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六期学员溜溜 作者原本是剑桥大学现代语言学专业的,工作也是与针灸风马牛不相关的翻译,却在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后,爱上了针灸,中医和中国文化,1995年居然在伦敦开了一家五行针灸学校。
在意识到自己已经生活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之前,我的身体遇到任何病恙都是全部交付于西医的。从小就是一感冒就咳嗽,一咳嗽就喘,打了无以数计的青霉素,印象深刻的记忆是无数次注射过的肌肉,都硬的扎不进去针了。自然身体是极寒的,长年手脚冰凉,小腹冰凉,每月都要例行感冒,偶而失眠,经常便秘等等。但是每年都体检,年年指标都健康。所以,我也竭尽所能地在使用着这个“健康”的身体。
后来,有了孩子,父母年纪也大了。开始关注健康,逐渐发现过去把自己完全交付给的那个医疗体系,好像不怎么靠谱, 自己也并不怎么健康(其实已经严重亚健康了)。所以转投中医,期间遇到过疗效神速的“神医”,也曾让自己激动莫名,觉得家人的健康终于有了依靠,但最后发现这种遇见也纯粹是低概率事件。
这时候,市面上有关中医养生的书多了起来,关于中医的电视节目也陆续上演,网上各种中医网站也突突地冒出来好多。我一头便扎了进去,求医不如求己!靠自己总行了吧。把自己当小白鼠,一招一式,一方一药都自己亲自体验,效果好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惊喜真是难以言述。
时间久了,又心生迷茫。感觉自己像闯进了一座秘密花园,花园很深,奇花异草很多,但我却没有一张导游图,不知道花园有多大,里面到底有多少好东西,也不知道里面是否有险境,更不知道如何规避。以我理工科的知识背景,学一样东西,当然需要了解其整体架构,组成要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
在深圳书城听范老师的讲座前,在正安聚友会平台上看到过介绍,说范老师在英国行医并潜修十年,兼具东北味和英伦风,人称范爷。那天下班,直接赶到书城听讲座,当看到范老师的第一页PPT后,内心就有一个声音出来:“就是他了”!然后就报名了《中医心法与健康管理》,是为六律班。
课程从河图、洛书开篇,随后阴阳五行、二十八星宿、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纳音飞星、五运六气陆续展开,融合术数、命理,再辅以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苹果APP软件等),一幅宏阔的宇宙图景便在眼前徐徐展开。
屏幕上经常投放出的是宇宙星空的画面,如果一个陌生人冲进课堂的话,一定以为我们在上天文课。当然,我们不是天文课,因为人始终被定位在其中。子午流注、十二经络、全息诊断、八脉交汇穴、辅行诀等始终将人与上述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范爷说,我们老祖宗至少是站在北极星上看世界的,所以是在更高的维度上构建起来的这套体系。所谓高维就是低维度的压缩,低维是高维度的展开。
比如,蚂蚁生活在二维空间,我们人生活在三维空间,在三维空间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在二维空间就变得非常复杂。听了范老师的课后,我曾经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去观察一个蚂蚁如何爬上一颗小树,如图:从A到B,蚂蚁走的是红色曲线! 恰似我闯入中医秘密花园的感觉,要清晰地看清一个事物,必须跳到这个事物之上,也就是至少高一个维度。
老祖宗已经站在更高的维度将这些内容高度抽象、归纳与概括出来,并且用有限的数字(1-9)、符号和文字(阴阳爻、五行、天干、地支、60甲子等)给表达出来了。但历史走到现在,我们这些现代人缺少那个年代的人所普遍拥有的知识背景,而目前这些内容也以星星点点的状态散落在各个书本里或者各种培训课程里,我们就像那只蚂蚁一样,不知道走到目的地的路径在哪里。
上完这个课后,我发现道德经甚至是佛经等原来看不懂的书,现在居然能看懂了。比如,道德经上有言,“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原来认为现代资讯这么发达,当然可以做到,但在骑牛出行的老子时代,怎么可能?现在知道,通过五运六气可以算出明年、后年、甚至后面任一年的气候,当年什么季节会容易生什么病,什么人容易生病,且一点都不觉得玄,而是非常科学!因为天上那些个星球,转来转去,基本上几年就来个循环,60年一个大循环,5年(60个月)一个小循环等等,而气候与这些星体的转动密切相关,人的身体又受气候的影响。所以几十年后的流行病也可以预测,绝非戏言。所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又有何难!
一向自认为从容淡定的我,一谈起来范老师的课来,也总是眉飞色舞的,便引得三个姐妹来上了八期中医心法课。她们自然比不上我沉得住气,六期的课都结束这么久了,才在美女班主任的要求下写下本文。她们上了一节课后,就直接在朋友圈兴奋地写到“颜值这么高的老师光看也是醉了,何况还博文广记,引经据典,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最潮最有‘范’儿”,“跟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老师遨游星际宇宙,沉醉!陶醉!”。我心里说,激动的太早了,精彩将陆续展开…… 跟着范英志老师踏上全方位的古中医学习之路,理法方药针灸,从气机到各种辩证体系,从五运六气到八字体质……让你全面认识中医不不偏不倚!深圳平日班仅剩3个名额,今年最后两期周末班,深圳北京相继开课,都不要错过啦! |
|
来自: zhangshengli86 > 《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