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应我,别送我去安养院」──世界上最难信守的承诺

 尋夢閣 2016-02-18

答应我,别送我去安养院。 不论是伴侣或父母,当你听到这样的恳求,很难狠下心拒绝,但要实践这个诺言,往往更加困难。

莎拉?哈利斯(Sarah Harris)每次和丈夫开车经过安养院,丈夫都会冒出同一句话:「妳以后会把我送到那里去,我以后会被送到那里。」 

「我不会这样做」,莎拉总是这么回答。 

莎拉的丈夫53岁时诊断出罹患阿兹海默症,莎拉比丈夫年轻10岁,相信自己能照顾丈夫直到最后。 

「我知道他不喜欢安养院。」莎拉说:「他爸住在退休社区,他真的很不喜欢那些设施。」 

他的担心和她的保证,是美国许多夫妻、父母与子女之间常常出现的对话。 2050年前,85岁以上人口预计将增为3倍。 

答应我,别送我走。 听到这样的恳求,很难说不,但你常常更难兑现不送走对方的诺言。 

很多人觉得,把人送到安养院等同遗弃。 年纪较长的美国人还记得以前的救济院,许多老人和病人被藏在那里,直到死亡,很多年轻人也同样不能接受送到安养机构。 

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安养设施来配合各种不同的需求,但就连最棒的安养院,也可能让人觉得很制式,每天生活都受到严格管理,剥夺入住者的积极自由,看不到家人,也没有个人空间。 

莎拉跟许多照护者一样,担心把丈夫放到安养院会加速病情恶化。 他们不断计算,自己目前的工作能做多久,能花多少时间照顾退化的亲人,同时维持健康? 自我牺牲和自保的界线在哪里? 要如何同时照顾好病人跟其他家人的需要? 

几代以前,有更多人会在家里照顾双亲,但当时人们的寿命没这么长。 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像阿兹海默症等重病患者可以多活很多年,但在家照顾他们也变额愈来愈困难,因为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照顾能力会持续恶化,照护者未必能信守「我绝对不会送你去安养院」的承诺。 

「人们会觉得有遵守承诺的责任。」阿兹海默协会全国办公室职员朱鲁(Ruth Drew)说:「他们不知道自己许下了什么承诺,没有想过照顾一个比自己高30公分的人、要抬着对方去洗澡或床上睡觉,是怎么样的情形。」 

老年医学专家透马司(Bill Thomas)指出,「不要把我送到安养院」的承诺,应该解读为「答应我,你会捍卫我的尊严,答应我你会保护我的隐私,保证我不会活在痛苦之中」。 

「讽刺的是,这项承诺常常导致施虐和忽视,因为人们能做的事情有限。」透马司说。 

透马司认为,重点应该是要求全国的安养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不是强迫亲人许下承诺。 

「全国安养业者成功说服民众,他们别无选择,安养院必须冷漠、了无生气又严格。」透马司说。 

亲自照顾患者的人,不但要背负金钱重担,研究显示他们罹患忧郁等身心疾病的机率也比较高,但把挚爱留在家里照顾的强烈欲望,往往让他们奋不顾身。 

像55岁的会计师苏利文(Shari Sullivan)就发誓,一定会照顾阿兹海默的丈夫以及85岁的母亲直到最后。 

「我的结婚誓言说过,无论富贵或贫穷,无论生病或健康,」苏利文说:「婚誓不会因丈夫生病就作废。」她也相信,如果夫妻俩离开女儿身边,可能会加速丈夫的衰退,甚至让他倒下。 

苏利文在其他家人帮助下,努力撑了5年,接着她丈夫倒下,送到医院,6周后因并发症身亡。 苏利文仍和母亲同住,用长期照护险来支应居家照护费用。 

「母亲说,『如果我得了阿兹海默,希望妳送我去安养院。』你知道吗?我不会送她去安养院。没有为什么,她需要我,我更需要她。」苏利文说。 

但苏利文禁止女儿仿效自己,不希望老后变成女儿的负担。 「我不要她的人生变成在照顾我。」 

莎拉的丈夫确诊阿兹海默3年后,她面临抉择。 身为幼教老师的她,有一天打电话回家,要告诉丈夫三明治在冰箱里。 丈夫没接电话,转入答录机,答录机的声音令丈夫困惑,丈夫后来说:「我听到妳的声音,却找不到妳。」 

育有两名子女的莎拉这时发现,把丈夫留在家里已经不安全了??。 但这没有让她的决定过程更轻松,因为她不只承诺过丈夫,也承诺过自己,不会把他送走。 

「我曾对自己许诺,我对自己很失望,我应该能做到的。这让我心碎,那是我生命中最糟的一天,我把他送去安养院那天。」 

无法信守承诺的罪恶感和压力,更增加把亲人送去安养院的抗拒感。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老年心理学系负责人史漠(Gary Small)说,最好别许下你做不到的承诺。 你可以说,「妈,我知道你想留在家里,我们也会尽一切努力留住妳,但…总有些事情很难预期」。 

趁大家都还健康的时候好好谈谈这件事,会比较有帮助,这样医生或支持团体也能帮忙判断搬到安养院是否对大家都好。 

也有些人从来不给承诺。 有位女性说,女儿老是开玩笑「噢,老妈,别担心,时候到了的话,我会替妳找间很赞的安养院」。 这位女儿是在暗示,她还没准备好要中断事业,全天候照护家人。 

但这样的对话,有时会变得很丑陋。 

家庭照护联盟负责人艾斯肯那齐(Leah Eskenazi)说:「有人会说,『如果你把我放到安养院,我的遗产不会给你。』」他指出,有时候也很难跟失智的人沟通。 

霍恩巴克(Paul Hornback)的父亲和祖母都罹患失智,他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所以当这位任职国防部的机械工程师自己诊断出阿兹海默症时,他和妻子立刻去拜访家附近的照护设施,找到几间喜欢的。 

「我想趁还能做决定时,先看看这些安养院。」霍恩巴克说:「当然我想尽量留在家里…但我如果会伤害到他人,或待在家里不安全,那我愿意离开,去住安养院。」 

他已经收好了一箱子打算带去安养院的东西,包括家人照片、从军时的照片和圣经。 

64岁的瑞斯顿(Reston)和丈夫威利(Willie)结婚40年,威利告诉她,如果自己重病,愿意被送去安养院。 他当时问妻子,「如果我得了某些病、要求去安养院,妳会够坚强到把我送去那里吗?」 

「我说,对,我会很坚强。」瑞斯顿说,她也让丈夫许下同样的誓言。 几年后,丈夫诊断出罹患阿兹海默症。 

她说:「他只要求我答应他,不要把他丢到安养院后就置之不理。」再过2年后,她把丈夫送去安养院,每周去探望他3、4次。 

把挚爱送去安养院是个痛苦的决定。 莎拉最后终究把丈夫送去安养院,18个月后他离开人世。 

莎拉还记得带他去安养院的那天。 「我把他留在那里,他望着我们。那是非常悲伤的一刻,但接着,他接受了。我们很惊奇。」 

当你在人生中面对这不得不做出的抉择,你会做出这难以信守的承诺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