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骶管解剖及注射疗法

 晋州jinzhou 2016-02-17

 1.适应证腰骶神经病变引起的骶尾部疼痛,L↓5、S↓1髓核突出症,L↓5、S↓1椎管狭窄症,下肢血管神经紊乱症,性功能紊乱症等。

2.实用解剖:






硬脊膜囊终止于S↓1下1/4,因此,S↓1以下的椎管又称为骶管。由于上述解剖特点,故进行骶管穿刺用药时,只要注意穿刺成功后,穿刺针沿着骶管纵轴不要穿入过深就不会有穿入蛛网膜下腔而流出脑脊液之忧。所以,操作较硬脊膜外穿刺简便,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有利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S↓1椎下1/4处,相当于髂后上棘连线水平,做骶管注射时,不应超过此一平面,否则仍有穿破硬脊膜的可能。但是,事实上只有45%病人与此符合,其余人则是不同程度的高于或低于这一水平。骶管穿刺时要注意这些解剖变化。

骶管注射大多是从骶裂孔进针而进入骶管的。骶裂孔事实上是S↓5椎体未融合而形成的孔道,它与左右髂后上棘成为一等边三角形。用手触及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向上触摸,当触及一“U”形凹陷即为骶裂孔,其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出物即骶角,距尾骨顶端约10mm(图4-23)。

3.具体操作

(1)穿刺部位:病人俯卧位,下腹部置枕,使头部及腿部放低并使骶部突出,便于用上法寻找骶裂孔,用甲紫或美蓝涂一标记,并用碘酒固定。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洞巾,在无菌操作下,局麻后用7号腰穿针于凹陷处,与皮肤呈70°~80°穿刺进针(图4-24)。骶管穿刺所经各层与胸、腰硬脊膜外穿刺完全不同,直接覆盖于骶裂孔的韧带,只是一层坚强薄膜(cathelein膜)。此薄膜有时钙化。穿刺针穿过皮肤及皮下组织后便抵触此膜。此时所遇阻力较大,一旦刺破,减压甚为明显,因此有明显的落空感。为进一步判定是否确在骶管,可注入5~10ml空气,体验有无阻力,同时在注空气时一手轻压骶部皮肤,以感觉有无皮下空气窜动。此后,穿刺针与皮肤呈20°,水平进针2~3cm,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且注液无阻力后,即可注混合药液。

(2)注药:硬脊膜外腔容积约100ml,其中骶腔占25~30ml,因此必须用超过30ml的治疗液才能达到L↓5、S↓1间隙,起到治疗作用。可仍用硬脊外腔注射疗法的配伍用药进行推注,唯0.25%利多卡因的剂量增大至30~40ml。大多数病人在治疗后即可感腰部和下肢轻松,症状减轻。所有病人治疗后均无须再卧床休息观察。治疗后病人自己步行回家或返回病房。

另外,可在骶管内滴注给药,药液随着滴注而在硬膜外腔中不断的弥散、吸收,可以避免硬脊膜腔压力骤增而引起颈项头痛和腰骶部酸胀感。一般滴注速度为20~50滴/min。滴速快会引起硬膜外腔压力升高,可致颈项头痛。用以滴注的治疗液配伍,众家不一。一般为生理盐水100ml,利多卡因40~100mg,地塞米松10mg(或确炎舒松A25mg),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150~100mg,5%碳酸氢钠(NaHCO↓3)10ml,有的还在滴注药内加入利美达松40mg和东莨菪碱0.3mg;后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禁用。

(3)其他方法:骶管注射也可采用侧卧位穿刺法,此时要使病人患侧在下并尽量向后弯曲腰背部,以利于穿刺。有人把骶管注药分为单次冲击法与连续冲击法两种。单次按1.2~1.5ml/kg体重生理盐水加入上药物分次注入骶管,每次10ml左右,以病人主诉有腰骶部发胀暂停给药,发胀消失后再给药,给药总时间为15~20min。连续冲击法时,上述药加入250ml生理盐水后骶管滴注给药,滴注速度为20~50滴/min。总时间约为90min。输入速度可根据病人耐受程度调整滴数。每周1次,3~5次为1个疗程。

(4)注意事项:从骶裂孔穿刺,虽然距上侧硬膜囊终端尚有5~6cm距离,一般不会损及硬膜囊,但由于硬膜囊终端位置常因人而异,加之操作疏忽,故刺破硬膜误入蛛网膜下腔的情况仍不少见,应引起警惕!一旦刺入蛛网膜下腔,剂量已超过蛛网膜下腔用药量的4~10倍,会引起高位感觉麻痹及下肢运动功能的丧失,严重者呼吸功能也会受到抑制,要注意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个别人还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上述情况一般持续1~4h,随着药物的分解、代谢,呼吸功能障碍、感觉麻痹、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等会相继恢复正常。因此,要注意在这段时间内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调整好血压变化,病人多不会产生任何后遗症或并发症。

硬脊膜外腔内有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填充其间,限制药液在硬脊膜外的分布,使药液能较集中地聚集在病变节段而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由于位于腰部的硬膜外脂肪、结缔组织较致密,对由骶管向上扩散的药液以很大的阻力,即使显著地增大用药量,结果药液往往经L↓5、S↓1椎间孔或穿刺孔流出而不能继续向上扩散。所以,利用骶管注射治疗L5↓、S↓1水平以上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远不及病变节段的腰硬脊膜外腔注射。

近4年来对3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骶裂孔置管注射胶原酶治疗,1年后随访观察,有效率达95%,优良率达84.4%。该方法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疗程短,疗效明确等优势,只要严格选择适应症,掌握正确注射方法,该法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阳痿早泄、性功能低下:

1 用于精神性阳痿,方药:

(1)硝酸士的宁2mg、当归2ml、维生素B12 500vg 生理盐水加至10 ml ;

(2)加兰他敏12mg,罂粟硷30 mg 、生理盐水加至10 ml。

2用于脑病、体弱、肾虚性阳痿,

方药:

2%利多卡因5ml、 维生素B1 50mg, 维生素B6 50mg, 维生素B12500vg、A.T.P40mg,CoA100u,细胞色素丙15mg(皮试后),地塞米松 5mg,生理盐水加至20ml。

3 作用机理: 精神性阳痿属于非器质

性病理。方药应用士的宁,对脊髓有选择性兴奋作用,临床常用量应限制在2mg/日;加兰他敏可改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症状;加用罂粟硷作骶管注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外生殖器血液系统,迫使阴茎海绵体动脉窒扩张,潴血而使阴茎有效地勃起。临床治疗时要求,在骶管注射后给于外生殖器按摩和性刺激,20分钟后即可进行性生活。第(3)方药主要用于年老体弱、脾肾阳虚,或患有大脑、小脑疾病,但无脊神经和性器官疾病的患者,经以上方药治疗5次以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必要时还可给于性欲增强剂和性刺激诱导。

治疗妇女急、慢性盆腔炎

1用于急性盆腔炎治疗,有必要在全身性治疗基础上加用骶管疗法。

方药:2%利多卡因10ml,0.375%布比卡因5ml,庆大霉素8万U,曲安奈德20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加至20ml。

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

方药: 2%利多卡因5ml、0.5 %布比卡因3ml、曲阿安奈德20mg、苯海拉明20mg、维生素B650mg、维生素B121mg、654-2 10mg、生理盐水加至20ml。 

2 用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盆腔积液

方药:2%利多卡因10ml 康尼克通40mg, 玻璃质酸酶1500U, 维生素B6 100 mg 、维生素B121mg,生理盐水加至20ml,20天注射1次,3 次为一疗程

10、治疗遗尿症

1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不能自主排尿,排除气质 性病因者。

方药:利多卡因3 mg/kg、曲安耐德0.6mg/kg、新斯的明0.01mg/kg、维生素B1100mg、生理盐水加至3~15ml。

2 用于中老年痴呆症,脑血管疾病障碍性遗尿症。

方药 :(1) 硝酸士的宁2mg ,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1mg,生理盐水加至15ml。

(2) 纳洛酮0.2-0.4mg,胞二磷胆硷125-250mg,罂粟硷15-30mg ,生理盐水加至15 ml,

骶管疗法治疗遗尿症同时,对于儿童性遗尿症应结合精神疗法,成年人脑血管障碍性遗尿症应结合其他脑血管病治疗和细胞再复活疗法治疗。临床治疗时请注意,不宜随意加用局麻药,但可先用1%利多卡因5ml做骶管穿刺成功试验,以防误入蛛网膜下腔,10分钟后再注入治疗性药物。

治疗尿道综合症

主要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尿痛、下腹部胀满,但多次尿培养均阴性,可能为盆腔底部尿道括约肌痉挛,甚至水肿,协同失调所至,本症多见于成年人,男女均可发生,目前有人将男性病人称为神经性尿频症,女性病人称为假性前列腺疾病。治疗方药:

2%利多卡因5ml,0.75%不比卡因3ml,地塞米松5mg,当归2ml,654-210mg,生理盐水加至15ml,每日或隔日注射1次,3~5次为一疗程,临床可加用消炎痛25~50mg,一日三次口服,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 治疗大小便失禁、尿道、肛门括约肌障碍

方药:纳洛酮0.4mg,罂粟硷30mg,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加至15ml。骶管内注射,5天一次,同时可配合纳洛酮0.4~0.8mg,选用申脉、膀胱俞、委阳、足三里、长强等穴位封闭,治疗次数视病清而定。

2 治疗痛经

来月经前1~2天预防性治疗:2%利多卡因5ml,0.5%布比卡因3ml,杜冷丁20~30mg,生理盐水加至15ml。

在月经期应用:2%利多卡因5ml,新斯的明0.5mg,川芎嗪40~80mg,生理盐水加至15ml。

3无痛性分娩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第二产程,当产妇有了规律宫缩痛,不自主排尿排便时,立即肌注阿托品0.5mg,再做肛内指检,当宫口开至6~7cm(初产妇)或3~4cm(经产妇)时,即经骶裂孔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10~30ml。

治疗腰骶部、会阴部、肛门部皮肤病,瘙痒症,局限性牛皮癣,湿疹、疥疮等 

方药:

1 复方镇痛液20ml。

2 活动期加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654-2、玻璃脂酸酶等,5天一次,5次一疗程。

静止期应用康尼克通、胎盘、脉络宁等。20天注射一次, 1~3次为一疗程。

骶疗 方便操作但是对于基层医生来说,因为没有老师带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很容易出现问题! 骶疗是麻醉科要做的事情。

虽然都说疗效不错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疗效好象也不是那么好,而且因为药物要进入硬脊膜外腔,这些药物的安全性有待考证(【曲安奈德的说明书明确规定不可椎管和鞘内给药】)

【骶管冲击疗法】

大剂量液体滴入疗法。也叫骶管冲击疗法,国外称为“液体刀”疗法。本疗法发展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源与骶管注射,日本著名医生师内材良等在一九四三年发表了用骶管注射药物治疗夜尿症、尿道炎、膀胱炎和慢性腰腿疼病等的介绍,从而开辟了骶管疗法治疗诸多疾病的新途径。

原我部科研人员攻关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对骶管应用新途径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疗法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同时应用于临床,通过近三十年对几十万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本配方对治疗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脊椎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肯定。也是到目前为止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最佳保守疗法,这早已得到全世界医学界的认可,临床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脊椎疾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它是利用骶管解剖特征,注入大剂量液体和特殊药物,向头部扩散其压力,具有水冲击、液体剥离、悬浮复位等诸多功能,结合药物的作用迫使突出的椎间盘重新复位。本组药物还具有消炎、消肿、止痛、营养神经、修复组织创伤等功效。

因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坏死而渗出的致痛物质是刺激神经根诱发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从离皮肤最近的骶管注药,药物比较容易达到病变区,再用可以减少髓核环死渗出的药物,可达到消除神经根炎症水肿的作用从而很快缓解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另外,骶疗也是帮助诊断椎管内病变的方法之一。

从硬膜外造影显示,只有冲击注药才能有效使药物到达腰椎椎管的病变部位。

作用机理:

1、冲击原理:即经硬膜外输入一定剂量的药液直接对神经根进行冲击,解除神经压迫,祛除疼痛。

2、悬浮复位原理:即输入体内的药液在椎管内形成压力。使粘连受压的神经纤维进行分离,(液体刀)使突出的椎间盘浸润悬浮,从而回复原位和弹性。

3、营养修复原理:药液内含有多种营养神经细胞的成分,可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恢复神经及神经末梢的传导功能。

适应症:

颈、腰椎间盘突出、脱出,椎管狭窄,骨质憎生,坐骨神经痛,老年性脊椎退行性改变等各种急、慢性腰腿疼疾患。

优越性:

该疗法15-25天治疗一次,因药液在骶管中吸收速度极快,是皮下吸收的10倍,所以,它比口服、肌肉、静脉给药更直接,更有效,同时绝对安全可靠,不住院、无危险、无毒副作用,是目前先进的保守治疗方法。

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及体质极度衰弱不适合本治疗。

经骶管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腰腿痛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方法,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纳应用。然而,回顾以往文献和临床实践中时常可以看到对于骶管注射的应用还是凭借经验或盲目的采取应对措施,对所用药物配伍、浓度、剂量及推进速度等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以致出现如血压降低、颅内压升高等并发症甚至出现死亡的病例,这些不能不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深思。下面就骶管注射治疗进行了研究和总结,供同道参改。

1.骶管注射的历史

Cathleen于1901年首先介绍了从骶管尾侧穿刺入硬膜外腔的方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上世纪40年代此方法曾广泛用于无痛分娩,以后逐渐用于外科手术麻醉。1978年国际腰椎研讨会上认为“硬膜内与硬膜外类固醇药物注射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确立了激素在骶管注射中的不可替代地位。我国自80年代以来对骶管的解剖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现代研究认为,药物通过骶管注入硬膜外腔直接作用于硬膜和神经根,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阻断化学刺激因子对神经根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在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诸多治疗方法中,骶管注射疗法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有效率在55%-80%。

2. 骶管注射药物的配伍及作用机制

骶管注射在临床上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其用药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同地区在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注射速度及适应证等方面差异颇大。回顾以往文献,药物大体可分为皮质激素类、局部麻醉药类、B族维生素及其他如透明质酸、碳酸氢钠、ATP、丹参针、麝香针等类,名目繁多,莫衷一是。中药如丹参针、麝香针的应用,并没有客观的理论依据,是否有确切的疗效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也是今后研究需加强的地方。

2.1激素的应用

目前临床上仍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激素在骶管内的确切作用机制,多数还是认为是激素的消炎镇痛作用。而Cackler则通过研究认为醋酸强的松龙对椎管内的炎症毫无作用,长期应用还会产生严重并发症。且有研究已证实大量应用激素会在椎管内形成高渗透压,对神经根造成化学性刺激和脱水变性甚至不可逆损伤。对于激素的用量,目前多主张中短效激素如地塞米松为10mg-15mg,醋酸氢化可的松为25mg-50mg,甲泼尼龙为40mg-80mg,强地松龙25mg-50mg,可一周一次;长效类如曲安缩松(确炎舒松-A)为20mg-40mg,曲安西龙为20mg-40mg,2周~3周一次为宜。

激素的选择、用量和给药次数与骶注疗效、疗效持续时间及副反应有着直接关系。糖尿病、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重度骨质疏松等患者应忌用;对1次治疗毫无疗效的患者不给再次注射;连续注射不超过4次,长效激素不超过2次。况且激素局部注射后能降低局部的免疫力,因此细菌易从局部或远处病灶经血到达骶部引起感染。所以作骶管封闭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掌握用药剂量、间隔时间。

2.2局麻药的选择

麻醉药的毒性反应是骶管注射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与选用的药物、浓度、剂量、患者的体质及是否误入血管等因素有关。有研究证明在皮质激素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给予高浓度或大容积布比卡因不增加治疗效果,反而增加风险和不良反应,故主张局麻药以最小有效浸润浓度为宜(布比卡因为0.125%),且最好应用低毒性局麻药。药理试验证明普鲁卡因性质稳定,毒性小,对组织无刺激,维持时间约30分钟-60分钟,且副作用较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应用前应常规做普鲁卡因皮试,过敏者可改用利多卡因。

3. 骶骨的解剖特性与进针

3.1骶骨的体表标志与穿刺

骶管穿刺成功的关键在于骶裂孔的定位,而它的定位一般又是以骶角为标志的,骶角缺如或不明显,必然引起触摸骶角定位或从尾骨尖向上定位骶裂孔的的困难。骶裂孔狭窄或方向偏歪等变异又是穿刺失败的另一原因。回顾文献,临床上可有以下几种定位方法:(1)直接触摸骶角法:骶骨背面突起较多,除骶角外可有其他异常结节存在,有时会出现定位困难;(2)间接触摸法:先摸到尾骨尖,沿后正中线向上约4.0cm~4.5cm处,旁开0.7cm~1.0cm即可触到骶角;(3)表面定位法:骶裂孔中心与两髂后上棘约呈一等腰三角形,两髂后上棘至两骶角间中点连线左为8.2cm,右为8.1cm,也可定位骶角或骶裂孔;(4)表面标志法:S2棘突中点到骶角连线中点的距离约为5.7cm~7.5cm,即可从上到下沿正中线定位。

3.2骶裂孔与进针的关系

骶裂孔的外形必然与穿刺有着直接的联系,观察表,骶裂孔的背面可呈三角形、方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变异颇大。不规则形异常骨片从骶裂孔的顶部和周边向孔深入构成穿刺的直接对抗,可导致穿刺失败。长方形和尖形裂孔顶部升高与蛛网膜更加接近,临床上穿刺应加以注意。两侧骶角不对称时可使骶裂孔的开口偏向一边,此时不易沿中线进针,否则穿刺针易偏向一侧而出现单侧麻醉,影响治疗效果。裂孔的宽度从4mm到16mm、高度从3mm到20mm不等,骶裂孔的狭窄加上前后径的狭小均可增加穿刺的难度,临床上的实际操作应加以注意。

3.3骶管及其内容物与进针的关系

硬膜外腔穿刺的一般规律是越低越安全,骶管注药是在硬膜外腔的最低端,所以是最安全的。硬膜囊一般终止于S2水平,自硬膜囊止端至骶裂孔的平均距离为4.7cm,但有少数人硬膜囊终止有变异,裂孔的前方就可能是硬膜囊。有人测量了骶角下端到硬膜囊下端的距离,男性为5.7cm~7.5cm,女性为4.5~6.4cm,这可作为穿入深度的参考值,但临床操作时所选穿刺点应满足进针的深度与骶角连线的距离成人不应超过3cm,以免伤及蛛网膜下腔。硬膜囊在骶管内几乎紧贴后壁而远离前壁,骶管前部布满了椎内静脉血管网,穿刺时的出血和惊厥与损伤静脉丛和药物注入血管内有关,因此,穿刺沿骶管前壁推进时出血较多,沿后壁时则较少,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3.4药物的剂量、推进速度与并发症

关于骶管药物的剂量、注射速度的确定,因受解剖、生理、病理、患者体质等方面诸因素的影响,迄今仍缺乏解剖学定量化研究,临床上应用主要依赖于医师的经验。骶管容积约为20ml~30ml,注药量不足,小于15ml时,往往会影响药物的渗透,达到神经阻滞的时间偏长,起不到治疗的目的;而药量超过20ml,麻醉平面偏高,常有下肢软弱无力的表现。陈梦华等报道也认为注射容量应相当,最少用量不低于17ml。

至于注射速度,有人主张大剂量冲击疗法,认为50ml以上的较大剂量药物的体积膨胀牵拉作用及快速注入的冲击力起到对突出物及神经根有物理剥离粘连及解除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或使两者移位,起到“液体刀”的作用。但是大剂量冲击疗法有使硬膜向蛛网膜下腔压迫出现颅内压升高的危险,其增高的幅度与注药量和速度有关,与药物无关。骶管容积约20ml-30 ml,并非空腔、稍多于30ml药液足以达到病变部位,且能起到一定的液压剥离作用。大剂量、快速冲击并不是大家认同的方法。研究证明注射速度并不影响药液在硬膜外间隙的扩散,缓慢或间断注药,并不使扩散减弱,盲目快速加压只会增加副反应。

4骶管注射的临床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4.1临床适应证

骶管注射的运用有其严格的临床适应症和禁忌证,并不凡是腰腿痛都可行骶管注射疗法,且骶管注射用药的剂量、配伍、浓度、注药速度因腰腿痛的类型、因人、因生理结构和耐受程度而异,操作人员往往很难一步掌握到位。对局部炎症性疾病为主的病例,机械性神经根受压因素较小,所以表现出较好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未破裂,突出早期、轻中度突出及轻度腰椎管狄窄疗效较好,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性腰腿痛及反复保守治疗无效者、腰椎粉碎性骨折致椎管狭窄、神经根严重受压者,疗效欠佳。临床中应注意,有明显手术适应证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不可盲目的应用骶管注射,以免耽误病情。

4.2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骶管注射麻醉药物治疗腰腿痛,其实质是低位硬膜外麻醉的一种,低血压是其常见的并发症[13]。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及椎间孔进行性闭塞,药物在硬膜外腔容易扩散,引起广泛的交感神经阻滞等原因,最容易发生低血压,应用麻醉药时用量宜少,推药速度宜慢。注射后病人尽量平卧30min以上,以免在阻滞状态下加重病损。椎管肿瘤、脊柱结核及化脓性感染、穿刺部位有感染灶及皮肤病者禁用此法。另外,骶管内注射的药物较多,浓度较高,药物吸收慢也是引起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故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用药规律,切忌盲目配伍。

5.小结

综上所述,骶管注射疗法在治疗腰腿痛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骶骨的解剖学观测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对骶管注射的药物浓度、剂量等临床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骶管注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根据。但是腰腿痛是一组征候群,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病理机制,病因不同,治法各异。临床上应进一步明确骶管注射疗法的合理性、激素的作用机制、药物配伍、剂量与疗效的关系、进针的深度、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核心、焦点问题。

椎管内和鞘内给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