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州古刹开元寺掠影

 老刘tdrhg 2016-02-19
  •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摄影:释石头)
 

  公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诏以当时的年号“开元”为名,在全国十大州郡各建一座寺庙。是全国仅存的四大开元寺之一。这座千年古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座寺院既保留了唐代的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朝各代的建筑艺术。

  距开元寺一百多米的路边,还保存着僧人们使用过的古井。

  天王殿,是开元寺的主要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整座殿堂全部用当时最好的木料架筑,构件之间的拼接,毫无锤凿痕迹,始终不受气候的影响而严丝合缝。从天王殿的32根石柱计算,应为九开间,而大殿实际面阔有十一开间,进深四间,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一样的面阔。

  “天王殿里面那些斗拱应该也是很科学的,日本奈良有个东大寺,他们一直找不到它的祖庭是在什么地方。后来同济大学的专家教授们到了潮州才发现,这里就是原来日本奈良东大寺,它那基本布局就是参考我们潮州开元寺的。”

  佛教在中国唐代达到了最盛期,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一些信奉佛教的国家来往密切。许多国家的学问僧、求法僧来到中国研习佛法。

  在开元寺里供奉着一座红铜宝鼎,上面有汉文题款: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养三韩弟子任国祚,这是开元寺曾经培训朝鲜僧人的实物见证。当年的开元寺里,来自不同国家的僧侣们在这里研习佛法,开元寺成为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潮州开元寺始建时占地百亩,历代沧桑,隆替不常,迄今尚存不足四十亩。

  经宋元明清及今,先後十次大规模修建,其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三部:中轴为照墙、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玉佛楼。东侧为客堂、地藏阁、五观堂、香积厨、斋堂、僧舍、不俗精舍、祖堂。西侧为方丈室、观音阁、慧业堂、僧舍、云水堂、诸天阁、形成宠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

  其主要殿阁均为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承受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瓦彩甍丹墙,蔚为壮观。经历一千二百馀年地震、海潮、台风、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战乱、人为摧残而又不断修建,至今仍保持着唐宋宫殿式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

  据当代古建筑专家考证:日本著名东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模式,与现在开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样,证实了天王殿为宋代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经常有国内外的建筑学院组织师生至此观摩学习,被誉为“古代建筑艺术明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