016,依然剧场常见。 |
|
来自: 真友书屋 > 《影视 戏剧 综艺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