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NO,你被《三国演义》忽悠了

 快乐老年435 2016-02-17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创建者刘备病死后,他的儿子、十七岁的刘禅被扶上了皇位,这位蜀汉后主为人懦弱愚钝,不思治国理政,诸葛亮等辅佐他的老臣们只好干着急。眼看着蜀国朝政腐败、江河日下,最终兵败国亡,落得寄人篱下、苟且偷生的下场。自从裴松之注《三国志》说到刘禅是“凡下之主”,又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加以艺术的虚构和渲染之后,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便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征之史乘,许多人认为并非如此。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NO,你被《三国演义》忽悠了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注载有刘玄德敕刘禅遗诏,诏曰: “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并非阿谀逢迎大臣,刘禅亦非喜以虚辞誉儿之主。他们说刘禅的“智量”“甚大”,总该不是自欺欺人吧。事实上也是这样。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排一排时间表,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皇帝,似难以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诸葛亮在时五出祁山,他死之后姜维又屡伐中原,这样一次又一次劳师动众地伐魏,都是经过刘禅首肯的。这说明刘禅并不满足于偏安巴蜀,而有统一天下之志,并非希求苟安的庸懦之君。

持不同意见的人认为,刘禅之所以在位时间这样长,主要是因早年得福于诸葛亮的全力扶持,后来由诸葛亮的辅政大臣蒋琬、费祎等,也称得上是赤胆忠心的贤相。由于他们尽心尽力地治理国政,才使刘禅当了这么多年的安乐王。其实刘备临终前就表示对这位宝贝儿子很不放心,一再拜托诸葛亮,并有言在先,如实在扶不起,不妨取而代之。这足见刘备眼中,刘禅不会有多么大的出息。要不然,裴松之所注的《三国志》中,也称他不过是一位“凡下之主”。

在用人问题上有人认为刘禅不识好歹,昏庸之至。他宠信宦官黄皓就是突出的一例。黄专权自恣,只是善于钻营逢迎。投刘禅所好,便扶摇直上,不断升迁,最后让他完全控制了朝政;而侍中董允为人正直,对黄皓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刘禅却不赏识,长期得不到升迁;他的弟弟刘永对黄皓这祥胡作非为,参与政事,极为不满,竟被流放到外地做官,十余年不得相见。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NO,你被《三国演义》忽悠了

相反,有人认为刘禅的突出才干表现在用人问题上。他能用贤勿疑,善始善终。 刘禅先后使用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贤相治国,信任不疑。尤其对诸葛亮的信用更是达到生死不渝的程度。他的父亲刘备三请诸葛亮,自称如鱼得水,但临终时却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对他仍有猜忌之心,而刘禅的胸襟却较乃父阔大。他当政之初,“政语无巨细,咸决于亮”,毫不疑忌。诸葛亮死后,安汉将军李邀上书,援引历史上吕禄、霍禹等功高震主,终至反叛的史实,含沙射影地诋毁诸葛亮“身杖强兵,狼倾虎视”,恶毒地挑拨说诸葛亮之死使“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他满以为这样做可以迎合君主忌权臣的心理。谁知刘禅读疏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李邈下狱处死。刘禅这样做是难能可贵的,在封建帝王中亦罕见其俦,无怪乎《三国志集解》评论此事时称:“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刘禅招抚远人,亦颇有术数。夏侯霸因受曹爽的株连而逃亡入蜀。其父夏侯渊曾为蜀将黄忠所杀。刘禅在亲自接见夏侯霸后,为了与之攀亲戚、拉关系,指着自己的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霸之从妹为张飞之妻,所生女为刘禅皇后,故有此说。然后,对夏侯霸“厚加爵宠”,使用了一套怀柔拉拢的做法,非深有城府者是难以做到的,后人对此评曰:“后主能作此语,亦复非常。”

刘禅降魏后,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司马昭与他一起宴饮,为他表演蜀地歌舞,随从们都触景生情,无限感伤,刘禅却依然喜笑自若。后来司马昭又间他:“颇思蜀否?”刘禅竟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也。”对此,绝大多数论者认为,刘禅图吃喝玩乐,心甘情愿地当“亡国奴”,无耻和昏庸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据《汉晋春秋》记载,当年司马昭听后都直摇头,他对同僚们说:“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持新观点的人认为,刘禅的这段精彩表演,正说明他的智量过人。司马氏之阴险毒辣是路人皆知。刘禅降魏后,作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身家性命都操纵在别人手中,欲想保全殊非易事。他之所以用“此间乐,不思蜀”来回答司马昭“颇思蜀否”的询问,与其说是出于糊涂与昏庸,不如说是故作痴呆的韬略之计,是一种计谋和策略,企图以此来故意麻痹司马氏,让他掉以轻心,从而保全自身。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在表面庸懦、麻木的背后,潜藏着狡智和机谋。它瞒过古往今来多少人。不过也有人看出了其中奥妙,周寿昌便是一个。他在《三国志集解》中评论刘禅的这番良苦用心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NO,你被《三国演义》忽悠了

刘禅晚年宠信宦官黄皓,这无疑是不对的。但导致这一错误的原因却不是由于平庸,而是由于自以为是。姜维曾向他启奏黄皓恣擅,他说:“皓趋走小臣耳……何足介意。”有才智的君主比平庸的君主更易犯过于自信的毛病,这是不能作为判定庸主的标准的。

综上所述,“扶不起的阿斗”作为民谚约定俗成,无可厚非,但以之来评价刘禅这个历史人物似乎是欠妥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