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C大调的和弦与名称及其弹奏 一、和弦的由来 和弦是建立在音阶上,C大调的和弦是建立在C大调的音阶上。基本的和弦是三和弦,是5度当中加上一个3度音构成的。 它们是:
和弦是按照泛音的原理产生的,这泛音的原理是西洋的古希腊人所发现: 它乃是:一根弦(或管)能发出以下的泛音:
低的do生8度以上的sol,然后是再高8度的mi,bsi,甚至到更高的re……(请参看宋大叔圣乐事工网站上的:《中国音阶的调性与和声》一书,内中对泛音振动比例的数字及详尽的分析介绍。) 我们可以在钢琴上作个实验:将中央C上方的sol按下(使制音器离开琴弦,使弦得以自由振动。)然后弹其下方12度的低音C,弹后放开这个低C,就会发现那个G音有感应似的在响,(若是你的钢琴没有走音。)这个响的G音就是由于泛音的原理使然。 现在请按下中央C上方10度的高mi,仍然是按下,不必弹出声音来,再弹那个先前弹的低音C,弹后,则会发现这个高mi也会跟随着低C响了。 这个sol、mi为何会跟着这个低C(do)在响?这sol、mi对do有感应,这跟着响的感应就是泛音的原理。 泛音的原理还不止是sol、mi会跟着响,再高8度的bsi也会跟着响,只是感应较小,声音较微弱而已。 有一个更容易的实验:用一支军号(没有按键)或不用按键的小喇叭(Trumpet)找一位吹奏高手,他就可以用这一支不变长短的管子,不但吹出do音,而且也可吹出sol,及再高的mi,bsi,re……一根管子只能吹出一个音呀,为何能吹出这么多音呢?这就是因着泛音的原理使然。 好,和弦的产生是5度当中加上一个3度音垒成的,其泛音最先是8度,而后是5度,再后是3度,先是大3度,后是小3度,再后是大2度……。 若有人问:为何和弦不是4度、4度垒成的?或2度、2度垒成的?为何是3度、3度垒成的?你已经知道了,和弦的建立是依照泛音的原理,泛音是大自然物体振动的律,这律是创造宇宙万物的上帝的安排。人的学问是遵循着这个大自然的律,顺从大自然的启示。一个(三)和弦,为何重复根音最好呢?其次是5音呢?这是由于泛音的律,首先是8度的泛音,而后是5度的泛音。 一个三和弦是5度当中加上一个3度音。那下一个和弦呢?为何是属7和弦呢?是由于下一个泛音是小3度的bsi,在C调中就是G7了。
唯物论对上帝嗤之以鼻,是出于无知的自大,谦和的学者,对于学理有深思研究的人,该是追求认识上帝——万物万事的根源。况且上帝设立耶稣基督来到世界成为拯救,这是多大的作为、多大的爱!人该谦卑寻求接受救恩。 二、和弦的建立与分类 三和弦:是以音阶为基础,在其上以5度中间加上一个3度音垒成的。
一个大音阶中有七个音,以这七个音为基础建立了七个(三)和弦。 1,大三和弦:major(Major Triad Chord):大3度垒小3度的完全5度。
由于它们的根音是C,F,G,而它上方的3音、5音都是由它而生,故这三个和弦就命名它们叫C(三)和弦、F(三)和弦、G(三)和弦。 这种大3度垒小3度的(三)和弦,由于大3度在下,我们称它为大3和弦(major)(音:梅哲尔),它的音响明亮、快乐,与大音阶的性质相同。 由于它们的根音又分别是主音、属音、下属音,是音阶中要紧的音,我们就分别称它们为主和弦、属和弦、下属和弦,故我们也称它们为正三和弦。
因它们的根音而命名为D、E、A。 由于它们的构造是小3度垒大3度,小3度在下,而称它们为小3和弦,minor(音:麦勒儿)(Minor Triad Chord)。 major(是大调,是大3和弦的简称) minor(是小调,是小3和弦的简称) 由于这两个英文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m”,因此大3和弦就不加“m”,如:C,F,G(都是大3和弦,是C,F,G的大3和弦),而在和弦旁加“m”的就是小3和弦,如:Dm、Em、Am(minor音:麦勒儿,或有人将其简化将其念为Dm(D麦)、Em(E麦)、Am(A麦)。 这三个小3和弦(minor)的音响幽暗,偏向于悲哀的感觉,我们也称它们为副三和弦。 大调多用正(大)三和弦(C,F,G),次要的使用为副(小)三和弦(Dm,Em,Am)。在传统的诗歌中与纯古典(古典乐派)几乎是完全使用三个大(正)三和弦,但时至今日,副(小)三和弦就越用越多了,它正增加了和声的色彩。 3,减三和弦:diminished(Diminished Triad Chord):缩写为“dim.”,它自成一种,是小3度垒小3度的减5度。它被称为减三和弦,在正统的和声学中认定它不协和(减5度嘛!),因此少用。它的音响不稳定,动感十足,倾向于主和弦。
C Dm Em F G Am Bdim (Bo) 好!一个调(C大调)中的七个音名和弦已然确定了。 接下来我们谈这七个和弦的另一个名称——级数和弦
这是依各音在音阶中是第几个音而命名的,do为第一音,就称为I,re是第二音,就称为II;mi是第三音,就称为III……。 这个I,II,III,IV,V,VI,VII是罗马数字(罗马数字即意大利文的数字:I—1,II—2,III—3,V—5,IV—4(是5减1),VI—6(是5加1),VII—7(是5加2),数字加上横线的为大写:I,II,III,IV,V,VI,VII,不加横线的为小写:I,II,III,IV,V,VI,VII。 在正规的和声学中——大学的音乐科系所授的和声学中,均用这种级数和弦。 但在中国院校的音乐系,其和声学不论大3和弦或小3和弦,均写为:I,II,III,IV,V,VI,VII。 宋大叔认为和弦级数如此写并不合宜——应该大3和弦大写,小3和弦小写,减3和弦不但小写,还要加“。” 。 I II III IV V VI VIIo 再学下去,你才能晓得分别用不同的大、小写的原因。目前,你要建立大写的大三和弦——I,IV,V的音响,与小写的小三和弦——II,III,VI的音响,及减三和弦的——VIIo 的音响。 和弦的第三个名称就是音级名称,请把音级名称记牢,特别是主、属、下属三个和弦。 三、加入属7和弦 尽管是介绍三和弦,但其中有一个七和弦——属7和弦,要将其加入一并介绍:
属7和弦是在属和弦5音的上方,再加一个小3度,使之与根音G,成为小7度,这个小7度的音,是sol,mi泛音之后的较远的泛音。是七和弦,这个和弦非常有活力,是导入主和弦的最好材料。 它是归属于属和弦的系统,可与属和弦一并使用。它也包含了导和弦VIIo(Bdim),尽可将导和弦视为是属7和弦的一部分。
好!我们现有的和弦,与其三种名称:
四、 C大调正三和弦的弹奏 所谓的正三和弦就是三个大3和弦——在C大调中就是C,F,G(I,IV,V)——主,属,下属(包括属7)三个和弦。 在古典乐派,甚至在浪漫派之始,与传统的诗歌中,几乎都是使用这三个和弦。 我们先来弹这三个和弦。在弹以先,先给手指编个号:
先弹左手,先用左手单独练习:
用第5,3,1指弹do,mi,sol(C,I) 用第5,2,1指弹do,fa,la(F,IV) 用第5,3,1指弹si,re,sol(G,V)
不但是你问这个问题,甚至有教“配音”的老师,也都是这么教的。其实,在和声学上,这是平行5度,被看为是犯规的(请容不在此再深入讨论)。因此,我们不要这样弹,请跟宋大叔所授的弹,所授的练习。
五、和弦的转位 根音在低音叫本位,(也叫原位)三音在低音叫第一转位,五音在低音叫第二转位。
因此,我们所弹的:F(IV)弹do,fa,la实在是F的第二转位; G(V)弹si,re,sol实在是G的第一转位。 但既使如此,我们宁弹其转位,也不连续弹三个本位,而造成平行5度。那么,对这个转位的问题,我们要怎么处理呢?请容在以后的篇幅中述及。 目前,要紧的是请依宋大叔所授的,以左手将这三个和弦弹熟。
|
|
来自: 渴慕shen > 《第三单元和弦及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