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一批馆藏南宋官窑 大部分有底 顺便提一下北宋官窑问题

 深沉的黑色 2016-02-16
       河南省开封市工艺美术实验厂于1981年接受研究和恢复北宋宋官瓷的任务后,鉴于北宋官瓷烧制工艺失传年代已久,加之资料匮乏、传世器物难见等诸多困难和尴尬的因素,为寻求科研和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全面推动试制和恢复工作的开展,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开封市工艺美术实验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订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协议,使得试制和恢复工作得到了强大的且极为重要的科研保障。协议签订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著名学者郭演仪先生亲赴开封,参与制定北宋官瓷试制和恢复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方针。
    郭演仪先生认为,浙江青瓷的制作历史很长,始自东汉,但直至唐、五代所烧青瓷都是厚胎薄釉的制品,宋代官窑兴起以后才大量出现厚釉的作品,这说明南宋以后浙江地区青瓷的发展受到北宋官窑工艺的影响很大。不过,南宋官窑虽然“袭故京遗制”,在修内司设窑烧造青瓷,但南宋官瓷在烧制技术上和器物特征上,或多或少也都会受到宋代以前浙江烧制青瓷工艺的影响,可以说南、北方在原料使用和工艺上总是有差别的和不尽相同的,尤其在胎、釉原料的选择上,不可能等同;再者,北宋官窑青瓷可能受到过汝瓷的影响,工艺上和原料使用上很可能与汝窑青瓷相近和类同,因此北宋官窑青瓷釉色上可能接近汝窑青瓷釉色,即釉色是呈偏淡兰的粉青色。基于这种认识,郭演仪先生提出,北宋官瓷的研制和恢复工作,要考虑到宋徽宗当年在开封烧制北宋官瓷的历史动机和历史情况,应该把全部利用河南当地原料作为立足点,来追求试制和恢复的效果。郭演仪先生说,如果使用河南当地原料能够在开封仿制出北宋官瓷作品,这对北宋能在汴京烧造高质量的官窑青瓷也是一个有利的佐证。


       在郭演仪先生的指导和建议下,试制组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最近分析研究结果作为依据,尤其是根据郭演仪、李国桢对汝窑青瓷样品分析和研究结果,以及著名专家叶宏明、劳法盛和李国桢等最近对南宋官窑青瓷分析和研究的结果,拟定了具体配方和操作工艺,试制组一方面参照汝瓷的胎、釉成份和特点,配制若干配方;另一方面参照南宋官窑的胎、釉成份和特点,也配制若干配方,最后经过中和及筛选,组合出两种配方,以河南本地的原料进行制作和烧制。
      经过一番努力,试制出的青瓷既有汝窑的釉色特征,又具有南宋官窑青瓷釉的质感和外观特征,试制品瓷釉厚重,和南宋官瓷成为一系,与汝瓷有明显的区别,且在釉色、釉面光泽度、纹片和质感上以及胎色方面都十分接近博物院(馆)部门所陈列和珍藏的北宋官窑青瓷的藏品,达到了较高的质量水平。研究和试制结果表明,郭演仪先生关于利用河南当地原料配制胎、釉,采用传统的工艺进行烧制,试制和恢复北宋官窑青瓷是可行的、合理的,也是可以达到满意结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