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A:预算管理为什么可以牵引成本的控制? 问题B:预算管理在牵引成本控制的同时,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我在“杨立国说预算(12):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这篇短文中曾经阐述了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系。简单来说,一是预算管理有助于控制成本,二是预算管理又和成本控制不能划等号,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一、预算管理有助于成本控制 1、通过预算分析,算出了成本的潜在空间。通过对生产经营每一个环节的深入分析和测算,会发现很多可以改善的成本空间,具体方法包括:一是将现有每一个环节的成本数据和历史最优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空间;二是采取工业工程方法,深入一线了解“应该的成本数据”和实际的成本比较,发现空间;三是和行业标杆或竞争对手进行“对标”,发现空间。例如我们就曾经为了了解一个企业“当前存货周转天数55天”的改善空间,一是分析了竞争对手的天数为41天;二是深入生产一线,和相关各部门专业人数交流,发现“应该的周转天数”只需要30多天,因此判断有很大改善空间,最后预算目标确定为38天。 2、通过预算控制,控制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一是各部门都有了预算的成本费用额度,在花钱上有了预算约束,必然从意识上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二是有了预算控制程序,如过去只要领导签字,就可以到财务报销。现在不行了,花钱有了限制,超预算不能报销;还比如车间领料也有了定额,超定额必须要有原因,并经特别批准才能通过。三是超预算行为要考核,要和薪酬挂钩。 二、预算管理主要是牵引成本控制,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对于一些“可花可不花”、“可多花可少花”的费用,我相信通过预算的约束会很快得到约束,费用控制立竿见影。也就是说预算在“挖浮财”上会见效很快。 但对于一些“看似必须花”的成本和费用,仅靠一个预算管理是不行的。这时候预算管理的作用仅仅是“发现潜在成本空间”并形成“预算考核目标”。要把潜在成本空间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本降低现实”,一方面要改善管理基础工作,完善各环节控制标准和控制流程,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能力进行培训;另外也必须开拓思维从多个途径多个环节去降低成本,如项目规划源头降成本、产品研发设计源头降成本、技术工艺改进降成本、质量改善降成本、设备技改降成本、精益生产改善降成本、标准化管理降成本、集中化管理降成本、组织结构重组将成本、流程重组降成本、利用政策降成本、过程控制降成本等等。具体可以参阅之前的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