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能”的力量

 江山携手 2016-02-18

同事小刘打来电话,说了她最近的一次遭遇。

她们班有一个学生QQ群。前些天,一个男生在群里发了不该的信息,内容不是很健康,她便把那个男生“踢”出了群。男生通过其他管理员重新加入群,并在群里发了大篇幅的信息,辱骂把自己“踢”出去的班主任小刘。

“王老师,你说我要不要在群里回击他?”说完基本情况,小刘略带怒气地问我。

“你可以私下里单独和他聊,最好不要在群里直接回复。”我知道这样的事会让老师压不住火,但还是希望小刘能冷静对待。

“我已经私下问过他了,他解释说自己心情不好,所以才会有了一系列的事情发生。”顿了一下,小刘继续说:“我就是想问问你,我和他聊完后还要不要在群里说点话。”

“那你打算回复什么内容?”我问。

“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复,就是觉得如果不回击一下,学生会不会觉得我无能呀!毕竟那么多学生都在群里看到这些骂我的话了,我一声不吭合适吗?”很显然,小刘担心的是,如果不把这个事“镇压”下去,其他学生也许会因此而看不起老师。

“这样的话,你的回复就更没有必要了——如果你是为了和他辩个高低,那么你们的辩论肯定是一场争吵;如果你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大,他肯定不会轻易让你得到证明。事情的结果,肯定会比现在更糟。”我知道,这样的学生最不怕的就是把你激怒,一旦你和他争吵起来,就是他的胜利。我希望小刘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

“那我就当做这件事没有发生?在群里一个字不说?”小刘还是心有不甘,一遍遍追问。

“最好的办法,就是周一上学时,你找他好好聊聊。不要再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只向他说明你当时和现在内心的感受,以及你的委屈和痛苦。如果他能够自己羞愧于自己的做法,在群里主动承认错误并道歉,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如果他不愿意这样做,你也就只能权当什么事也没发生。”我想,这是我唯一能给小刘出的主意。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样无能。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过于强大,针锋相对地弄个水落石出,往往带来的是更为强烈的抗拒;如果我们严格履行现有制度下的教育手段,批评教育加上某种制裁,要么就是压抑着的暂时屈服,更多的可能是悲剧的爆发。

这个年龄的孩子,倔强且任性,就像易燃的炸药,但绝对不是邪恶。一般来说,教师稍微无能的示弱,也许会唤起他们内心换位思考的可能。即使达不到如此的效果,“无能”还是有着自己的力量——阻止了事情走向无法挽回的地步。

如此,一切也就都还有改变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