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当今学习竹枝词理论的几个误区

 燕山道士李长瑞 2016-02-20

谈谈当今学习竹枝词理论的几个误区

   最近,我和几位竹枝词的朋友共同探讨竹枝词理论的时候,

发现许多朋友对竹枝词的理解上有很多误区需要澄清,因为这些模糊的认识而导致了当今竹枝词创作的混乱。也就出现了对优秀作品评价不一的情况。下面我就我最近研究的成果来抛砖引玉和大家探讨一下,供大家讨论。如果我的研究能使竹枝词创作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的话,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竹枝词学习的第一个误区是,竹枝词等同于山歌。数百年来,许多竹枝词理论的专家都认为,竹枝词就是巴渝一代的山歌,就连词海中也说,“乐府《近代曲》名,巴渝一带民歌。歌咏三峡风光和男女恋情。形式是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起码是不完全正确的。巴渝一代的山歌的名字叫竹枝竹歌竹枝歌竹枝曲,而冠以“竹枝词”这个名字的则是刘禹锡先生首始。况且过去山歌也没有用“词”字之先例。大多都是用“歌”“曲”来做曲子的名字。所以,我认为竹枝词应该是文人们借山歌的形式和内容加上自己的理念和写作方法创造出来的新的文学形式。所以应该说原始山歌是竹枝词的鼻祖。而不应该把他们划成等号。如果把他们等同起来,那只能算是民间文学,就不能算格律诗词了。

   第二个误区是,竹枝词等同于不合格律的七绝。有些人认为竹枝词不需要讲格律,他们的理论根据是刘禹锡的竹枝词大多不合格律。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因为,第一个理由是刘禹锡的竹枝词属于初创,体系还没成熟,许多地方还没完善。第二个理由是刘禹锡当时创作竹枝词的宗旨是为了当地的老百姓用来演唱的。这在他的竹枝词序中已有交待,他在序中有一段话说到,“昔屈原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词》九篇,俾善歌者扬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刘禹锡创作竹枝词的目的是为了给当时善歌者用来唱的,并非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我们知道,作为歌词来说其中有很多讲究的,它有很多自己的创作规律,比如说发音方法,声调的控制等等。因为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它不可能再去顾及格律。而我们现在不同了,我们是把竹枝词作为一种创作形式来看的,我们创作竹枝词的目的是为了看和诵,不是为了唱,所以我们既然把它当作格律诗的一种来看,那么我们就应该遵守格律诗的规则。

第三个误区是,把竹枝词等同于打油诗。说来竹枝词和打油诗确实有相同的地方,首先两种艺术都是来源于民间,其次两种艺术的语言都是以普通的民间语言为主,来构成艺术主体语言的。这是他们相同的地方。而不同的地方也是很明显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它们的艺术母体不一样。竹枝词的艺术母体是山歌,二打油诗的艺术母体是市井民谣。二是,竹枝词已经经过了文人的改造,产生了从通俗到高雅的飞跃,而打油诗却一直植根于民间。三是,竹枝词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轻松优美的语言来歌颂生活为主。而打油诗则使用诙谐锋利的语言来讽刺一些黑暗的,可耻的,背离人们意愿的人和事为主。四是,内容上的区别,竹枝词的内容以百姓的爱情,亲情,离别情,劳动生活,家庭生活,家乡风景,地方风情为主。而打油诗则以当前形势,人间善恶,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为主。五是,竹枝词着重的是地方特色,而打油诗则是着重的市井传唱。

第四个误区是,把现代竹枝词等同于古代竹枝词。我们知道,竹枝词这门艺术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最忌讳的是闭门造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哪怕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也写不出来好的竹枝词。可是我们现在有的诗友总愿意翻老账,模仿古人的东西,而忽视眼前的现实生活。他们总是以古人的作品为标准来衡量现代的作品,这样是不对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模式,我们整个时代的生活古人是不知道的,同样,古人的生活我们也没办法模仿,所以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语言没有办法用古人的思维去套。所以完全模仿古人的写法是没有出路的。清朝画家石涛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叫做:“笔墨当随时代”,我认为,这句话可以成为我们衡量现代竹枝词的一个标准。

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一点看法,可能有错误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