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十五期资料,你跟上了吗?

 湛璿 2016-02-17

天医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学子的学术阵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1)

【提要】
论胃虚痰阻痞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伤寒,汗不得法,或经误吐、误下,表证虽然解除,但脾胃之气损伤,以致运化失常,痰浊内生。
主症和病机:心下痞硬:是痰浊阻滞中焦,脾胃气机壅滞的表现。

噫气不除:一是指噫气频作,久不缓解;二是指虽噫气频频,但心下痞硬之证不能缓解。提示此证不仅仅是中焦的斡旋失司,气机壅滞,而且已经有有形的痰浊邪气阻滞,只凭暖气是不能缓解有形痰阻所导致的心下痞硬的。

【治法】

和胃降逆,化痰消痞。
【方剂】
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彭子益注】
论痞证。

中伤胃逆,故痞硬气噫。

若下利等病已愈,只是心下痞硬,噎气不除。此仅中虚胃逆。参枣炙草补中虚,旋覆花半夏赭石生姜降胃逆也。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提要】
论上热下寒腹痛欲呕吐的证治。
【讲解】
因心下痞证有上热下寒的特征,故将此条附痞证之后,以资鉴别。
主症和病机:腹中疼痛:是由寒邪在下,寒气犯脾,寒凝气滞所致。

欲呕吐:为邪热居于胸膈、胃脘,影响胃之和降。

热与寒分居上下,阴阳寒热上下不相交通。严格地说,腹中痛属脾寒,欲呕吐属胃热。因此原文中的“胸中有热”,当是指胃热;“胃中有邪气”,当是指脾寒。
鉴别:本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同属寒热错杂之证,但三泻心汤证是中气不足,复受邪扰,斡旋失司,中焦枢机不利,气机痞结心下,继而导致上热下寒,升降紊乱,故以心下痞为主症;本证是寒热上下阻隔,寒自为寒,热自为热,故以欲呕吐,腹中痛为主症,并无心下痞。
【治法】
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方剂】
黄连汤: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彭子益注】

论太阴脾脏湿郁木气,木郁生热证。

中下湿寒,中上湿热。

腹中痛,欲呕吐。欲呕吐为胸中有热,腹中痛为胃中有寒。上热中寒,中气之虚。黄连清热,干姜温寒,参枣炙草补中气,半夏降胃阴以收热,桂枝达肝阳以散寒,寒热不调,故名邪气。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提要】
阳明病提纲。
【讲解】
“胃家”泛指胃肠而言。 “胃家”包括了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以及手太阳小肠在内,泛指胃肠系统。

“实”,是指病证的性质,邪气盛实。阳明病无形邪热内炽,胃热漫的阳明热证,为邪气盛,属“实”;阳明病有形燥热内结,腑气不畅的阳明实证,为邪气盛,也属“实”。

本条明确了阳明病的病位在胃肠系统,突出了阳明病的病机重点在于“实”,这就是阳明病的主要证候,故作为阳明病的辨证提纲。
【彭子益注】

论阳明胃腑病之提纲。

一部伤寒论,惟阳明胃腑有可下实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