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一个迷茫的青年教师

 江山携手 2016-02-20

你好,年轻的老师。感谢你的文字和信任,我想谈三点想法:

一是理想。

有一些东西,确定或者否认,都是要不断寻找的,比如喜欢。喜欢,是一种淡淡的爱,不会很强烈,但是一定很执着。喜欢一个东西是需要慢慢接触、慢慢习惯、慢慢发现的,也就是说,喜欢一般在熟悉以后,是拥有的感受。它不同于理想,理想是未来的,一定是你不曾拥有的,没有品尝过的。换句话说,理想中的美好只是一种猜测、一种想象,如果实现了,也许未必如你所愿。可见,相比较来说,“喜欢”比“理想”更应该值得我们信赖和追寻。

那么,你就值得庆幸了。你看,你刚刚毕业就做了一名教师,比起那些还在为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疲于奔命的人来说,你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三年以后你“已然喜欢上了这个工作”。你看,你用的是喜欢,你用三年的时间喜欢上了也许要终生坚守的一项工作,这比起那些终其一生都在讨厌自己工作的人来说,这份幸运太大,值得一生庆幸。

虽然,教师岗位不是你最初的职业理想,也未必是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你已经喜欢上了这份职业,这一点很重要。一个人会有很多理想,童年期的、少年期的、青年期的,等等;人的理想是会变的,甚至每分每秒都会有不同的理想,作家、科学家、企业家……这些一闪而过的理想,大多是源于一段打动你的文字,一场科幻电影的震撼,或者是一个成功人士光环的闪耀。对很多人来说,理想更接近懵懂,是因为这些理想离现实过于遥远。而你不同,你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完全可以在这个职业上重塑理想,这或许就是你需要的职业理想。这样的理想,一定更有生活的味道,也一定会更持久。这样的理想,更真实,也一定更值得坚守。

再回到开头的那句话:有一些东西,确定或者否认,都是要不断寻找的,比如理想。

二是成功。

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这一点不知道你是不是能够认可。每一个人对成功的看法都不会相同,正如你的朋友和家人认为“教书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写一辈子文字也不会有出息”一样,他们眼里的成功和你内心的坚持会有一个强烈的分歧,这不能说明谁对谁错:他们未必不对,你也未必正确。每一种感觉都有自己的道理,这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区分,重要的是你希望一个什么样的成功?

成功最真实的定义,应该是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这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说,人要想成功得先确定一个有价值的理想;二是说,理想一旦确定,还要努力去实现。也就是说,成功不单是指一种结果,更应该是一个过程,一种进步。在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比如陋习的变改,良好习惯的养成,困难的克服,甚至任何一小点的进步等等,只要是好的进步都算是成功。可见,成功没有大小之分,轰轰烈烈是成功,洋洋自得也是成功。只要是为了某个自己心仪的东西,而尽力去做了,然后得到了,这就是成功。比如边教书边做生意,比如搞些课外辅导,如果书教的还好,又收获了较多的金钱,而内心里追求的恰恰就是这些额外的收入,那么这也可以算得上是成功。

但成功是有质量差异的。因为成功是“逐步实现有价值的理想”,这个理想的价值就决定了成功的品质。你看,你追寻的价值就很有品位,“安静地教书”、“快乐、心平气和地过着教师的生活”、“享受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光”……这些有价值的东西,一旦嵌入你的灵魂,便会给你一个理想,纯洁而安静的理想。我很喜欢这样的理想,简单、朴素而又透着一股子清香。为了这样的理想而一点点地努力,实在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这与享受无关,与热闹无关,与熙熙攘攘无关。

看来,成功真的是一种感觉,可以是荤的,也可以是素的,可以是胖的,也可以是瘦的,可以清新淡雅,也可以浓妆艳抹。

别人认为的成功不是成功,只有你自己的,才是!

三是坚守。

别人只能给一个建议,不能给一个未来。如果这个建议是你所需要的,那么未来还是需要你去争取;如果这个建议不是你需要的,那么很可能会成为你努力过程中的一份纷扰。也就是说,你还是要学会坚守,坚守自己。

“去考公务员多好”,他们这样建议,你得问问自己,这是你需要的吗?那些无聊的应酬,空虚的时光,甚至是找不到自己的虚伪……这些都是你需要的吗?“一个大学本科生,去教小学生,有什么意思呢?”他们这样说你,那你得分清楚什么是有意思的,什么是没意思的,这在于你自己的认识。

想好了这些,你就有了坚守的方向——做一个安静的老师,然后你就得寻找坚守的理由——因为喜欢,最难的是获得坚守的信心。这一点很难,一不小心就会动摇,很多人就是因为被诱惑、被说服、被打压而选择了放弃。忽左忽右,浅尝辄止,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很多人无法成功的原因。

给你一点建议,当老师就当一个纯粹的老师,拿着应该得到的工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了老师,就别再去想怎样去赚钱,就别再去想要当什么样的官。一边教书一边忙着搂钱,那一定不会成为好老师,缺失的要么是道德,要么是精力;一边教书却总盯着官的位置,那也一定不会成为一个好老师,背负着功利行走,丢失的要么是良知,要么是专业。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教书十八年,我有十四年的时间呆在农村,日子过得简单而充实。教教书,备备课,写点文字,读点东西。后四年,就过的有些浑浑噩噩,想来就是因为有了那么一官半职的缘故吧。课教的不那么从容了,挤出的时间多葬送在无聊的迎检材料上;书读的没那么悠闲了,精力大都花费在了迎来送往的真假热情上;文字写的没那么接地气了,不仅因为少了很多与学生泡在一起的时间,更多的是丢失了安静的思考。这半年,感受尤甚,彻底没有了学生,生活的有些慌乱,似乎找不到了路的出口。在博客上,自我介绍一栏里,我写着“教书的人”,现在开始害怕,我还算是一个教书的人吗?

教书就得有教书人的样子,就得有教书人的坚守,这一点很重要。

喜欢文字,这是你说的,我也这样说过自己。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因为你留给我的这段文字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收到你这样类似的文字,但是很少回复,时间少是一个方面,再一个就是他们没有彻底打动我。而你的文字就真切地打动了我,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所以你得坚守文字,因为无论理想还是成功,都得需要文字一点点地把它们给咬下来。你说你是一个迷茫的青年教师,我觉得,你年轻但一点也不迷茫,你有清晰的理想和自己想要的成功,你需要的是坚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别人打扰了你的安静,这才是你最需要做到的,也是最难做到的。

 

附:《一个迷茫的青年教师》

王老师,您好。很久以来,一直在关注您,您的博客,您的文字,感知着您对教育的思考。今天很冒昧地给您写来这段文字,是因为一些萦绕在我心里的困惑实在无法排解,恳请您能给我一些指点。写到这里,您可能已经知道我的职业了。是的,我也是一名教师。从毕业起,我就做了一名教师。虽然,这并不是我最初的职业理想(但当初的理想是什么,我自己都已经模糊了)。可三年后的今天,我已然喜欢上了这个工作。

然而,我的朋友、家人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前途的工作。他们认为即使我写一辈子文字也不会有出息,还不如搞点眼前的那些“实惠”的东西来得实在。比如,边教书边做生意,比如去搞课外辅导等等。但我根本就不会做什么生意,我也讨厌搞课外辅导之类的,我只想安安静静地教书,我只想快乐、心平气和地过着教师的生活。我喜欢文字,喜欢教语文,我很享受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光。那很美好。

“一个大学本科生,去教小学生,有什么意思呢?”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这样说过我。

除了沉默,再多的解释都是多余……

“去考公务员多好啊,什么都有了……”他们常常这样告诫我。

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教下去、写下去了,不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