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句律诗的起承转合(转帖)

 应池斋 2016-02-16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绝句和词是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 只要我们抓住古诗起承转合的章法特点,从诗句之间的联系上去理解诗意,关节处往往会迎刃而解,正所谓起承转合皆关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诗词的章法归结为即一首诗的起句,即
起事,自然描述,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是承接起句,是句的延续、延伸,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句自然衔接,不可松泛。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转笔是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它是诗的精华,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绝句的起承转合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则一句承担一项功能,例如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起)名成八阵图。(承)
guo,tu,zhuan,wu
江流石不转,(转)遗失吞吴。(合)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起)夜泊秦淮近酒家。(承)
天,地,人,sha,jia,hen,hua
商女不知亡国恨,(转)隔江犹后庭花。(合)

 以上的感觉是先远景(起),再近景(承),再是事情(转),合里再有一个动词(合,就是感情入物入景)。有一点电影里拉镜头的感觉。很合人的视觉感觉。先整体,再细节,然后是人与事,交融。动词很重要,一下就把静景变活了。

 其他类型:

(一) 并列式:句句并列,内容不分高下。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tian,景,由近渐远。二______二。数对数,名对名,动对动。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东吴万里船。chuan,景,近景。一________一。对联式。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xiang,景,由远至近。二____
泥融飞燕子,沙暖鸳鸯。yang,景,由近及远。二____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xing,有人入景 zuo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sheng         yu

一句一个画面。这种写法一般见于整首绝句和五七律的局部

(二)承接式: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连贯动作。由景生出动作,先举后望。shuang。二____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xiang,____

(句句顺承)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由景生情,比拟呼应。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隔句承接:三承一,四承二)

(三)转折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行程)
两岸猿声
不住,轻舟已万重山。(船速)对比

  (内容的转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欢愉)
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粱州。(惆怅)

(情感的转折)
(四)因果式: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因)春日凝妆上翠楼。(果)
人,事,景,情,顺叙
忽见陌头杨柳色,(因)悔教夫婿觅封侯。(果)

(前因后果)

 登山    李陟
终日昏昏睡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人,事,情,顺叙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多重因果)

金昌绪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事,起因,倒叙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因)

(前果后因)

章法的划分是相对的。有的作品,分析者站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归属,另外,有的作品并非单纯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从而表现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例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一句与第二句是并列关系;第三句和第四句则是因果关系了。有的作品,总体看是按起承转合安排的,细类又杂以并列、因果、承接等,这里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总之,如何布局谋篇,要看如何更有利于题材的组织和主题的表达,变化之妙,存乎于心,分析人家的作品和自己创作,都切忌拘泥。

再附一例

·李绅《悯农》(之一)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第一句是起,起事--春天种上一粒种子,交代了时间(也暗含地点)、事件。

第二句是承,承续首句写出:(在春天辛勤播下少数的种子),到秋天能收获很多很多像种子一样的粮食。一二两句的关系是顺承的,其顺序不能颠倒,其思想内容还是较为具体的话,那么,第三句就不再是一味地顺承下去,或具体实在地写来了。

第三句,作者的笔触开始转移,由眼前的一粒粟、万颗子,一垄田、一畦地的春耕秋收的,联想到整个天下春耕秋收的,使诗意由此及彼、推而广之,转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四海无闲田是说:全天下的田地都耕种了,也都取得了种一粒粟万颗子好收成。

第四句是合,就是把前三句的诗意合成、概括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感悟点上,进而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民以食为天。前三句诗,春种也好,秋收也好,不使有闲田也好,夜以继日、辛辛苦苦的耕作,全是为了盘中餐这个的问题。然而,最终结果怎样呢?--农夫犹饿死。作者卒章显其志,和盘托出了诗的悯农主题。

  全诗共四句,起承转合,自然顺畅,清晰有序。一首小诗,起承转合,不仅表现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同情,更揭露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

 

 

 

 

         律诗的起承转合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之口论诗,对香菱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起、承、转、合,即起始、承接、转折、收合。这是律诗最常见的章法。

律诗起笔宜开不宜合,或单刀直入、或启人思考、或引人注目,变化多端,以自然为佳;承接或正起反接,或正接反起,以顺畅为妙,承后之转折,或一转,或两转,或三转,或四转……迂回曲折,愈转愈厅,才是上乘;合即结尾,或明揭题旨,或耐人寻味,或启人遐想,以有力取胜。

  我国古律诗常运用起、承转、合。律诗首联也叫起联颔联承笔衔接。承笔是承接开头、或写景、或抒情、语气和缓,与上联自然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只概括大概,承笔应点明题意,以开启下文转笔一联。我国元人杨戬《诗法家数》说: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起笔呼应,上承颔联,转折突起,陡生波澜,有起有伏,力免平铺直叙。杨戬《诗法家数》又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总的要求是转笔要能与前后相呼,活泼而不板滞为佳。

例如: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起,写环境)远景,cheng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承,写该环境出现的事件)当下,zheng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转,写情怀),qing

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合,瞻前顾后)情入当前景,ming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地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近景,yi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 xin
出师未捷身先死,使英雄满襟。(合)      jin

  起、承、转、合在五律和七律中一般一联承担一项功能,但也有例外。比如

  过杨村  杨万里

石桥两岸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起)远,全貌,chuan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承)近,细节,chuan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水际天。(再承)近,细节,tian
政尔清和还在道,(转)为谁辛苦不归田。(合)     tian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为了使环境更加丰满迷人,用以突出重点。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破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颔联写安史之乱后春城败象,颈联运用进一层转,实仍写安史之乱严重后果尾联结以衰老,通体呼应,和谐一致。转笔推开一步,如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句,胸襟开阔,遂成千古名句。尾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文气舒荡,活泼自然,转笔呼应,跌宕有致、珠联璧合。反转是从反面着笔,前后对比,产生反差,造成奇趣。如王安石的《示长字君》。尾联即合,方法多样,不不一一列举。

  

                绝句律诗的起承转合(转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