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项目审计方法和重点(三)——

 新房客立羽 2016-02-16

(二)合理分组,分类整理,从审计资料源头入手

1.分组分工要合理。审计工作首先应理清工作思路,编制出审计范围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准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实施方案,使审计工作少走弯路,减少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根据审计人员的职责采取分组审计、有效衔接、全面推进的方法开展审计。按照审计的功能可以将组别划分为:一是财务审计小组,主要围绕拆迁项目指挥部的资产负债情况、资金运作情况、资本经营情况以及财务管理开展审计,重点关注拆迁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在资金运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现象,拆迁安置补偿资金的兑现是否与拆迁协议一致等方面;二是拆迁审计小组,主要审查棚户区改造以来的拆迁还建是否存在随意分户与扩面,为个别人创造较大的寻租空间、拆迁协议违反政策与规定扩大补偿金额,拆迁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重复补偿等行为;三是基建工程审计小组,主要围绕还建房的建设是否存在工程质量低劣、基建工程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等问题开展。三个小组既要分清职责、又要相互衔接,例如拆迁审计小组涉及到对某笔资金流进流出存在疑点需要及时核对时,财务审计小组必须迅速准确的查找此资金的所有动向并及时反馈,共同探讨是否需要继续延伸审计,从而减少各小组在工作中的重复劳动,有效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资料分类要合理。棚户区改造项目财务数据量大,业务资料多,核算形式复杂,需要合理分类整理。一方面财务报表数据与业务报表数据多,资金的进出量大,而且有些业务数据由于制作表格的人员不相同,表与表之间互相不能衔接,因此分析与比对的工作就显得异常艰难;另一方面各类会议纪要多,几乎涉及了项目部工作职责的方方面面,由于实行了一户一档制,拆迁的档案也很多,给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带来困难,因此整理各类资料变得尤为重要。例如筛选各类会议纪要时,从中提取认为对审计有价值的资料,按财务类、拆迁类、工程类、行政类等进行分类,将整理的资料分发到对应的工作小组,各小组边审计边查阅资料,为发现问题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微审计 审计人员都在看---

读后分享->右上角送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快速关注->微信订阅号,查找“微审计”

->扫扫下图,发现更多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