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人不分善恶

 江山携手 2016-02-20

读《史记》。

司马迁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大概的意思是说:老子长期在周都研究道德学问,后来看见周朝日渐衰败,就离开周都西去。在经过函谷关时被人拦下,关令尹喜说:“您就要隐居了,请为我们写本书吧”。当时老子就写下了《道德经》,阐述道德,共5000多字,分上、下两篇。

这就是老子过函谷关留下《道德经》的故事。故事的版本很多,正史、野史都有记载,官方、民间各有说法。最大的分歧就在于老子为什么要在函谷关留下《道德经》?有人说,老子是被尹喜强制留下,不写本书就不放行,写书实属被挟制下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说,老子是被尹喜北尊为师,以神供奉,老子受感动才以千言文字回报,是真情所致“不得不”倾心而为。也就是说,要么尹喜是老子人生迈过去的一个绊子,要么尹喜是老子人生起跳的一个踏板。事实上,这份争论其实已经无法考证,是绊子还是踏板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尹喜确实助推了《道德经》的诞生,不管是以什么样的身份。

在写《道德经》之前,老子虽痴心于道德研究,却无多大的建树。仕途也不怎么光鲜,只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官”,也就是管理藏书的官员,有职无权,虚渺的很。在五十岁那年,他连这个小芝麻官也给弄丢了,不得不骑着青牛离乡游学。但也就在这一年,当尹喜“强”其写下《道德经》后,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他来了一次人生大爆发,成了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老子的“一书”成名成家,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尹喜。可以说,尹喜就是老子生命中的贵人,至少也得算是关键人物。

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也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数十年的努力积累,一生不懈的奋斗,总需要来一个总结,得出一个结果,最好是能够对人生有一个升华。这,往往就需要有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拉你一把。我们都在期待这样一个人的出现,像祈求神佛一样盼着有人把自己渡到成功的彼岸。但我们往往会失望,因为这样的善人很少会出现,倒是时不时地会碰到张牙舞爪的“恶人”。

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把这些“恶人”当成了自己的敌人。其实,他们也是我们的贵人。他们的当头断喝如果能够让我们警醒,他们的恶语相讽如果能够激起我们的斗志,他们的残酷折磨如果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贵人?

人生的厚积而薄发,往往需要一个出口:可以是朋友的鼓励,也可以是对手的打击;可以是恩人的提携,也可以是小人的绊脚;可以是由下而至的膜拜,也可以是由上而来的轻蔑……无论如何,只要是能够让你爆发的东西,无论善恶、大小,对于生命来说,都弥足珍贵。

    贵人不分善恶,关键在于你怎么去面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