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纠结和矛盾

 昵称30501711 2016-02-16

我的纠结和矛盾 




初春的下午,只有室内阳光的温暖才能让我体会到冬日的远去。窗台上的吊兰也抽了新芽,密密的小花苞爬满了枝头,努力地想要在最美的时光绽放自己,不娇艳,雅致。一如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娓娓而来,平淡柔软,却让人记在心里。



也许是同为母亲,读了《孩子 你慢慢来》,感触颇多。


“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


如同作者一样,我也爱我的孩子,总是觉得,一个女人,只有当有了孩子,生命才是一种圆满。我总是能清晰记得儿子蹒跚时傻愣傻愣的小模样,总是能记得儿子第一次尝试自己“洗衣服”让我抓狂的场景(当然他选的地方不太对,是在抽水马桶里),总是能记得第一次埋留置管时,他被护士按在床上,双眼满含眼水看着我,嘴里不停叫“妈妈,妈妈……”那让我心酸的一幕。


孩子成长的点滴,都尤如烙印,深深印在母亲的心里,而我的内心也因此而丰盈。当然,生活不可能都是甜蜜的,当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名叫“孩子”的小生物后,自己的生活时间、空间都会受到压缩——不能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能随心所欲地睡懒觉,不能和朋友欢腾到天明,不能……总之,生活被这个小生物给打乱了,然而,他只需轻轻一句“妈妈……”那么,一切抱怨都化在这吴侬软语里了。




然而,随着儿子的长大,我却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矛盾体。我自小所受的教育(包括来自家庭、学校),告诉我,学习、做人都应该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而进入社会后,所见所闻,却让我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是自由的。


有时,真的会很迷惘,我究竟该让儿子顺应这残酷的学习竞争,还是让他有个快乐、自由的学习生活环境?我知道,选择了前者,孩子的生活必定会缺少很多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快乐与自由。而选择了后者,他的将来又会变得怎样?我想让他成为一个学识丰富的人,但也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一切的纠葛,都来源于我复杂的内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小天使,他们有自己的世界观,而这个世界观却往往和我们的不同,孩子有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原本他们是可以创造出许多新奇的事物,而我们所谓的“不能、不可以、太危险……”是否也在无形中摧毁了他们的创造力?


此时,我想到前几日,先生与我分享的一篇文章,文章中讲述了1975年出生在澳洲的陶哲轩先生,其IQ达到230,是目前人类有记载以来的最高分,他在幼稚园时老师就发现了他对数字的天赋,7岁时陶先生就出了人生第一本书。


当然,陶先生的求学之路也不是平坦的,3岁入学的他,在几个星期以后,由于过早入学,无法与比他大的小朋友相处而退学了。这时,他的父母才认识到,必须要让儿子在快乐中学习。看到此时,我总会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如陶先生父母般坦然吗?快乐真的比学习重要?



陶先生父亲有一段话,很入我心:“打基础阶段,知识面越广博,对攀登金字塔尖就越有益处。如果你像建一个柱子一样一心只想往上,到了高处就会摇晃,然后坍塌。”


对孩子是拨苗助长,还是允许孩子慢慢来?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矛或者盾,该如何选择?又或者,在选择的道路上,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


一路风景,一路学习,一路陪着孩子,一起长大……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阅读分享,走入内心。

听自己的心声,看世界的宽广。

不用去挽留时光,留住本真,就好。


午后读书会




午后读书hzwhds


1、如果您觉得您的好朋友或许喜欢这篇文章,请轻轻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TA看到。

2、我们的公众号“hzwhds”,不定期分享图书、好文、阅读心得体会、各类主题沙龙。


我们的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