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夏月的烈日仍是一如既往的毒辣,但这丝毫未影响我的心境。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科室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新奇。新手上路,所干的尽是「闲杂事」,无非是跟着老师查查房,开医嘱,写病历。当然,这是任何医生无可避免的学习历练。 时光就这样匆匆在手足间划过。5 月 15 日的清晨一如往常,照常上班,查房,开医嘱,医生们也谈论着他们的乐事。「周立,你赶紧去看下,你的 48 床好像不对劲」,随着一声呐喊,话音还未毕,周医生从座位上一跃而起,朝病床奔去。 不多时,只见走廊过道里尽是来回穿梭的白衣天使,其余几位医生见状也朝病房走去。「48 床可能是肝昏迷,你们几个赶紧去看看」,这时杨医生走进来对我们几个实习生说。走进病房,患者已不省人事,被医生护士层层包围。周医生正忙着给患者行胸外按压,一护士在开放生命通道,其余护士则在井然有序的给患者上各种各样的输液瓶。 我抵近一看,映入眼帘的是大名鼎鼎的参麦注射液,另一瓶则是门冬氨酸-鸟氨酸以及一些其他药物。大家一边忙着抢救,一边盯着心电监护仪。同时还得紧急告知家属,让其做好最坏打算。 抢救仍在紧张的进行中,胸外按压的医生轮番上阵,但患者的生命体征依然毫无改善,在接连推注了 2 支肾上腺素后,患者的心率、血压才有了起色,但心电图依然是那么杂乱无章。 虽然刚上临床,对心电图有点陌生甚至有点畏惧,但可以肯定不正常,「以常达变」莫过于最好的判断方式。医生们体力透支时,正是我们这些小辈上场的时候,可上手不久即觉活儿可不是那么好干的,上手没多久,额上汗珠即不断涌出,四肢发软。这时才真心后悔平日没加强锻炼,但还是得咬紧牙干下去。 经过半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抢救,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逐渐趋向好转,但瞳孔对光反射仍未见,患者依然昏迷不醒,经与患者家属商议后,马上转 ICU 继续治疗。 事后才得知,48 床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今日上午输注完白蛋白后没多久即突发四肢抽搐、昏迷,但一切来得太快,在仅仅数分钟内。令人困惑的是,患者昨下午也曾行白蛋白输注,输注前后均未见明显不适,今日输注过程中也未见异常,且昏迷后所查血常规,血氨及肝肾功能也未见异常,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着实令人不解。 第二天早上交班之时,护士长即传达了院里对我科昨日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被评为「集体三等奖」的好消息,话毕,只听得雷鸣的掌声。此时此刻,我觉得医生这个职业是多么神圣崇高,人性是多么的美好,内心是那么暖暖的,记忆中的那些医患矛盾纠纷以及那些「奇葩」病人的冷言恶语已消散在云外。听护士长说,昨日抢救完毕后,患者妻子向院里写了封感谢信,因此也就有了今日之褒奖。但事情的发展总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两周后的一个上午,照常上班,照常干着循规蹈矩的没完没了的杂事。随着一声电话铃响,原有的平静被打破了,但一切又来得那么突然。「你的电话,周立(化名)」,周医生刚接过电话,我就注意到周医生异常惊讶的表情,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原来是院办打过来的,事情大概是原先 48 床的家属现投诉周医生,一口咬定是白蛋白惹的祸,从而导致患者至今昏迷不醒,要求医院赔偿了事。现院办要求周医生写一份详细的关于患者病情始末的报告以了解情况。听完一席话,我们在座医生均甚是惊讶,试想前几天患者还感恩戴德,现在到一下子就翻脸了,态度转变之快简直令人目瞪口呆。虽最终经过调解,以医院赔偿一定的安慰费了事,但个中缘由仍值得我们思考。 反思:先前感恩,后是负恩,原因何在。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必须弄清楚,那就是我们的医生有没有错。从病程记录中可知,在使用白蛋白之前,周医生做了详细的评估并且已经请上级医生指导治疗。在确定利大于弊后才做出输注白蛋白决定。 其二,在使用白蛋白前,已经与患者及家属做了详细会谈,并晓之以利害,在取得其同意后才开出医嘱。其三,在连续 2 天的输注过程中均未见异常情况,在输注结束后也未见其有不适感。 当事故发生后,也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故无论是从医疗程序还是医嘱处置来说,周医生之所为均未见过错,故不存在责任,本次为突发事故。 但从家属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又不能完全否认其诉求。的确,患者入院时病情尚可,也没有病重病危的迹象。可事实是,就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变成了植物人,于情于理,要求赔偿也不无道理。问题关键在于,医院会赔吗?以及如何赔呢?如果赔,经济因素并非最重要的,因为基本每个医生都已购买保险。 关键在于认定医疗过错,而这是医院和医生都不愿背负的。况且医生本身无过错,赔偿可能性较小。如若索赔失败,一切后果全凭自负,这对其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试想一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其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如何救助这些因病返贫的患者,亟待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先前感恩完全出于患者的内心,是一种中国人淳朴的情感,是对每一个奋力抢救的医者的尊重。但转瞬之间,判若两人。但细思之却毫不奇怪,观当今社会之风气,医患之矛盾,诚信之缺失,道德之沦丧以及一切向钱看之不良风气,再加之一些惘顾事实的舆论的诱导,这一闹剧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当今之社会,除非你治愈患者,否则不管你态度好还是不好,医术高明还是一般,患者总是对你充满敌意的。否则也不会出现普通医院遭砸,301 也遭袭,普通医生被打,名医大家也遭袭的暴力事件。此外,医学本身并非万能的,况且很多疾病本身是不能治愈的,谁又能保证百分百的疗效呢? 本次患者先感激,后偏激,态度变化之实难预料,但归根结底奔着「钱」而来。虽不知个中原因,但无非受外人的教唆以及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有关。 经济原因亦是患者扯皮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患者为新农合医保户,住院不到 3 天时间,就已耗费 6000 多,再经过本次抢救以及在 ICU 半个月的治疗,其治疗费已是不菲。 试想一个普通家庭如何承受得起如此重的医药费。众所皆知,一个城市职工医保,在市级对口三甲医院报销比例高达 70% 以上。而新农合在基层医院报销比尚可,一旦转到三甲医院,回去报销也只有区区 20% 左右,且相当多药品、检查费以及治疗费均不能报,绝大部分需自掏腰包,这对很多处在贫困线边缘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才会有「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场大病回到解放前」的说法。 作为患者家属,只要可以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其也会奋力抓住不放。农合及职工医保报销比及范围反差之大,向来饱受诟病,但考虑到医疗资源与供需不平衡的现实,短期内又无法改变,这一切都亟待狂风暴雨般的医保变革。 本文为作者投稿。 丁香头条 致力于医疗新闻/医学人文的原创分享 投稿及爆料邮箱:chenj@dxy.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