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疾病康复期的康复训练

 黄果树861 2016-02-17

颈椎疾病经过慢性期后,就进入了康复期,这个时期,患者颈部症状已经消失,患者生活可以完全自理,一般白领工作可以胜任,蓝领工作也可以完成。但是,患者仍然可能由于伏案工作时间较长或某一种过度的劳作体态(如油漆工、牙医、理发师、农民等职业工作状态)而出现颈部不适或疼痛的感觉,这种症状往往可以通过改变姿态或适度的休息而得到缓解。

这个时期的颈椎结构及功能都已经比较稳定或代偿稳定。虽然仍可能存在脊柱结构上的形态学异常(如侧弯、畸形、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但从整体角度上看,颈椎已经恢复到了最有利于脊柱稳定的代偿平衡点。通俗一点讲,颈椎关节周围组织急慢性炎症都已经消失,符合患者最佳状态的关节代偿结构已经比较稳定,周围软组织弹性恢复也基本完成。但是,关节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耐受疲劳的能力并未完全恢复,比如,突然扭头、突然抬手够物、长时间伏案工作、长时间看电脑和电视等。

所以这个时期的康复训练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弹性和协调能力,也就是要恢复肌肉与关节的协调反应能力(灵活性)和弹性储备(耐久性)。

那么我们每天就要十分规律地坚持“摇肩运动”训练了。摇肩运动请点击颈椎康复训练(一):摇肩运动阅读。

同时还要增加如下训练:

肩胛俯卧撑:

患者将双手支撑在桌面或窗台上,肘关节保持伸直状态。上身躯干松弛,双肩塌陷,然后躯干再耸起,同时要保持颈椎略后仰。如此反复做,15—20个为一组,每日可以做3至4组练习。做肩胛俯卧撑的要点是,肘关节不能打弯,通过肩胛关节耸起和放下带动颈椎、肩带及胸椎区域的运动。

该动作是以肩胛关节为运动轴,通过肩胛间区的颈胸椎椎旁肌群有节奏地提升躯干和使其下沉,达到锻炼这组肌群弹性负荷的目的。这是一种颈胸椎椎旁肌肉的轻度负荷练习,当然,桌面高度越低负荷就越大,越高负荷则越小。患者可以通过调整支撑物的高度来改变训练负荷。

颈椎斜牵运动:

患者先将头转向健侧约四十五度角,然后用自己健侧手扳住头的患侧后部,将头向健侧斜前方扳至极限位,小幅度反复振牵3至4次,此时会感觉到颈椎患侧略有牵拉感觉。然后头颈复原,并使颈部后仰少顷并放松。如此往复共5至6回。再向患侧转头,做同样的动作,次数可以略少些。两边做完后则完成一组练习,每日可在早晨、上午、下午、晚上不同时间做4组。做颈椎斜牵运动时,要用手做主动牵扳,颈椎要被动放松。被牵张一侧可以略有牵张或钝痛感,但牵张后疼痛感觉不应该持续存在。

颈椎斜牵运动斜向的牵拉动作,可以在椎间盘和一侧后关节比较稳定的状态下,牵拉另一侧关节,达到单侧关节在稳定牵引状态下被动拉长的作用。这种有节奏的牵张动作可以帮助该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及附着韧带逐渐恢复张力和弹性。

对于症状不稳定的患者,可以增加“颈部背伸肌力训练”:

患者将双手抱住头后枕部,然后用力做头部后仰背伸运动,但要通过双手的力量对抗头部的后仰,以保持颈部肌肉收缩但颈椎关节位置基本不动。维持10秒钟后,手放开,头略微后仰休息10秒钟,再次重复上述动作。反复3至5次为一组,每日可以做3至4组(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做)。颈部后群肌肉用力,但关节保持基本不动是训练的关键。

颈椎疾病康复期的康复训练

颈部背伸肌力训练是康复常规训练中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在肌肉用力收缩的过程中,关节不做运动,在保持肌肉的长度和关节的稳定性基础上增强肌肉力量载荷。这种训练可以增强颈椎后群及侧群肌肉对颈椎关节的保护作用,增强颈椎关节的稳定性,对于那些症状不稳定、容易反复发作的患者比较实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