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潮汕地区,相信不少人会立即想起潮汕商帮。华人首富李嘉诚、企鹅帝国缔造者马化腾,狱中大佬黄光裕等。然而,令不少人疑惑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潮汕大佬”为外界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却未能带动家乡的发展。 磅礴新闻记者 | 陈安庆 实习生 | 吴洁 作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汕头,可谓集合了国家政策之天时,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利,著名侨乡之人和。然而,这座城市的经济却在四个经济特区中垫底,始终交不出一张足以匹配其身份的成绩单。 从辉煌到沉沦的三十余年 在汕头风景最为美丽的海滨路上,一个广告箱上写着:1858年,恩格斯在《俄罗斯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汕头是中国唯一具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在恩格斯写下这句话的3年后,即1861年,汕头成为了对外通商口岸。到了1980年,汕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曾几何时,得改革开放之先风,享盛极一时之殊荣,汕头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西郊小公园旧城区曾经是繁华商业区的中心。”老城区的居民告诉磅礴新闻,这里的骑楼,多是潮汕先民飘洋过海,赚了大钱之后回乡兴建的,椭圆形窗户和铁网阳台栏杆,可见当年的歌舞升平,流光溢彩。 可如今的现实是,一个时代的影子,正在越来越黯淡。 行走的老城区的街道上,少数店铺,撑着薄薄篷布,卖些廉价日用品。电线错综复杂,生锈的招牌悬挂着,藤蔓和草木肆意生长,代替了原属于人的生机。 最新数据显示,在2015年前三季度广东省各地市GDP总值排名中,汕头GDP总值为1338.24亿元,排名13。深圳GDP总值12376.66亿元,珠海GDP总值1446.72亿元。 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汕头的GDP是这几个特区中垫底的。深圳GDP总量更是汕头GDP总量的9倍多。难怪每每提起特区,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深圳,甚至有人不知道汕头竟然也是经济特区了。 事实上,从1999年开始,汕头的经济就出现大滑坡,当年的增长率为4.3%;这样的增长率,无论是从这个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来看,还是从全国各地每年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来看,都显得十分的尴尬。 改革开放后,汕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汕头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区域竞争史。如果与其他特区比较,与整个广东省的发展比较,汕头的成绩并不令人满意,汕头相对落后的地位并没有改变。 而今,汕头几乎是屡改屡挫,挫得蹊跷。外界不断吹嘘着华侨试验区的噱头,然而,市政建设已无回天之力,从招台商引资、走私,到打“侨牌”,再到虚开增值税发票,几乎已经竭尽了所有的经济增长点。
信用危机推倒多米诺骨牌 一座本该高速发展的城市,为何成了一个“迷途的孩子”,昔日的繁华之城今日为何沦为一个普通城市,同样作为四大经济特区,为什么汕头会陷入发展缓慢的泥沼。 中山大学一位从事港澳珠研究的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潮汕地区官场和商界长期存在腐败、走私、假冒等不正之风,歪风不遏制将难吸引投资,也无法有效发挥“侨”的潜能,很多侨商只愿出钱建学校。 近来陷入“撤资门”的潮商大佬李嘉诚,就是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愿意捐钱给汕头大学,也不做什么投资,就能看得出问题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不管是五年失言修建两桥,还是“三长”电力违约“烂尾”,汕头历任领导实际初衷都想与华人首富李嘉诚好来好往,但却终究无法善始善终。 潮汕从不缺大佬,然而,令不少人疑惑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潮汕大佬”为外界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为什么无法带动家乡的发展,其中各种原因值得推敲。 事实上,早在2001年,汕头出口退税诈骗案爆发,败坏了汕头的声誉,给汕头经济一记致命的重击。它动摇了海内外投资者在汕头投资创业的信心,不少企业外迁,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重重。 此后,汕头一次又一次,被蒙上不光彩的阴影,疯狂的走私、肆无忌惮的骗税、明目张胆的制假贩假等,严重损害了特区的形象,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汕头的信用,犹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由于信用的缺失导致了当地经济渐渐萎缩。有媒体报道,全国曾有18个地区向所属企业发出通知,提出不和汕头人做生意。 市场的反击是迅速而残酷的。信用问题毫无疑问地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汕头市政府的信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毫无疑问,这是这座城市多年来不规范发展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此外,官场腐败、地方政府无为、制假售假、排外文化等等,都被视为是拖缓汕头经济的因素。
独特的潮汕文化与商业裙带 潮汕,自古地少人多,物产匮乏,生存法则衍化了这里的人文习俗。素有“种田如绣花”的精巧,也有敢闯敢拼的开拓精神。这种文化也使得潮汕人成了“独特而矛盾的群体”,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很强“自己人”的群体认同感。 很多海外潮商虽然常年旅居海外,但始终一生乡音不改,“我是潮汕人”的烙印深深刻在潮商的骨子里。不少潮商能到异地谋财,最初往往是因为家族的提携。我们熟知的李嘉诚亦如此,如果早年没有舅父的收留,可能就没有十几年后香港塑胶花大王的发迹。 潮汕文化是海内外潮人的根。基于潮汕文化的宗族纽带,更是成了潮汕商人独一无二的社会资本。正因如此,潮汕人无论走到哪,他们总能发挥地缘优势,善用老乡关系,团结求生存,互助谋发展。甚至使企业家族化,行业宗族化。 然而,在有空子可钻的时候,歪门邪路自然也成为了另一个选择。 部分潮商固守着家族的堡垒,谋取自身的利益,却蔑视了公共秩序的遵守。对内,精于相互倾轧,尔虞我诈,对外,则沆瀣一气结成帮派,排斥异己,敷衍政令。 依赖强烈的宗族情结、关系文化特质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不少企业和各级政府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活动中不讲规则和法律,讲人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政府和市场都充满着家族化和血缘化。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汕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人情风、裙带关系猖獗。当深圳、珠海等地经济特区实现经济腾飞时,汕头反而错失了四大特区之一的大好机遇。 汕头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完了30多年的路程,这对于汕头人来说有着不少辉煌的喜悦但也有落寞和遗憾。如何真正以华侨试验区为引领,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重塑特区形象,是才是当地政府应真正思考之处。 昔日的南生贸易公司已成了闲楼,曾经的辉煌正在陨落,老市区周边骑楼日夜哀叹着昔日的繁华。高楼拔起的新城,新崭崭明晃晃的电梯公寓,如今看上去,汕头与任何一座普通城市并没有多大区别。 |
|
来自: 昵称30252515 > 《调查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